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门诊收治的98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 分别为(110.65± 7.28)mm/h 和(10.42± 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不同程度关节炎Lequesne评分的影响,为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equesne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equesn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塞来昔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R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的自评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CRP、R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0 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治疗前后MMP-3、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65.12%(2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A、抗-CCP抗体、抗Sa抗体、AKA、ANA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3例/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并且辅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上的差异。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另外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之对照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更佳,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其临床效果值得医学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治疗7日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和疗效结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50例,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度(64例)、中度(52例)及重度(34例)3组,各组又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分别于给药第2、4、6周以及停药8、12周观察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的Lequesne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轻度:两组停药12周后Lequesne评分仍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周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用药2周、4周、6周及停药8周时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给药4周及给药6周时其Leques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可改善轻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对于中度患者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有较好疗效,对于重度患者两种方式都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加艾灸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门诊病房治疗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年疗效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59.46%,观察组94.5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评分、握力等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变化,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因子(RF)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为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较好近远期疗效,提高了患者关节功能及握力,有效缓解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3)
目的分析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0.45%,对照组为11.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明显优于别嘌呤醇,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别嘌呤醇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对关节液中的自由基、炎症因子影响作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120例确诊KOA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研究组)、另外60例患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关节液中的炎症因子及自由基水平,并探讨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O、SOD、M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DA、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关节液中的IL-6、IL-8、TNF-α、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液中的IL-6、IL-8、TNF-α、MMP-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临床缓解率51.67%、显效率30.00%、有效率16.67%、无效率1.67%,对照组临床缓解率35.00%、显效率23.33%、有效率35.00%、无效率6.67%,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KOA患者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因子及自由基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柔比星进行抗肿瘤治疗前先行跑台干预,对多柔比星抗肿瘤效果及其诱发的心毒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50只12周龄的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SNTD组(不运动+无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STS组(不运动+肿瘤+安慰剂, n=10)、STD组(不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ETD组(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进行2周的不同方案干预后,在STS组、STD组、ETD组大鼠注射黑色素肿瘤细胞,C组、ETD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3周,在SNTD组、STD组、ETD组小鼠的腹腔注射12 mg/kg的多柔比星,C组和ST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结束10 d后,进行心脏形态功能和肿瘤体积检查,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多柔比星能够抑制肿瘤流体生长速度,但跑台运动不会对多柔比星抗肿瘤的效果产生影响。注射多柔比星会导致心壁变薄、心输出量、射血量等心脏功能衰退,但跑台运动能够缓解多柔比星的心毒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复合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素质量百分比1:1:1混合)能否代替化学性食品防腐剂,通过敏感性测定、杀菌优化实验,草莓防腐应用试验,研究了其对指示菌点青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点青霉对复合生物防腐剂较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8.73mm。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防腐剂杀灭点青霉孢子作用优化后,在温度为4.40℃、作用时间为9.95h、浓度为0.96mg/mL的情况下可以将基质中的点青霉孢子降低4个数量级。草莓防腐试验表明在自然贮藏10d其最高防效可达85.2%,防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Free radical research》2013,47(3-6):129-137
Histophotometr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made on samples of human skin. Fresh frozen serial sections were fixed and stained for either reactive protein thiols (PSH,) or total reactive protein sulphur (TRPS) using modifications of the DDD-Fast blue B-method. In addition, total protein thiols (PSH,) were stained with the Mercurochromcyanide-method, and proteins were stained using a modified amido-black procedu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ifferent tumours investigated and normal tissue, and also between apparently normal tissue adjacent to the tumours and normal tissue from patients without tumour. To reveal such tumour-related changes of apparently normal tissue, termed the field effect of tumours, a double quotient had to be calculated from the PSH,- and TWS-values determined from both epithelium (epidermis) and connective tissue. In addition, abdominal skin was investigated from patients without tumour and patients with tumour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liver or breast. With the aid of the double quotient procedu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normal abdominal skin of patients without tumours versus similar samples taken from patients with tumours. The tumour-related changes found with abdominal skin distant from the tumours have been termed the extended field effect of tumours. These general tumour-related changes, independent of the size, state or degree of malignancy of the distant tumour, could be shown to be due to changes in abdominal dermis.  相似文献   

15.
16.
郝林  史振铎  韩从辉 《生物磁学》2009,(20):3983-398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毒性,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TRAIL的结构、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介绍,以期为TRAIL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观察了体外HSV-I感染对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HSV-I能感染PWM刺激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并抑制其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感染实验组的IgG产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5)。HSV-I感染后,上清中可检出一定量的病毒,其滴度为10~(3·2)—10~(5·7)TCID50/ml;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为3%—8.5%。在感染实验系统中加入重组的IFN_a(r-IFN_a)、IFN_γ(r-IFN_γ)和纯化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观察到r-IFN。和TNF均有一定程度抗病毒作用,部分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作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r-IFN_γ对HSV-I的感染和IgG产生几乎无作用(P>0.05),但r-IFN_γ对TNF有协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和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比单独用TNF组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是离子型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生物体内已发现了3种NMDA受体亚基,且通过选择性剪接至少存在7种亚型,形成具有功能的多结合位点的大分子复合物。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NMDA受体的异常会导致-些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