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运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对肝脏弹性图像进行评分,并通过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探讨RTE评分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RTE以及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五项等实验室检查,随后肝活检获得病理学证据。比较RTE评分与实验室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结果:90例患者中,S0期21例,S1期31例,S2期31例,S3期20例,S4期7例。RTE评分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79,P<0.05)。同样,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例指数(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也呈正相关(r=0.57,P<0.05)。RTE评分只与APRI呈相关性(r=0.667,P=0.000)。RTE评分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4.31%、特异度为78.65%、准确率为85.22%、阳性预测值为76.63%、阴性预测值为94.58%,均高于APRI。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有广泛的临床研究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RTE)对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RTE检查及肝病理穿刺检查,将RTE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肝脏纤维化S分期的不断增加,RTE评分结果亦逐渐升高,RTE评分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1)。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乙肝并肝纤维化的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6.36%、准确率为91%、阳性预测值为96.00%、阴性预测值为76.00%。结论:RTE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技术,对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9例,其中未做病理组198例,病理组91例,正常对照50例,病理组患者行病理肝纤维化检测,未做病理组患者检查B超,全部患者及正常对照应用FibroScan进行肝脏硬度检测(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测量。分析未做病理组慢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及未做病理组慢乙肝组B超肝纤维化各级间LSM值的差异;病理慢乙肝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并得出各期诊断界值;根据该诊断界值对未做病理慢乙肝组进行FibroScan肝纤维化分期,分析其与B超肝纤维化分级的一致性。结果:LSM值在未做病理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及B超肝纤维化各级间差别显著(P0.05);其中病理组统计结果显示F1、F2、F3、F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ROC)分别为0.726、0.847、0.806、0.864,诊断界值分别为6.5、7.4、10.1、17.0 kPa,敏感性分别为69.62%、68.33%、66.67%、72.22%,特异性分别为66.67%、87.10%、85.71%、91.78%;肝纤维化的FibroScan分期和B超分级具有一致性(Kappa值=0.366,P0.05)。结论: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尤其是严重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性成像评分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最佳诊断界点.方法:对78例共122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行弹性成像检查并获得应变率比值(SR),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90个结节和恶性组32个结节.结果:(1)弹性成像评分法:78例122个结节术前超声弹性评分为1-3分有90个结节,与病理诊断符合74个结节弹性评分为4分和5分有32个结节,与病理诊断符合24个结节,对应的诊断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2%,准确率为80%;(2)弹性应变率比值:良性组结节90个,SR平均值为2.34+1.02:恶性组结节32个,SR平均值为4.15+1.09;(3)通过ROC曲线确定SR最佳诊断点为3.30,对应的应变率比值法诊断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可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为甲状腺弹性成像检查提供了一项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探讨miRNA-19b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6、7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9b的表达.结果:6周后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组(P<0.05),7周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6周模型组(P<0.05).结论: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纤维化进程相关,且可能成为肝纤维的诊断以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相关性,以探讨非创伤性检测血清蛋白和联合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只成年健康的SD大鼠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5、6个周后,进行大鼠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组织检查,HE、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期,同时检测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纤维化的分期与炎症活动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对于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血清标志物指标诊断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发现,HA、TIMP-1、AP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32、0.905。HA+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1.2%。TIMP-1+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91.7%。结论:利用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这种对患者无创的检测方法虽不能完全取代病理学活检,但预测肝纤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联合分析两种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单独分析一种标志物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突变型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K132E,R134E),tvNK1)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生物发酵大量制备tvNK1,并经腹腔注射于CCl_4诱导的纤维化SD大鼠体内,6周后取肝脏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vNK1对纤维化SD大鼠肝脏中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Col1A1)、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V,Col4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tvNK1对纤维化SD大鼠肝脏形态和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纯度≥95%的tvNK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vNK1降低纤维化大鼠肝脏中Col1A1、Col4A1和α-SMA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vNK1减缓纤维化大鼠肝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并降低肝脏中胶原纤维含量。结论:tvNK1能抑制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为预防肝纤维化和其他器官纤维化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活检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表现等方面的特征.分析生化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有无相关性.方法:筛选58例肝活检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表现的特征.并对其生化学指标与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38.05± 12.04)岁,其中女性46例,占79.31%.最常见的致肝损害药物为不明具体成分的中药(占32.7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81.03%)、纳差(75.86%)、黄疸(53.45%).病理学主要表现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94.83%)、凋亡小体(84.48%)、界面炎(81.03%)、肝细胞点灶状坏死(74.14%)、肝细胞水样变性(58.62%).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PT)与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无相关性,P>0.05,偏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炎症程度的分级或分期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PT)之间无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ILI患者生化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无相关性.生化学指标不能替代病理学检查,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rain Histogram组织弥散度成像技术在慢性肝损伤程度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rain Histogram组织弥散度成像技术定量检测180例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05例,非病毒性肝炎75例)患者肝脏弹性特征值,对照病理,分析肝脏弹性特征值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慢性肝炎患者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纤维化的诊断界值为2.785,LF指数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灵敏度76.6%,特异度48.9%;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炎症的诊断界值为2.925,LF指数越大,炎症程度越重,灵敏度73.2%,特异度56.8%。10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纤维化的诊断界值为2.975,LF指数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灵敏度69.2%,特异度67.1%;LF指数用于判断轻度与中重度炎症的诊断界值为2.915,LF指数越大,炎症程度越重,灵敏度80.0%,特异度57.8%。75例非病毒性肝炎患者LF指数与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不具有相关性。结论:LF指数可以反映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诊断灵敏度高,LF指数越大,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