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QRS波宽度(QRS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心电图QRSw将患者分为A组(QRSw为60 ms≤QRSw≤80 ms)、B组(QRSw为80 msQRSw100 ms)、C组(QRSw为QRSw≥100 ms),将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QRSw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A、B及C组三组患者在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及B组比较,C组血清hs-CRP、BNP、c Tn I、CK-MB较高,梗死面积大、LVEF偏低。三组患者在MACE发生率方面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及B组。MACE组患者QRSw高于非MACE组(P0.05),其含有QRSw≥100 ms患者的比例亦高于非MACE组(P0.05);QRSw(OR=1.214,CI:1.104~1.441,P0.05)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随着QRSw增大,MACE的发生风险亦增加,QRSw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及术后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CCU病房应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组,B组为术后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即刻病情改善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术后30天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IABP即刻病情改善显著高于B组(36% vs.12%,P<0.05).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天,A组LVEF显著低于B组(40.2± 7.7%vs.35.6±5.0%,P<0.05).MACE事件,A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PCI/CABG术及死亡发生率低于B组,其中A组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vs.32%,P<0.05).结论:PCI术前植入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优于PCI术后植入,且不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郑志刚  贺铿  李莺  石刚  叶君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48-5850,585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GOODMAN血栓抽吸装置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STEMI并成功行急诊PCI的患者275例,按照入院时SUA水平三分位法将患者分成A组91例(低尿酸)、B组90例(中尿酸)、C组94例(高尿酸)。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吸烟史、既往病史、血液学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等,观察三组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6年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SUA水平对患者近期及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组男性和心律失常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同时,三组患者AIP、Scr、BUN、SUA、APT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形成、总MACE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年心力衰竭、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闭塞和总MACE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吸烟史、TC、SUA、血栓抽吸术、IABP应用是住院期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IP、SUA、APTT、IABP应用是PCI术后6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SUA水平是其近期及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升高者长期MACE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注射液对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介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选用的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予碘普罗胺注射液,实验组予碘克沙醇注射液。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质量,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术前术后的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影像学质量明显改善(P0.05),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肾功能改变不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克沙醇注射液对介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造影效果好,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低,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赵修芬  杨淑红  林泽红 《蛇志》2010,22(3):289-29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后者又可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EMI是ACS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及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95例NSTE-ACS患者按照入院时a 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冠脉病变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时间(MACE)等情况。结果:与非ST段抬高组比较,ST段抬高组患者心率较快、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高,Killip分级≥2的比例亦较高(P0.05);ST段抬高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 BNP、c Tn I、CK-MB高于对应组(P0.05),LVEF低于对应组;a VR导联以外ST段压低总例数及幅度亦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5);ST段抬高组患者中冠脉三支病变以及左主干的比例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5);与非MECE组比较,MECE组中入院AVR导联ST段抬高的比例及抬高的幅度较高(P0.05);心率、NT-pro BNP、c Tn I、冠脉左主干及三支病变与NSTE-ACS患者入院时a VR导联ST段抬高呈正相关(P0.05),而LVEF与其呈负相关(P0.05);a VR导联ST段抬高是NSTE-ACS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结论: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与严重广泛的冠脉病变及大面积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可能是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