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人体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的HPLC-MS/MS的方法.方法:以克林霉素为内标,采用Shim-pack VP-ODS柱(150× 2.0 mm I.D.,5μm,日本Shimadzu Technologies Inc.公司)为固定相;乙腈-10 mmol/L乙酸铵溶液(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氨氯地平与内标用于检测的离子对分别为m/z409.3 m/z 238.2和rn/z 425.2 m/z 126.3.结果:氨氯地平在0.10~2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范围良好(r=0.9968),定量下限为0.10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7%,平均回收率大于86%.结论:所建方法准确度较高,灵敏度好,专属性强且操作简便,可适用于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测定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清洁剂SD大鼠经高脂饮食冠心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7只。空白组大鼠未经处理,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 L/kg体重灌胃,1天一次连续4周;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体重灌胃,1天一次连续4周。4周后处死大鼠并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12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心肌凋亡比较空白组、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3.72±0.89)%、(3.84±1.01)%和(1.47±0.62)%,阿托伐他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1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与对照组(P0.05),而空白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12表达来阻断心肌细胞凋亡途径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并探讨患者性别与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80例),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又分为20mg/d、40mg/d和80mg/d三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TC、TG、LDL-C和HDL-C的水平的变化.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或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TC、TG、LDL-C和HDL.C的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个使用剂量中,以剂量为4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最好(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发病的风险度/程度与患者年龄的呈正相关,但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而治疗效果与年龄基本呈负相关.结论:4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AC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RGS6/NAD(P)H氧化酶/活性氧生成通路保护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大鼠体质量及血脂水平;实验结束后脉冲多普勒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组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活性氧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RGS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RGS6及NAD (P)H氧化酶活性亚单位p47phox和p67phox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大鼠体质量明显减少(P0.01),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脏E/A、LVEF、FS值降低(P0.01),心肌组织活性氧生成明显增多(P0.01),心肌组织RGS6及p47phox、p67phox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均可有效逆转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对RGS6/NAD(P)H氧化酶/活性氧生成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甲状旁腺素1-34(rPTH1-34)诱导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KK1/ERK1/2)表达的变化,分析阿托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Wsitar大鼠心室肌细胞为研究对象,3H-亮氨酸掺入率检测细胞蛋白合成速率,BCA法测定单个细胞蛋白含量,RT-PCR检测心房利钠尿肽mRNA(AN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MKK1、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1.10-7mmol/LrPTH1-34孵育24h可增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和ANPmRNA表达,使p-MKK1及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2.10-5mmol/L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及单细胞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且对正常心肌细胞没有影响(P>0.05)。3.10-5mmol/L阿托伐他汀能抑制p-MKK1、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PTH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可能与抑制MKK1/ERK1/2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并探讨性别与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0例):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与常规治疗D组,其中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与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疗程12周.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和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①三个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中患者的TG、TC、HDL-C、LDL-C和hs-CRP分子的浓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剂量为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整体疗效相对最好,P<0.05;②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趋势;③在45-55岁这个年龄阶段,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P<0.05;④在老年患者中,大剂量的阿伐他汀的安全性明显低于中小剂量组.结论: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SD级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5 mL/d)连续灌胃7d处理,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kg-d)连续灌胃7 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变化,探讨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以及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或者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分别测定其治疗3个月前后Scr、GFR、Cys 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B组Scr及GF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Scr及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A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C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疗效观察中,Cys C较Scr更能敏感反应早期肾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发光分析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组和40例阿托伐他汀10mg组及39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及20mg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阿托伐他汀10mg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LDL-C水平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8例.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SI、IFN-γ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t=1.098,P=0.025;高剂量组:t=2.053,P=0.017),且高剂量组FMD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17);患者SI、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SI、IFN-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t=2.234,P=0.002; IFN-γ:t=4.416,P=0.001).结论: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