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DA)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CDA组)和前路颈椎减压融合组(ACDF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末期随访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患者颈部功能,采用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上肢痛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X线片在过伸和过屈位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相邻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NDI评分、颈痛VAS及上肢痛VAS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手术相邻上节段活动度和手术相邻下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同期CD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CDA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近,另外其不会引起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DR)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SM患者120例,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8,ACDF治疗)和B组(n=62,AD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简表(SF-12)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为74.19%(46/62),高于A组的53.45%(31/58)(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躯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均高于A组(P<0.05)。B组住院时间、术后颈托固定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CDF治疗相比,ADR治疗CSM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椎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梁青华 《蛇志》2014,(2):224-226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而言,该手术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缓解了疼痛,也缩短了疗程。而且该手术能较好地纠正患者的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因此,要加强护理。采用科学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恢复,而且还可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8.
韦映花 《蛇志》2010,22(3):290-291
随着骨科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成为骨科常见手术,术后患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成功与否,而且也与护理质量有关。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为22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棉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工棉纤维诱导的材料、启动机制、激素效应、生理生化等方面讨论了人工棉纤维的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蔡晓敏  林连珠 《蛇志》2014,(4):436-437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完善术前准备,全面术后护理,合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连续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以及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脊髓前动脉受压症等,脊髓型颈椎病是其中一种严重类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的入路可分为前路和后路,本文分别从手术的前后入路出发,对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病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是成年人疼痛和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常给人带来沉重的肉体和经济负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脊柱外科手术的进步,常规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对临近阶段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腰椎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的研究及不同材质和特点的人工椎间盘材料的发展使人工椎间盘手术成为可能。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人工椎间盘假体设计与人生理的解剖结构更加吻合。术后可以保持瞬时和长期的稳定性,从而对邻近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抑制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除腰椎融合之外的另一合理选择,目的是使退变导致的疼痛可以稳定长期缓解,并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从而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目前人工腰椎间盘有了长远的发展,适应症不断扩大,但仍有较多限制。期待在将来能够找出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材料和设计,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治疗方式。现就人工椎间盘的类型、疗效、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腰间盘置换对手术及相邻运动节段几何参量的影响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间盘假体置换对置换及其相邻节段的几何参量的影响,为评价人工椎间盘置换的疗效及功能意义和间盘置换对脊柱多个运动节段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计算机图形及辅助设计技术从置换前后X线片采集部分及整体的几何参量;按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隙面积、运动节段中间隙的总面积作术前-术后对比。将单个与两个节段置换后相邻节段的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置换及相邻节段的参量及其关系。结果:①椎间盘置换后运动节段中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隙面积、节段中间隙的总面积较术前增加,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相邻节段术前与术后比较,各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双节段置换与单节段置换后其相邻节段2D几何参量对比,各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指标在数值变化上具有一定的协同趋势。结论:①假体置换后相应节段前、后部的空间结构及解剖关系得到一定恢复,可能改善负载及运动功能。②单个及两个假体置换后其相邻运动节段仍能维持原有结构特征,置换不改变相邻节段的几何参量。初步论证了椎间盘假体置换的功能意义;③所测指标间有协同及互补性。2D参量如椎间隙面积、间隙的总面积,能为多运动节段的评测提供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宫颈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针对HPV感染所致宫颈疾病治疗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是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宫颈HPV感染治疗策略从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和免疫治疗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侯彩英  宫荣杰  姚元庆 《生物磁学》2011,(21):4182-4186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是根治性手术(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放疗,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手术方式及放化疗方式都有了新的进展,同时,还出现了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及疫苗预防等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是根治性手术(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放疗,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手术方式及放化疗方式都有了新的进展,同时,还出现了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及疫苗预防等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