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6例,直径≥1 cm者23例,直径1 cm者33例)和B组(n=44例,直径≥1 cm者17例,直径1 cm者27例),其中A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B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直径≥1 cm和1 cm者手术时间为(55.9±1.6)min和(38.9±0.7)min显著低于B组的(72.8±1.4)min和(53.6±0.7)min(P0.05);A组直径≥1 cm者结石排净率为87%显著高于B组的58.8%(P0.05),A组直径1 cm者90.9%与B组88.9%相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对于直径≥1 cm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击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排除情况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25±24.53)min与住院时间(3.51±0.62)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4.93±20.81)min,与住院时间(4.90±1.26)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快、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辅助使用管路封堵器后,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需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例198例,随机分为应用管路封堵器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封堵器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封堵器组患者使用英诺伟IVX-SC10型管路封堵器超越结石远端封堵结石,再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直接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2至4周。记录并随访患者输尿管镜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肾脏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管路封堵器组碎石成功率95.9%(94/98),对照组碎石成功率81.0%(81/10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碎石成功后管路封堵器组出现3例(3.2%)肾脏破裂出血,而对照组无肾脏破裂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48)。结论:辅助应用管路封堵器能提高输尿管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其使用并没有增加术后肾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均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 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手术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所需要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血尿时间均明显长于试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之中的碎石成功率为71.91%(105例),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84.25%(123例),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之前的BUN和Sc R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BUN和Sc R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时的结石排净率为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56%(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01%(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比例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62(均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和创伤小以及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297例,软镜组172例(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孙氏镜组(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6±6.2)min、(49.4±12.4)min、(26.1±6.5)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3.2)d、(6.7±5.7)d、(5.0±2.5)d,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但手术耗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开放手术)和观察组(n=59,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术后下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先降低后升高(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MDA、Cor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B超或X线定位,mPCNL治疗10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2例经皮穿刺抽吸脓性尿液,留置造瘘管,抗炎治疗后二期手术.术后生命体征、B超和尿路平片(kindey ureter bladder,KUB)等检查并随访.结果:100例Ⅰ期穿刺成功并气压弹道或钬激光mPCNL,手术时间55-75 min.碎石、取石时间15-35 min.术后住院4-7 d.无穿刺损伤腹腔脏器、术中未有肾孟穿孔和输尿管损伤、无大出血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mPCNL术后2 dKUB检查结石清除率为91.1%(93/102),9例残留结石,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102/102).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很高的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5例。A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B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A组为91.43%、B组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手术出血量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疗效相近,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斜仰截石位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斜仰截石位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6例,平均年龄(47±15)岁,结石位于左侧20例,右侧16例.结石最大径1.5-3.0 cm,平均(2.0± 1.0) cm.该体位摆放完成后患者整体成一斜向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先行URSL,将结石击碎成若干较大碎石块,结石或碎石块上移达接近肾盂水平后,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16F或24 F,用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结果:36例均穿刺成功并能良好耐受手术,患者无因体位不适终止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75± 25) min.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1.6 %(33/36),残留结石3例,其中行二期手术取尽结石1例.术后高热2例.无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截石位URSL联合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e effects of three monoamine antagonists, p-chlorophenylalanine, diethyldithiocarbamate and propranolol on the morphogenesis of newt embryos were studied. Antagonists were administered during late blastula through neurula stages. In a concentration of 1 mM, all three arrested gastrulation and caused disintegration of the embryos. Lower concentrations (0.1-0.5 mM) retarded morphogenetic movements in the gastrulation and caused malform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anterior parts of the embryos; pigmentation was delayed by 1 or 2 days. In addition, p-CIPhe inhibited yolk granule degradation in the notochord and DEDTC caused notochordal hypertroph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ference with synthesis or action of catecholamines and serotonin affects morphogenesis. With the methods used it is not possible to discover exactly how monoamines regulate the morphogenetic events because of the unspecific side effects of the antagonists and the feedback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onoamin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