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祝英 《蛇志》2004,16(3):23-24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选择本院住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5例进行治疗,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Roundabout(Robo)蛋白是神经轴突导向分子家族Slit蛋白的单次跨膜受体,属于一种神经细胞粘附分子。Robo蛋白在神经系统已被确认具有重要轴突导向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的内皮细胞表面只特异性地表达Robo4,且Robo4对内皮细胞迁移、病理性血管生成和血管完整性都具有调节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人类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短暂或持续的脑血流减少而造成脑细胞损伤,因此,恢复脑血流、促进血管再生对脑功能恢复至关重要。Robo4对血管方面的作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及了解其在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刘云海  谭盛 《蛇志》2001,13(1):32-32
我院应用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3 4例 ,现将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4例患者发病 6~ 2 4 h内 ,均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中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6 2~ 80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7例有糖尿病史 3~ 8年 ;2 5例有高血压史 (最长 2 4年 ,最短 3年 ) ;2例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既往有 TIA病史 1 0例。肌力 级 5例 , 级 2例 , ~ 级 2 7例。偏瘫伴语言障碍 6例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2 8例。1 .2 方法 应用降纤酶 1 0 u加入生理盐水 2 50 ml…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LCD)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有一定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临床资料表明:在血液指标中的血脂异常与高凝状态有关,高血粘度的血脂是构成ALCD发病的主要环节。ALCD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损害的加重,拯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脑损害的扩展和复发。  相似文献   

5.
徐玉华  苏常娥  宁越仁 《蛇志》2002,14(2):44-45
我院应用抗血栓新药普恩复 (蚓激酶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3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4例均为住院病人 ,并经CT证实为脑梗死 ,其中梗死灶最小 0 .6cm×0 .3 cm,最大 3 .2 cm× 2 .2 1 cm,排除脑出血。凡具有出血倾向者及活动性溃疡病 ,近期有手术史者均不入选。1 .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给予普恩复 40 0 mg,每日3次于饭前 3 0 min口服 ,4周为 1个疗程。其中 4例应用 2 0 %甘露醇 ,不使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药物 ,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 7天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1 .3 疗效判定 根据 1 9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分为轻危组20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8例;应用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1)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2)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年龄、TIA或脑卒中、高血压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严军  罗来章 《蛇志》1998,10(4):31-32
我部自1995年6月起,用福建三明制药厂生产的蕲蛇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记录完整的36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8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1.2岁。其中脑血栓后遗症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分为轻危组20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8例;应用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1)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年龄、TIA或脑卒中、高血压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蕾 《蛇志》2011,23(3):310-3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也日趋增多,其死亡率已占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黎碧珍 《蛇志》1997,9(1):21-22
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46例,常规法治疗32例,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4.3%。认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本文对雌激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微栓子监测技术(Microemboli monitoring technology,MM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90年,Spencer等定义了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us signal,MES)。1992年,Russell等明确提出了微栓子监测的概念,并结合实验数据,对微栓子的监测进行了初步总结。1995年,第九届国际脑血流动力学会议确定了MES的判断标准。近年来,微栓子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外科和神经科领域,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不仅在理论上证实了应用TCD技术监测微栓子的可行性,而且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这项技术可以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效果、预后判断及疾病预防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将对下述问题进行综述: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颈源性、颅内动脉源性、心源性、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微栓子监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微栓子监测对卒中复发的预计;以及微栓子监测对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监测。综述近年来微栓子监测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预防中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NO 与牙周病周期性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上牙周病总是活动与静止期交替发生,经研究牙周病患者中NO含量及其牙周病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目的系为了阐明NO在牙周病中的调节机制。方法:通过对牙周炎患者不同时期的唾液NO含量进行分析,来检测其活动期与静止期NO含量变化。结论:数据表明,NO在高浓度状态下可以导致炎症加重,在低浓度状态下可以抗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 和IL-6 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接受体检的8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 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MP-8 和IL-6 水平。利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方 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和IL-6 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 MMP-8 和IL-6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28 例,稳定斑块32 例,斑块类型介于中间20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MP-8 和IL-6 水平高于中间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中间斑块患者血清 MMP-8 和IL-6 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 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 和IL-6 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0.66;P<0.05)。结论:缺血性脑 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 和IL-6 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编码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ⅡA,既往研究其与May-Hegglin异常(May-Hegglin anomaly,MHA)、Fechtner综合征(Fechtner syndrome,FTNS)、Sebastian综合征(Sebastian syndrome,SBS)、Epstein综合征(Epstein syndrome,EPS)和Alport样综合征相关。2008年首次用混合连锁不平衡绘图(MALD)方法证实其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相关,后陆续有该基因与高血压肾病、C1q肾病等的相关报道。本文综合国外该基因与肾脏病的相关研究,对其与肾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概括,对今后的研究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和血 清visfatin 和MMP-9 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0 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n=43)和非易损 性斑块组(n=27),选取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Visfatin 和MMP-9 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 梗死伴颈动脉硬化组血清Visfatin、MMP-9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易损性斑块组血清Visfatin 和MMP-9 水平高于非易 损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外周血中的Visfatin水平与MMP-9 呈正相关关系(r=0.643,P=0.000)。结论:在脑梗 死患者中,血清Visfatin和MMP-9 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Visfatin 和MMP-9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的形成相关,Visfatin 可通过调控MMP-9 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改变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