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例脊膜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肋间神经痛,心绞痛,关节炎,神经根炎。结论:脊膜瘤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极易误诊,应提高对脊膜瘤特殊表现的鉴别诊断,并及时选做相应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林海燕 《蛇志》2007,19(2):158-159
脊膜瘤是一种硬脊膜下、脊髓外的一种肿瘤,发病率为椎管肿瘤的第二位,约占椎管内肿瘤的9%~12%。脊膜瘤病人的病程一般比较长,部分病人有截瘫、排尿功能障碍,故应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02年5月~2006年6月,我科为6例脊膜瘤病人实施了脊膜瘤切除术,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60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5年。肿瘤部位:胸段4例,腰段2例。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其中1例有排尿功能障碍,经精心的手术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2护理2·1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它们在脊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例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测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强度、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脊膜瘤患者中,发病部位胸段14例,颈段5例,腰段2例.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与硬膜面夹角为钝角,脊髓面圆钝且分界清楚,肿瘤纵径均大于横径.T1WI上大多数病例(90.5%)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90.4%的病例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76.2%)呈明显均匀强化,13例(61.9%)出现"脊膜尾征".结论:椎管内脊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中病变形态、信号及强化特征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1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45岁-72岁,男9例,女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人工椎板+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80mL,平均住院时间15天.平均随访12月,全部病例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应用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神经鞘瘤体积较大者.  相似文献   

5.
兔、犬、猴硬脊膜外腔及椎管内置管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脊膜外腔及椎管内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和麻醉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在镇痛麻醉药物临床前研究中需要对动物施以硬脊膜外与椎管内置管手术以便进行药效与毒性研究。本研究建立一种实用于兔,犬,猴等较大动物的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的短期(数天)和长期(数月)置管方法。该方法结合临床穿刺和造影术定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和差异进行适配和改进。上述置管法应用于虎纹镇痛肽(HWAP-I)的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经200多例次兔,犬和猴动物实验证明,这是一种定位准确稳定可靠的置管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近6年收治的1I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结果: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症状无特异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胃镜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肿瘤楔形切除,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良性5例(45.5%)交界性1例(9%),恶性5例(45.5%).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死亡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胃镜和CT可发现病变,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损伤或病变后的可修复性是神经修复学的核心概念,是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不但为中枢神经损伤和变性疾病的自身恢复提出合理解释,更为鼓励医生采取各种积极干预策略,以增加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减轻残障,提供理论基础和探索方向。细胞移植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是分泌多种神经修复营养因子,而临床使用的神经修复营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对于体外神经细胞和周围神经的修复具有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冬梅 《蛇志》2011,23(4):419-4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从199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我科于2011年1月使用带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鞘氢醇-1-磷酸酯(S1P)裂解酶(SPL)是催化S1P转化为乙醇胺磷酸酯和十六烷醛的酶,它具有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功能,因此可以用作疾病标记或药靶。目前用作SPL活性定性的同位素分析法却不尽完美。作者设计出一种用NBD[ω(7-硝基-2,1,3-苯并氧杂二唑-4-)-D-赤红]标记的荧光底物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收治的46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GIST病例,以探讨GIST的主要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60.87%)和小肠(26.09%);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74%),腹痛不适(19.57%),腹部包块(15.22%)等;诊断首选B超(阳性率45.65%)、CT(阳性率100%)和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1.09%)。本组手术45例,根治性切除40例,姑息性切除3例,术中活检1例,局部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42例,复发死亡11例,带瘤生存8例,无瘤生存21例,3例术后口服格列卫(甲磺伊马替尼,ST1571)的病人已生存8月、14月、18月。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分子靶向制剂的应用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颐  蒲永东  杨波 《生物磁学》2011,(2):314-316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10例行X线平片检查,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轻度侵蚀破坏。MRI表现为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影,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增强后强化明显;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病灶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其中一例包绕指屈肌腱蔓状生长;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但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有助于其诊断。实性肿瘤多为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囊性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率高。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 ,Muller就发现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的端粒 (telom ere)结构 ,但直至 1 984年才在四膜虫中发现了一种能使端粒延长的酶———端粒酶(telomerase) [1] 。众所周知 ,端粒酶的活性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特殊的相关性 ,这使得端粒酶在人类肿瘤的诊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端粒酶检测技术的发展人类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较低 ,必须创立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方法 ,才能更精确地进行肿瘤的诊断。 1 994年Counter等[2 ,3 ] 引入引物延伸分析法 ( primerextensionassay…  相似文献   

16.
Peptidase activity determinations involving native cells of Streptococcus cremoris and completely disrupted cell preparations, as well as experiments concerned with peptidase activity distribution among cell fractions obtained by a damage-restrictive removal of the cell wall and release of intracellular material,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peptidases with distinguishable locations. Alanyl, leucyl, and prolyl aminopeptidase activities are most likely located in the cell wall-membrane interface, showing no detectable association with the membrane. Lysyl aminopeptidase is present not only in this location, but also as an intracellular enzyme. Endopeptidase activity and glutamate aminopeptidase activity appear to be weakly associated with the membrane. The locations of these two peptidase activities, unlike those of the former aminopeptidase activities, impose a restriction on their expression.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oncerned with permeabilization of the membrane and findings regarding an effect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the enzymes on their pH activity profiles are evaluated and considered as being indicative of the proposed location.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with respect to protein utilization during growth of the organism in milk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肾脏恶性肿瘤1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138例患者彩超影像显示瘤体内具有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结论:彩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以供临床决定手术方式,也可用于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