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金涛  崔赓  卜涛  毕龙  董静静  吴剑维  李阳  雷伟 《生物磁学》2013,(16):3024-3028
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科学依据.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和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复合支架材料研究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组材料分别与BMSC细胞系共同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两种材料均有类似的细胞粘附、伸展.细胞在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上粘附比在磷酸钙材料上粘附多,细胞伸出较多丝样伪足与孔隙的边缘连接,数量大为增加,连接成片,相互拥挤,有大量基质形成.MTT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与磷酸钙骨材料上的细胞ALP比较,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ALP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的兔BMSCs体外扩增快,取材容易,在成骨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且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是很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肿瘤及创伤等疾患引起的骨缺损修复问题一直来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倍受医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研究用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方法修复骨缺损,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为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大鼠的双后足背部做一3 mm×7 mm的全层矩形皮肤缺损,接种质控菌株。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2.5μg·kg~(-1)·d~(-1))、中剂量组(25μg·kg~(-1)·d~(-1))和高剂量组(50μg·kg~(-1)·d~(-1)),每组6只,每天单次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4 d。另取6只大鼠作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于规定时间对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45、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IL-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 RNA或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治愈率和微血管密度均较低,VEGF、CD45、TLR4、NF-κB、IL-1β、IL-6、IL-8和TNF-αm RNA或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剂量组大鼠创面治愈率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VEGF、CD45、TLR4、NF-κB、IL-1β、IL-6、IL-8和TNF-αm RNA或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0.05)。且随着HMGB1注射剂量增大,创面愈合率、血管生成明显减少(P 0.05),炎症因子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结论:HMGB1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炎症有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国汉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屡见报道,但不同的研究之间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根据相应的入选条件,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汉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148C/T,455G/A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荟萃(Meta)分析,计算总OR值.共13篇文献符合要求纳入研究,其中7篇关于-148C/T多态性研究包括1488例冠心病患者和1234例对照人群,9篇关于-455G/A多态性的研究包括1023名患者和1081名对照者,入选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入选研究的同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数据合并结果显示-148C/T多态性位点C/T T/T比C/C的OR值为1.31,95%CI为0.94~1.84(P=0.11),-455G/A多态性位点G/A A/A比G/G的OR值为1.75,95%CI为1.24~2.46(P=0.001).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455G/A多态性与中国汉人冠心病易感性相关,-455A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148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冠心病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蛋白1(PRRX1)、血管抑制蛋白1(VASH-1)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6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RRX1、VASH-1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MVD计数。比较PRRX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VASH-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析PRRX1、VASH-1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RRX1、VASH-1阳性/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患者癌组织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与PRRX1阴性NSCLC患者相比,PRRX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降低,与VASH-1阴性NSCLC患者相比,VASH-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升高(P<0.05)。与TNM I~II期、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比,TNM Ⅲ A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PRRX1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OS)、3年无病生存率(DFS)高于PRRX1阴性组(P<0.05),VASH-1阴性组3年OS、3年DFS高于VASH-1阳性组(P<0.05)。结论: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Sfrp1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肥厚中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与自噬和Wnt信号通路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重组AAV9载体将Sfrp1导入Ang II诱导的肥厚型H9C2心肌细胞。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显微照片记录肥厚细胞大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frp1、Bcl-2、Bax、CytC、Caspase-3、P62、ATG5、Beclin、LC3、β-catenin和DVL1的蛋白表达。通过qRT-PCR检测β-连环蛋白和DVL1的mRNA表达。自噬抑制剂3-MA也用于验证治疗过程中自噬的参与。结果:(1)Sfrp1成功转染H9C2细胞,其过度表达减轻了心肌肥厚。(2)经过AAV9-Sfrp1预处理可减少肥厚心肌的细胞凋亡,可逆转Ang II组自噬相关蛋白(p62、ATG5、Beclin、LC3)的表达;(3)自噬在治疗心肌肥厚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可自噬抑制剂3-MA来证实。(4)激活的Wnt信号(β-连环蛋白,DVL1)也被AAV9-Sfrp1抑制。结论:Sfrp1通过Wn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肥厚性损伤和凋亡,这为Sfrp1对心肌肥厚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he-1蛋白对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OGD处理神经元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he-1蛋白的表达;慢病毒转染神经元实现Che-1过表达,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反映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元自噬;使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神经元,并通过检测LDH释放量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自噬在Che-1保护作用中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GD后神经元Ch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GD后6至48 h神经元Ch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慢病毒转染过表达Che-1蛋白后,OGD所致神经元LDH释放量明显减低,且OGD所致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过表达Che-1蛋白可显著减少OGD所致神经元Beclin1和LC3II的表达;自噬激动剂Rapamycin可逆转Che-1对OGD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过表达Che-1蛋白可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对OGD所致神经元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取新牧一号杂花苜蓿的总RNA,用特异引物RT-PCR扩增后的cDNA片段连接入pMD19-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新牧一号苜蓿NHX1(MvNHX1)全长1 626 bp,Genbank登录号为:EU375310。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MvNHX1基因的表达均上调。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vNHX1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转基因烟草在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物量均高于非转基因烟草,表明MvNHX1能够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对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QD免疫原Sl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DNA免疫的初步研究。RT—PCR扩增QD毒株的S1基因,将其5’和3’端分别进行分子修饰后插入克隆载体pUCl8的BamHⅠ/HindⅢ位电,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英国IBV毒株Sl全基因核酸探针与QD毒株S1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分子杂交后,采用HaeⅢ,PvuⅡ和XbaⅠ等限制酶对此流行毒株S1基固c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在测定QD毒株S1基因5’端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并以此与IBV M41,H120,6/82及Beaud等参考毒株序列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QD株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IBV 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病毒特异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初步显示基因疫苗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