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NSTE-ACS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并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检测患者SCr水平,应用SPSS16.0分析SCr与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关系。结果:(1)与非冠心病组相比,NSTE-ACS患者SCr较高(P0.05);其中,重度冠脉病变NSTE-ACS患者SCr水平尤高(P0.001)。(2)SCr是NSTE-ACS冠脉病变的危险因子;SCr与NSTE-ACS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63,P0.000);SCr与NSTE-ACS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呈正相关(r=0.183,P0.01)。结论:SCr是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与NSTE-ACS患者预后相关。SCr对于NSTE-ACS的诊疗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是不稳定斑块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冠脉狭窄程度骤然加剧,冠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氧供应的直接减少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常累及多支血管,由于其心电图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典型,容易给临床带来困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无角度依赖性分别评价左室纵向、圆周、径向、扭转功能,为敏感评价左室功能早期改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斑点追踪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QRS波宽度(QRS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心电图QRSw将患者分为A组(QRSw为60 ms≤QRSw≤80 ms)、B组(QRSw为80 msQRSw100 ms)、C组(QRSw为QRSw≥100 ms),将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QRSw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A、B及C组三组患者在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及B组比较,C组血清hs-CRP、BNP、c Tn I、CK-MB较高,梗死面积大、LVEF偏低。三组患者在MACE发生率方面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及B组。MACE组患者QRSw高于非MACE组(P0.05),其含有QRSw≥100 ms患者的比例亦高于非MACE组(P0.05);QRSw(OR=1.214,CI:1.104~1.441,P0.05)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随着QRSw增大,MACE的发生风险亦增加,QRSw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ACS患者285例,分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153例)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132例)。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图发生ST段改变导联数,利用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受累血管数及狭窄程度。结果:NSTEMI组患者单支血管受累比例低于STEMI组,多支血管受累比例高于STE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NSTEMI组发生ST段改变的导联数与冠脉血管受累数目存在正相关(r=0.355,P=0.000),与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576,P=0.176)。STEMI组发生ST段改变的导联数与冠脉血管受累数目及血管狭窄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5,0.153;P=0.927,0.221)。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多支血管受累为主,且发生ST段改变的导联数越多,发生多支血管受累的几率越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血浆S100A1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S100A1水平对NST-ACS患者30天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共有162例NST-ACS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基本临床资料,进行GRACE评分,同时收集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浆S100A1浓度,与患者的GRACE评分进行比较。根据S100A1的水平进行分组随访,KM生存分析不同组患者30天预后进行评价。结果:不同GRACE分组患者间S100A1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ST-ACS患者S100A1与GRAC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1);KM生存分析显示,S100A1水平3.41 ng/mL的患者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S100A1可作为预测NST-ACE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的生化指标;在NST-ACS患者中运用S100A1有助于对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与血浆IL-15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STE-ACS不伴心衰及NSTE-ACS伴心衰住院患者154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0例。冠脉造影前,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各组的血浆IL-15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散点图及拟合曲线观察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对差异变量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结果:NSTE-ACS不伴心衰组和NSTE-ACS伴心衰组患者的血清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NSTE-ACS伴心衰组的患者血清IL-15水平较NSTE-ACS不伴心衰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浆IL-15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r=-0.775),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474);散点图显示IL-15能与EF值线性拟合,呈负相关;散点图显示IL-15与血清BNP水平线性拟合,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调整差异变量,明确IL-15与EF值(β=-0.295)呈显著相关。结论:NSTE-ACS患者的血浆IL-15水平与其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症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200例,另选同期20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及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并比较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通过Syntax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随访6-12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通过上述比较及分析,研究ACS患者NT-pro BN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MI组及UA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冠脉病变Syntax积分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Syntax积分≥33分的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高于Syntax积分0-22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Syntax积分及NT-pro 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发生MACE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均呈正相关(r=0.667,0.842;P0.05)。患者随访6-12个月MACE发生率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也呈正相关(r=0.708,0.821;P0.05)。结论: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与其NT-pro BNP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接受保守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机体炎症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ACS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方法:200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分层后随机分2组,阿司匹林高剂量治疗组,阿司匹林低剂量治疗组。阿司匹林高剂量组患者在入院给予300mg阿司匹林负荷后继以150mg/d治疗。阿司匹林低剂量组患者入院给予150mg负荷后继以75mg/d维持,两组患者其余基础的治疗一致。患者在入院时及干预1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NO、ET-1的变化。结果:①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发现高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抗炎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两组间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在因出现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的人数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更显著拮抗机体炎症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值得在ACS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6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时限,按照QRS时限将患者将患者分为Ⅰ组:60 ms≤QRS时限≤80 ms、Ⅱ组:80 msQRS时限100 ms、Ⅲ组:QRS时限≥100 ms;检测各组患者相关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入院时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B型脑钠肽(BNP);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左心衰竭情况。结果: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的BNP及c Tn I明显升高(P0.05)、LVEF降低(P0.05);血清BNP与QRS时限呈正相关(P0.05),而LVEF与QRS时限呈负相关(P0.05);QRSw时限延长是老年ACS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4,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QRS时限延长与左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4例)、ST段无偏移组(20例),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ST段抬高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99例,占79.84%,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病变25例,占20.16%,其中侧支循环开放19例,开放率为15.32%。在ST段压低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非闭塞病变6例,占9.38%,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56例,占87.50%,单支血管闭塞病变2例,占3.13%,其中侧支循环开放34例,开放率为53.13%。