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高粱的理化特性与抗蚜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抗蚜的河农16和感蚜品系Tx623B、Tx622B、Tx3197B、千三、晋五及杂交种的物理特性、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理化特性与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粱抗蚜品系叶片表面较感蚜品系的细胞排列整齐、致密、表皮细胞直径较感蚜品系小、叶片薄、叶片表面光滑、叶片颜色浅.感虫后各品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升高,与蚜虫的诱导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品系感蚜前后均不存在趋势性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感虫前在抗虫的河农16及杂交种中具有高水平表达,并与其他感蚜品系存在显著差异;蚜虫侵害诱导后PAL酶活性均有上升,但抗蚜品系中表现稳定,酶活性变化幅度与叶片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PAL酶活性与高粱的抗蚜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感虫前后氨基酸含量及其变化与高粱品系抗蚜性间无相关性;在感蚜虫前,抗蚜品系及其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蚜品系,接虫后感蚜品系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n)、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已定位20个抗性QTLs,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BTAM428(高抗)和ICS-12B(高感)及二者杂交的F2代为试材,对其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形态及组织结构上均有差异。在抗蚜高粱品系的气孔数目多于感蚜品系;其下表皮的表皮蜡质比感蚜的致密;维管束的直径则小于感性的。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蚜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危害和田间自然蚜群2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危害后叶片的PAL活性。结果表明:未受棉蚜危害时,抗、感品种PAL活性无明显差异;棉蚜危害胁迫棉花PAL活性升高,抗蚜品种受到棉蚜危害诱导所产生的PAL活性远比感蚜品种高。田间有蚜株率与棉花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说明PAL酶活性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苋菜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在转基因烟草中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PCR从苋属植物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的总DNA中扩增出苋菜凝集素(AHA)的核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为2453bp,含有-1538bp的内含子和两个分别为212bp和703bp的外显子。采取反向PCR的方法获得仅含该基因的编码区克隆。以此为基础与二元表达载体pBin438构建含内含子与不含内含子AH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AHAg和pBAHAc并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转了化烟草,转化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AH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染色体中,有单贝和多拷贝的整合。用与AHA蛋白高度同源的ACA蛋白的抗血清进行了免疫斑点(Immunodot blot)检测,结果初步表明转基因烟草有AHA蛋白的表达,虫试结果表明转pBAHAg和pBAHAc烟草对蚜虫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57.2%和48.8%,有的高达90%以上,含内含子和不含内含子的AH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抗蚜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改造及其抗蚜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用定点突变方法对编码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前体蛋白的DNA序列进行了改造和转基因烟草9Nicotana tabacum L.)抗蚜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将GNA编码序列中含有的稀有密码子改造后,GNA的表达水平从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17%增加到0.25%,转基因烟草的抗蚜性也随之增强,从平均抑制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虫口密度63.7%显地提高到71.0%。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从苋属植物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的总DNA中扩增出苋菜凝集素(AHA)的核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为2453bp,含有一1538bp的内含子和两个分别为212bp和703bp的外显子。采取反向PCR的方法获得仅含该基因的编码区克隆。以此为基础与二元表达载体pBin438构建含内含子与不含内含子AH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AHAg和pBAHAc并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转化了烟草。转化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AH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染色体中,有单拷贝和多拷贝的整合。用与AHA蛋白高度同源的ACA蛋白的抗血清进行了免疫斑点(Immunodot blot)检测,结果初步表明转基因烟草有AHA蛋白的表达。虫试结果表明转pBAHAg和pBAHAc烟草对蚜虫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57.2%和48.8%,有的高达90%以上。含内含子和不含内含子的AH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抗蚜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杭白菊为试验材料,分析茉莉酸甲酯对菊花抗蚜性的影响。供试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1、0.05、0.1、0.5、1 mmol·L-1)茉莉酸甲酯后接种菊姬长管蚜,测定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蚜虫胁迫下菊花叶片的保护酶、防御酶活性、渗透性物质、次生代谢物和茉莉酸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菊花抗蚜性与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关系。结果表明: 0.01、0.05、0.1、0.5、1 mmol·L-1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显著提高了杭白菊叶片的保护酶、防御酶活性及次生代谢物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诱导杭白菊CmAOSCmCOI1的表达,并使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增加,杭白菊的抗蚜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高粱抗高粱蚜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富刚  刘俊 《昆虫学报》1991,34(1):38-42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体内生化物质在抗蚜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小麦体内生化物质的抗蚜作用 ,主要包括不同抗性品种对麦蚜的影响、小麦体内氨基酸、糖类、酚类物质、生物碱和非蛋白氨基酸等与抗蚜性的关系 ,以及蚜虫对小麦体内抗虫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 ,并提出了深入研究小麦生化物质与抗蚜性关系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抗旱抗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等渗的NaCl和PEG处理8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进化材料,在处理的3d,6d,9d分别采样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胁迫敏感指数,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无机离子Na^ ,K^ 含量及荧光参数Fv/m生理指标等。结果表明;在相同渗透势胁迫下,NaCl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荧光参数Fv/m的下降;胁迫敏感指数,脯氨酸,可溶性糖,Na^ 含量的增加均大于PEG胁迫引起的变化,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K^ 含量的下降却小于PEG胁迫下的变化,含有DD染色体组的2n小麦较含有BB和AA的2n小麦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性,且由它与4n小麦(AABB)杂交合成的6n小麦(AABBDD)较2n和4n小麦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性,且由它与4n小麦(AABB)杂交合成的6n小麦(AABBDD)较2n和4n小麦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性,说明DD染色体组上具有控制小麦抗旱和抗盐的有效基因。  相似文献   

