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as超家族的小G蛋白Ran GTPase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胰腺癌石蜡标本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各27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Ran干扰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进入胰腺癌细胞系PANC-1干扰其表达,之后利用Western blot观察Ran的表达情况.运用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Ran的表达阳性率及得分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将干扰Ran siRNA转染进入细胞系PANC-1中,利用Westemblot发现Ran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通过MTT实验发现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下调Ran表达能明显抑制该细胞生长(P<0.05),并使PANC-1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G蛋白Ran GTPase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且Ran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胰腺癌细胞系,为体内监测肿瘤的早期生长及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介导chickenβ-actin-RFP-NEO转染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和Capan-2,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RFP的两种不同的人胰腺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可成瘤,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肿瘤的生长动态过程,并且SW1990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较Capan-2细胞快。结论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为胰腺癌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筛选提供了可进行荧光影像活体、动态分析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模型,评价生物发光和小动物超声成像在移植瘤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入人胰腺癌细胞Capan-2,将1×106人胰腺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裸鼠胰腺和右后肢皮下,使其成瘤。生物发光成像和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肿瘤细胞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5%,皮下移植成功率为100%。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在肿瘤细胞原位接种第7天,可以观察到肿瘤发光;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在肿瘤细胞皮下接种第7天,可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但在肿瘤细胞原位接种的第7天不能测量肿瘤的大小。另外肿瘤细胞在裸鼠皮下生长的速度比原位生长速度快3倍左右。结论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更适用于肿瘤早期监测,为深入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机制提供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Neuronatin(NNAT)在人体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两种编码产物NNATα和NNATβ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对一些人体常见肿瘤及其对应正常组织中NNAT的表达进行系统检测;同时利用腺病毒载体技术,将NNATα和NNATβ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并用实时细胞分析仪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NAT在食道鳞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胰腺腺癌,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宫颈鳞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移行上皮癌,肺鳞癌,皮肤鳞癌以及前列腺腺癌11种肿瘤组织,肾上腺,皮肤,睾丸,脑,骨骼肌,胰腺6种正常人体组织,以及慢性结肠黏膜炎与慢性肝炎2种炎性组织中呈阳性。②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NNATα对人结肠癌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NNAT基因在多种人体肿瘤组织中表达,其α片段的表达对于结肠癌细胞系SW620增殖具有轻微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自发性淋巴结转移模型中VEGF-C表达的器官差异,以及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不同生长部位胰腺癌细胞生长、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自发性淋巴结转移模型,分离、原代培养原发灶和自发性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胰腺癌细胞,并应用荧光定量PCR、MTT、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原发胰腺癌细胞和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细胞各自生长特性、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发灶胰腺癌细胞(P〈0.05)。VEGF-C反义核苷酸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后,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中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VEGF-C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但对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影响;VEGF-C基因的表达和作用存在器官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喉癌细胞系Hep-2中CD133的表达;比较CD133~+细胞、未分选细胞、CD133~-细胞的体外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探讨喉癌肝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抵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阳性肿瘤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以及未分选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将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以一定的数量级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部皮下,比较其成瘤差异性;此外,使用DDP干预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检测比较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与体内成瘤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示CD133在Hep-2细胞系中呈微量恒定表达,表达概率为40.12±1.32%;CD133阳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且其克隆形成能力也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CD133阳性肿瘤细胞较CD133阴性细胞、未分选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具有更强的成瘤性(P0.05);在DDP的干预下,相对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CD133阳性肿瘤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结论:喉癌Hep-2细胞系中,CD133阳性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增殖能力、体内成瘤能力且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抵抗性,可作为喉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erase 1,PRMT1)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在数据库中分析了PRMT1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实验检测不同胰腺癌细胞中PRMT1的基础表达量。在Pa Tu8988和Bx PC3细胞中干扰PRMT1,Western blot、q PCR检测sh RNA干扰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相关蛋白变化。相反,在SW1990细胞中过表达PRMT1,并做上述同样的实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癌细胞中下调PRMT1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高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水平,降低间质标志物N-cadherin钙黏蛋白的水平。上调PRMT1的表达得到相反的结果。结果表明,PRMT1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影响EMT标志物蛋白质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体内PRMT1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LPLUNC1在正常的鼻咽组织及人胚鼻咽组织中高表达,而在71%的鼻咽癌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是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基因.通过研究LPLUNC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将LPLUNC1基因全长cDNA克隆入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入LPLUNC1低表达鼻咽癌细胞系HNE1中,通过RT-PCR及RNA印迹筛选LPLUNC1高表达的细胞株,并利用细胞生长曲线、MTT、BrdU掺入、流式细胞仪检测、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及裸鼠成瘤等实验,研究了LPLUNC1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稳定转染LPLUNC1的HNE1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在MTT与BrdU掺入实验发现LPLUNC1可明显地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发现,LPLUNC1基因可明显延缓HNE1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使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相对减少.进一步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及裸鼠成瘤实验发现,LPLUNC1稳定转染后的HNE1细胞集落形成率与集落的大小均小于空白载体细胞,同时能明显地抑制HNE1细胞的体外成瘤.结果表明,LPLUNC1基因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HNE1的生长增殖,是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候选抑瘤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KA1调控胰腺导管腺癌(PDAC)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中SKA1与下游分子Cdc42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方法在不同胰腺癌细胞系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进行验证;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KA1稳定敲减和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AC细胞内SKA1敲低或过表达对高尔基体结构的影响,及Cdc42抑制剂ZCL278对高尔基体结构变化的调控;并利用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ZCL278对SKA1促癌作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KA1及Cdc42表达对自噬标志物的影响。结果: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细胞中SKA1与Cdc42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或细胞,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发现SKA1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期,而Cdc42表达高低与总体生存期无关。接着我们发现SKA1可促进PDAC细胞内高尔基体堆叠,并且在SKA1过表达的细胞中Cdc42抑制剂ZCL278可以抑制这种堆叠现象。进一步我们发现抑制Cdc42可逆转SKA1过表达对胰腺癌侵袭与转移的促进效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