在ST段无偏移组中,单支血管闭塞病变15例,占75.00%,单支或多支血管非闭塞病变5例,占25.00%,其中侧支循环开放7例,开放率为35.00%。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为主,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三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躯体受限评分、精神及活动评分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压低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偏移组(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密切相关,且ST段压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低风险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低风险胸痛AC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观察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的关系,计算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效能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curve,AUC)定量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结果:在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中,低风险胸痛ACS患者134例,低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心电图表现以ST-T缺血性改变为主,发作时改变明显或呈现伪性改善;低风险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和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ST-T改变持续存在和呈动态衍变;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与狭窄程度有关(P<0.05);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为71.67 %,敏感性为69.40 %,阳性预测值为84.55 %,阴性预测值为51.19 %,符合率为70.62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ROC曲线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截值为1.85 mm,AUC为0.695,对比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有助于初步诊断和风险评估,且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ACS患者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检测各组的血清hs-CRP、RDW、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记录入院后心脏超声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住院期间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脏时间(MACE)等情况。结果:低、中、高危三组间血清hs-CRP、RDW、BNP、c Tn I、LEV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RDW、BNP、c Tn I高于低危组及中危组(P0.05),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血清hs-CR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s=0.490,P0.05),RDW水平与GRACE评分亦呈正相关(rs=0.401,P0.05);与非MECE组比较,MECE组患者hs-CRP、RDW较高(P0.05);血清高水平hs-CRP及RDW是ACS患者发生近期住院MACE相关高危因素。结论:血清hs-CRP及RDW水平随着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增加而增加,高水平hs-CRP及RDW是近期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对临床评估ACS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100例ACS患者,入院当天(the day of admission,D0)、入院第一天(the first day,D1)及入院第二天(The Second Day,D2)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入院D0立即采血化验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度脂蛋白(LDL-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分别在D1和D2晨起空腹复查。结果:总胆固醇的平均基线水平为5.24±0.07(D0),低密度脂蛋白为3.26±0.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7±0.07,甘油三酯为1.31±0.07。口服阿托伐他汀80毫克后第一天早晨,TC水平下降6.1%(D1)(与D0相比P0.001),第二日下降13.2%(D2)(与D0相比P0.001),LDL-C下降5.8%(D1)(DO与D1相比,P0.001)和15.6%(D2)(DO与D2相比,P0.001);HDL-C下降7.5%(D1)(DO与D1相比,P0.001)和12.1(D2)(DO与D2相比,P0.001);相反TG水平升高20.6%(D1)(DO与D1相比,P0.001)和25.5%(D2)(DO与D2相比,P0.001)。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血脂短期的影响与长期的影响是不同的,TC,LDL和HDL在短期内是下降的,而TG是升高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78例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心力衰竭组(n=54例)和非心力衰竭组(n=2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278例老年患者中有54例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19.4%);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收缩压(SBP)、发病至PCI时间、入院血糖、入院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酐蛋白I(c Tn 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TIMI血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至PCI时间、高血压、入院时血糖、NT-pro BNP、c Tn I峰值是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TIMI血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ACS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HF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积极制定相关护理干预策略以降低术后H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5例成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253例,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QD;替格瑞洛组312例,术后口服替格瑞洛首剂180 mg,维持量90mg、BID。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QD。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梗塞;次要终点为TIMI主要出血(定义为血红蛋白下降50 g/L或颅内出血有关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结果:565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3.8%vs.8.7%,P0.05),两组TIMI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vs.3.2%,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明显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主要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片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ACS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则用辛伐他汀滴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率为8.97%(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6%(19/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治疗ACS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滴丸,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sACE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并纳入同期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ACE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中位值水平为为低水平亚组和高水平亚组,比较亚组间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老年STEMI患者血清sACE2、Lp-PLA2水平预测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1)STEMI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高sACE2亚组和高Lp-PLA2水平亚组患者LVEF显著低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LVFS、LVEDd和LVEDs显著大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P<0.05)。(3)血清sACE2、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LVFS、LVEDd和LVED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预后不良亚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5)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85(95%CI:0.802~0.969)、0.907(95%CI:0..847~0.967),最佳诊断Cut-off值分别为血清sACE2≥6355.48 pg/mL、血清Lp-PLA2≥292.73 ng/mL。结论: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有密切关系,高水平表达对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TNI、CK-MB、NT-pro BNP及hs-CRP水平变化,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结果:研究组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I、CK-MB、NT-pro BNP、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STEMI患者心肌坏死及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改善心室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181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和合并症情况,采用国际老年营养学会提出的简易虚弱问卷(FRAIL)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108)和非衰弱组(n=73)。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3个月随访,分析衰弱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18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率100%,其中衰弱患者108例(59.67%)。随访期两组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等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衰弱是老年ACS患者短期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OR=3.286,4.976,4.346;P=0.032,0.022,0.012)。结论:衰弱是老年ACS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短期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