12.
对高梁BTAM428×ICS-12B杂交F3代及部分抗感品种的SCA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与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OPN-0727、OPN-08373RAPD标记,转化得到的SCAR标记对F3代及部分抗感品种进行SCAR检测.将F2代抗感群体留种种于田间,取在孕穗期F3植株叶片提取总DNA进行SCAR分析,得到了F3抗感个体的特异性谱带,同时在部分抗性品种中也得到了OPN-07727、OPN-08373二条特异谱带,而感性品种中则未见,从而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我国麦区常发性的一种害虫,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适应机制多样,每年都对我国的小麦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方法】为选育优良抗性品种小麦,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在室内选取了5种抗蚜性未知的不同小麦品种,观察并统计麦长管蚜在不同品种小麦上的发育历期及成蚜体重和繁殖力。【结果】不同品种小麦对麦长管蚜若蚜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其中,用绵阳31号饲养的麦长管蚜若蚜平均发育历期最长为180.86 h,用棉农4号饲养的若蚜平均发育历期最短172.92h,且差异显著。川麦55号上的麦长管蚜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最高为20.93 d,棉麦1403上的麦长管蚜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最低为15.57 d,差异显著。棉农4号上的麦长管蚜成蚜平均体重最大为0.70 mg,荣麦4号上的成蚜平均体重最小为0.50 mg,其余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川麦55号上的麦长管蚜的平均产蚜量最高为23.1只,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而其余4个品种小麦上的麦长管蚜繁殖力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长管蚜取食棉农4号后缩短了其若蚜的发育历期,其种群增长速率可能加快从而加重对小麦的危害;而取食绵阳31号的若蚜发育历期延长,种群增长延缓,为害减弱。就繁殖力和成虫发育历期来说,麦长管蚜在川麦55的适合度更高,为害更重。  相似文献   

14.
对19个柑橘新品种(系)鲜果物理特性、鲜果汁成分特性,以及制罐整瓣率特性等柑果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Excel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分析了制罐整瓣率与柑果理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柑橘整瓣率、与鲜果及果汁的理化特性,如囊瓣硬度、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柚皮苷、糖酸比、固酸比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1、0.614、0.573、0.411、0.408和0.360;与横径、纵径、矿质营养铁和钙呈负相关。柑橘整瓣率最大值为98.9%,其理化特征值分别为单果重102g、囊瓣硬度0.09kg/cm2、纵径4.6 cm、横径6.3cm、果形指数0.73、总糖14.1 %、还原糖6.7%、可溶性固形物14.2%、柚皮苷75.0mg/kg、橙皮苷70.0mg/100g、糖酸比19.5、固酸比19.7、总酸0.7%、维生素C 151.0mg/kg、铁1.6mg/kg、钙2.7mg/kg、锌0.4mg/kg。杂柑和夏橙的整瓣率小于温州蜜柑,但杂柑和夏橙的维生素C、橙皮苷、钙、铁和锌等功能营养成分均高于温州蜜柑,可作为功能柑桔品种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系)或材料的丁布(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叶、叶毛长度和密度,蜡质含量),同时对这些品种(系)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Macrosiophum avenae(F.))鉴定,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认为1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98-10-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粱抗蚜基因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APD技术BSA法,对高梁抗蚜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了50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614条谱带,得到了10个具有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分别为OPA-01、OPP-09、OPP-14、OPH-19、OPN-08、OPN-07、OPN-20、OPY-14、OPS-20、OPJ-06。  相似文献   

17.
桃蚜在甘蓝上的增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多种蔬菜的重要害虫,发生期长,繁殖力强,常呈高密度群集为害,严重影响寄主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88年和1989年对桃蚜进行了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其方法是:在室内外分别单株  相似文献   

18.
赵惠燕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0,27(6):339-342
在人工控制的5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生殖生物量的影响,用Weibull函数对前15天繁殖量进行了模拟,统计了各种温度下的繁殖寿命。结果表明:生殖起点温度为3.8958,与其发育起点温度接近;前15天繁殖量随温度降低呈落差态;高温下寿命缩短至30~35天,低温使寿命延长达85天。  相似文献   

19.
草莓果实红色素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果实红色素的可见吸收光谱、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耐糖性以及金属离子、pH的变化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红色素的提取方法简单易行,色素性质优良。该色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棉蚜性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惠燕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4,31(3):145-148
调查了棉蚜性蚜的种群动态,对性母、性雄、性雌内外生殖系统进行了研究、观察、解剖与描述,并对性雌产卵习性、产卵量以及交配习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性蚜产生的生态条件及性雄、性雌性别决定先后次序和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