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色素P450与癌症基因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色素P45 0基因与癌症化疗潜药(该类潜药可通过P45 0催化的加单氧酶反应而活化 )结合的癌症基因疗法引人注意[1]一些抗癌药物可被P45 0酶系代谢 (表1 )。环磷酰胺 (CPA )、异环磷酰胺 (ifos famide)、甲基苄肼、甲苄肼 ( procarbazine)和氮烯咪胺 (dacarbazine) ,经特定P45 0酶系的代谢所产生的中间物具有抗癌活性。硫代TEPA、阿霉素、依托泊甙 (etoposide)和三苯氧胺 (tamoxifen)本身具有抗癌活性 ,但通过P45 0代谢形成的具有细胞毒性的代谢物 ,抗癌活性可得到加强。还…  相似文献   

2.
癌症基因组的最新进展使直接针对癌症基因进行治疗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新的基因传递方法使这种潜力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治疗病人服务。磁性纳米技术是通过外部磁场选择性地高效传递治疗基因,还能同时用影像监测体内的传递过程。相比传统的基因传递方法,这种技术能明显提高人类移植肿瘤和不同的内脏器官如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传递效率。因此,磁性纳米技术使活体内癌症的基因治疗进入到新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3.
癌症基因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癌症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和基因转移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基因治疗,已开始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本着重介绍通过体细胞基因转移治疗癌症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反义核酸等信息药物,基因规换,基因免疫调节,自杀基因及正常细胞保护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化疗、放疗等治疗形式在癌症治疗效果上非常有限,而基因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旁效应是指部分细胞转入的特定基因片断会发生漂移,进入到没有转基因的细胞中,其在基因治疗中也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基因转移系统、基因治疗方法,重点阐述旁效应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机理,从而提高基因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化疗、放疗等治疗形式在癌症治疗效果上非常有限,而基因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旁效应是指部分细胞转入的特定基因片断会发生漂移,进入到没有转基因的细胞中,其在基冈治疗中也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基因转移系统、基因治疗方法,重点阐述旁效应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机理,从而提高基因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miRNA 的生物合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icroRNA (miRNA) 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的小分子单链 RNA ,通常为 18 ~ 25 nt 长,能够通过与靶 mRNA 特异性的碱基配对引起靶 mRNA 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 . 近几年来,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组织中,上百种 miRNA 被陆续发现 . 这些小分子调控 RNA 是从 60 ~ 200 nt 的具有发夹状结构的前体中被切割出来而成熟的,在动物细胞中, miRNA 基因的转录初产物 (pri-miRMA) 很快被一种核糖核酸酶Ⅲ Drosha 加工成为 miRNA 前体 (pre-miRNA) ,然后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中,经另一种核糖核酸酶Ⅲ Dicer 识别剪切为成熟 miRNA. 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且对植物 miRNA 的成熟过程也进行了探讨 . 对 miRNA 的生物合成过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研究这一类起重要调控作用的 RNA 是如何行使功能的,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在生长发育及各种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7.
自噬(autophagy)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并循环利用胞质组分,在维持细胞内平衡、细胞生长、器官形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自噬异常通常与人类疾病相关。mi RNA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分子,影响着众多信号通路。mi RNA通过调节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讨论一些对自噬有重要调控作用的mi RNA,并阐述了在癌症形成的过程中,mi RNA通过对自噬各环节的调控,对癌症的促进或抑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MicmRNA(miRNA)是指一组由多细胞生物产生的小片段非编码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调控重要的组成成分。近些年来有研究者在病毒中也同样发现编码产生的miRNA,其可通过RNA干扰途径参与调节感染过程以及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阻止病毒小RNA生成有望成为治疗病毒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本研究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miRNA表达框架(MEC),其以hTERT和hTR的特异性序列为靶点。该框架能够有效改善传统RNAi方法中miRNA易降解和细胞毒性问题,为miRNA的合成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方法 采用重叠PCR方法构建hTERT和hTR特异的miRNA表达框架。采用TRAP银染色和TRA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端粒长度,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了靶向hTERT/ hTR特异性miRNA表达框架。不同MEC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程度不同。端粒酶的沉默可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G0/G1期生长阻滞,导致细胞凋亡。结论 miRNA介导的端粒酶沉默是一种有效抑制RB细胞生长的策略,开发一个强大的系统来充分探索miRNA的作用是必要的。本文构建的MEC显示了强大的RNAi效应,可成为筛选用于RB基因治疗的RNAi靶向序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梁迎春  程龙  叶棋浓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3):436-439,460
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众多基因的过程,肿瘤的基因治疗也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沉默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肿瘤多药耐药基因治疗、抗端粒酶疗法和多基因联合疗法等。我们简要地对上述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且能降低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瘤内注射的给药方法 ,靶向性似乎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要系统给药 ,靶向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靶向基因治疗肿瘤可以通过靶向基因导入和靶向基因表达来实现。近年来 ,在靶向基因导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进展 ,例如 ,用双亲性的桥连分子协助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靶向转导 ;在各种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中插入靶向性的小肽或较大的多肽靶向结构域 ;增殖病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可有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受体介导的DNA或DNA 脂质体复合物的靶向系统和其他一些靶向性的有疗效的载体 ,如细菌 ,也处于研究中。其中的一些载体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为了实现基因的靶向可调控表达 ,组织或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和人工合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被用来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核酶以及脱氧核酶 (DNAzyme)被用来靶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高效可行的癌症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之后,随着人们对基因组学的深入了解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已被证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及优势。对癌症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几种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基因治疗未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因治疗策略的不同而发展为2个分支:一是分子肿瘤治疗,包括肿瘤抑制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治疗、免疫基因治疗;二是virotherapy。简要综述了肿瘤基因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自杀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较多并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目前发现的自杀基因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硝基还原酶基因、大肠杆菌GPT基因和DEO基因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分子,在多种生物学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来,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的小RNA测序数据发现,对于某一miRNA来说,它并不是单一的序列,而是由一系列长度/序列及表达不同的异构微RNA (isomicroRNA, isomiRNA/isomiR)所组成。这些isomiR表达多样且序列多样,甚至引入多样的5′端及种子区域。特定miRNA位点在疾病组织中可具有异常的表达模式,现已证实,部分isomiR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所关注的经典miRNA序列,其实仅是多重isomiR序列中的1条特殊序列,仅从miRNA角度的研究已不足以揭示小RNA的奥秘,全面的研究应同时在miRNA和isomiR中开展,由此可进一步拓宽miRNA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从isomiR的生物学特点、表达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A safe and efficacious cancer medicine is necessary due to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cancer patients whose particular diseases cannot be cured by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treatment. Adenoviral (Ad) vectors represent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medicine for human cancer therapy. However, several improvements are needed in order for Ad vectors to be effective cancer therapeutics, which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improvement of cellular uptake, enhanced cancer cell killing activity, and the capability of vector visualization and tracking once injected into the patients. To this end, we attempted to develop an Ad as a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incorporating targeting,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motif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utility of this proposed platform by generating an Ad vector containing the poly-lysine (pK),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thymidine kinase (TK), and the monomeric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mRFP1) as targeting, tumor cell killing, and imaging motifs, respectively. Our study herein demonstrates the generation of the triple mosaic Ad vector with pK, HSV-1 TK, and mRFP1 at the carboxyl termini of Ad minor capsid protein IX (pIX). In addition, the functionalities of pK, HSV-1 TK, and mRFP1 proteins on the Ad vector were retained as confirmed by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assays,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Ad vector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The validation of the triple mosaic Ad vectors also argues for the ability of pIX modification as a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d v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