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彬 《云南植物研究》2011,33(3):311-329
简要回顾了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历史,说明了超低温保存植物材料的多样性,阐述了超低温耐性的生物学基础及超低温伤害产生的原因和类型,介绍了各种常用超低温保存方法的技术要点,并对生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作了专门的论述,分析了生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潜力、现状和困难,指出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重点和难点,而真正实现用超低温保存技术贮藏顽拗性植物种质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在超低温保存果树种质资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材料选择、材料预处理、冰冻保护剂、冰冻方法及超低温保存对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果树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关键操作技术,展望了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玻璃化法对蛇莓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低温锻炼时间、预培养时间、预处理时间、玻璃化液处理时间和液氮保存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经优化,蛇莓的最高成活率可达(42.00±2.74)%。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种质长期保存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生物材料低温保存的遗传稳定性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超低温保存后植物材料的遗传稳定性及变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涉及表型性状分析、基因组遗传稳定性、表观遗传变化及超低温保存的筛选效应等,为进一步研究超低温保存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桃花粉低温和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是我国重要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目前主要保存于3个国家无性繁殖作物种质圃。随着以茎尖、花粉、休眠芽为保存载体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超低温保存已成为无性繁殖作物重要备份保存方式。本研究以15份桃种质花粉为研究对象,开展含水量、回湿处理和保存温度(4℃低温保存和液氮超低温保存)对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的含水量;揭示了回湿处理对部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产生显著影响;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最高可达83%;4℃低温保存和超低温保存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14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仍可保持30%以上,11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与保存前花粉离体萌发率相比无显著变化甚至显著提高,而4℃低温保存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降至0。该研究为国家种质库建立花粉规模化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枇杷茎尖二步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最理想的方法,而近几年发展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法具有设备要求简单、材料处理步骤简便及效果和重演性好等特点,倍受人们的青睐。国内外用玻璃化法成功地保存许多果树的种质资源。在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花粉超低温保存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枇杷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研究,以期建立枇杷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为长期稳定保存枇杷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中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保护剂的组合以及冰冻降温方法与超低温保存后的相对细胞活力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含8%蔗糖的62号液体培养基中振荡预培养6d,红豆杉愈伤组织在超低温保存后细胞活力可保持最高.有效的冷冻保护剂为10%山梨醇+10%DMSO,冷冻方法以分步冷冻和慢冻较为适宜,而经快冻的愈伤组织复苏后活力低下.  相似文献   

8.
红豆杉愈伤组织超代温保存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中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其中蔗糖浓度、保护剂的组合以及冰冻降温方法与超低温保存后的相以细胞活力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含8%蔗糖的62号液体培养基中振荡预培养6d,红豆杉愈伤组织在超低温保存后细胞活力保持最高。有效的冷冻保护剂为10%山梨醇+10%DMSO,冷冻方法以分步冷冻和慢冻较为适宜,而经快冻的愈伤组织复苏后活力低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铃薯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结果表明,4℃低温下锻炼6d,在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酰胺的培养基中预培养5d,60%PVS2于室温下装载30min,0℃下PVS2脱水40min时,茎尖成活率最高(71.6%),再生植株生长分化正常。进一步对再生植株进行AFLP分析,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85条带,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材料之间未见到明显差的异带,但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化的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后的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在扩增的624条带中,处理与否之间完全一致的带型为584条;有变化的带型为40条,处理2(茎尖经过完整的超低温保存过程,区别于处理1,增加了冷冻、解冻和洗涤后恢复培养)有13个位点的甲基化增加,21个位点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
藻类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藻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对数千种、株的淡水和海水藻类进行过超低温保存。其中 ,绝大多数藻类是采用两步冰冻法保存。影响藻类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是两步法冰冻保存程序和藻类自身的抗冻性。鉴定存活率是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两步法保存技术的局限性 ,玻璃化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在某些藻类的种质保存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