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鳜鱼口咽腔味蕾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旭方 《动物学报》1996,42(1):22-27
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研究鳜鱼口咽腔味蕾形态和分布及吞食行为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鳜鱼口咽腔味蕾丰富,几乎都是I型和Ⅱ型味蕾,着生于表皮乳突上,主要分布于上颌骨齿周围及内侧,下颌齿周围及外侧,舌前中区,下鳃骨细齿内侧等部位,其它区域分布较少,鳜鱼口咽腔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均非常敏感,鳜鱼仅吞食同时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食物,本文探讨了鳜鱼口咽腔味蕾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肝胰脏胰蛋白酶(trypsin, Try)、淀粉酶(amylase, Amy)基因 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Try基因cDNA全长为8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 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鳜鱼Try与 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小鼠Try和人TR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75.3%、74.5%和71.4%.鳜鱼Amy 基因cDNA全长为1 647 bp,其中ORF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鳜鱼Amy与斑马鱼 、非洲爪蟾、小鼠Amy和人AM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75.4%、71.9%和70.9%. 同时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鱼Try、Amy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ep)全基因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鳜鱼Try基因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 362 bp;鳜鱼Amy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267 bp;鳜鱼Pep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 4 032 bp,与其它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应用Genome walker方法在鳜鱼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1 189 bp、413 bp和527 bp的Try、Amy和Pep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以及1段长为704 bp的Pep 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其中具有多个可调节其表达的调控元件.鳜鱼Try、Am y和Pep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其序列、结构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的研究,为鱼类消化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鳜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肽转运载体(PepT1)是低亲和力、高容量的肽转运载体,在小肽的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鳜鱼(Siniperca chuatsi) PepT1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cDNA序列全长为2480 bp,包含43 bp的5'UTR序列,232 bp的3'UTR序列,以及2205 bp开放阅读框,编码73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鳜鱼与石斑鱼(Epinephelus aeneus)、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PepT1间同源性均为89%,与其他非鱼类物种的同源性则在46%56%。经预测,鳜鱼PepT1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64.8 kD,等电点为8.97,该蛋白具有与哺乳动物同源蛋白相似的12 个螺旋跨膜结构,并且在跨膜区9和10之间有一个大的外环;跨膜区氨基酸高度保守,并存在有5个膜外N-糖基化位点和3个膜内含蛋白激酶C基序的相同区域。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鳜鱼PepT1基因在前肠和中肠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后肠(P0.05),这说明前、中肠是鳜鱼肠道吸收小肽的主要部位;在胚后不同发育阶段鳜鱼前肠均能检测到PepT1基因的表达,并且在10 g个体中表达量最高,之后随着体重的增加其表达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本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鳜鱼PepT1基因全序列及其分子表达特征,为鱼类营养及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肉质肥美,为白洋淀名贵鱼之一,但对其繁殖习性则很少了解,雄鳜鱼占鳜鱼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了合理利用鳜鱼精子,繁殖更多的优良后代。我们对镢鱼精子作了试验。今将一些初步的实验结果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5.
鳜鱼人工繁殖的生态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鱖鱼(Siniperca chuatsi)苗种培育过程中,适时投喂适口饵料鱼是成功的关键。要掌握好鳜鱼人工养殖期中的不同水温,催情剂组合与效应时间、胚胎发育时间、胚后內源性营养期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制订鳜鱼和饵料鱼催产的计划,使鳜鱼苗适时地获得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6.
鳜鱼病毒结构特征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流行病的鳜鱼脾脏组织超微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该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135nm±10,具包膜.成熟病毒核壳体约90nm±5,包膜厚度约18nm±3,核壳体与包膜间的非电子致密区约有27nm±2.通过对不同发病阶段发病鳜鱼脾脏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在感染初期的鳜鱼脾脏组织观察到病毒的吸附及典型的内吞入侵方式,在感染中后期的脾脏组织细胞质内观察到病毒发生基质及病毒核壳、包膜形成与病毒的释放.此外,在染病鳜鱼的肾、心、肝、及鳃组织亦观察到相同结构的病毒粒子.回接实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鳜鱼暴发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鳜鱼MDA5基因cDNA序列,研究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感染过程中MDA5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鳜鱼MDA5全长序列,构建Poly(I∶C)感染模型,分析MDA5在鳜鱼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鳜鱼MDA5 cDNA全长3556 bp,包括142 bp 5′UTR、438 bp 3′UTR和2976 bp开放读框,共编码991个氨基酸残基。MDA5蛋白具有RLR家族的典型特征,即N端含有2个CARD结构域,C端含有DEXDc、解旋酶和RD结构域,序列分析发现鳜鱼的MDA5与横斑石鲷、大黄鱼的同源性较高,分别达85.4%、79.8%。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鳜鱼MDA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普遍表达,用Poly(I∶C)抗原刺激后,MDA5 mRNA表达显著上调,其中脾脏组织在诱导8 h后达到峰值,而在鳃组织中表达持续显著上调。结论:MDA5在鳜鱼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患流行病的鳜鱼脾脏组织超微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该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 135nm± 10 ,具包膜。成熟病毒核壳体约 90nm± 5 ,包膜厚度约 18nm± 3,核壳体与包膜间的非电子致密区约有 2 7nm± 2。通过对不同发病阶段发病鳜鱼脾脏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感染初期的鳜鱼脾脏组织观察到病毒的吸附及典型的内吞入侵方式 ,在感染中后期的脾脏组织细胞质内观察到病毒发生基质及病毒核壳、包膜形成与病毒的释放。此外 ,在染病鳜鱼的肾、心、肝、及鳃组织亦观察到相同结构的病毒粒子。回接实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鳜鱼暴发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鳜鱼摄食的感觉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鳜鱼摄食的感觉原理梁旭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鳜鱼(Sinipercachuats)是一种主要在夜间捕食的底栖偷袭型凶猛鱼类。捕食行为实验的结果表明,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起主要作用。分别抑制其中一种感官,鳜鱼的日摄...  相似文献   

10.
<正>竹子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食物,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胡锦矗等,1985;胡锦矗,2001)。竹子生物量对大熊猫觅食乃至生存、繁衍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竹子生物量随竹子种类、竹株部位和龄级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可能具有明显差异(胡锦矗,1981;魏辅文等,1996)。截止目前,田星群(1989)等对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竹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黄华梨和杨飞虞(1990)、胡杰等(2000)分别对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种类、主食竹  相似文献   

11.
鱖鱼(Siniperca chuatsi)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鳜鱼又名季花鱼,具有肉嫩、味美、富含蛋白质、刺少等优点,我国人民将它列为上品,日本誉之为中华的名鲜。 在国外曾报道过(鱼旨)科鱼类和鲈形目中其他鱼类的染色体组型,而鳜鱼的染色体组型迄今未见报道。本文以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鳜鱼(Siniperca chuatsi)的染色体组型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鳜鱼消化器官的发育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对鳜鱼从仔鱼到成鱼期的消化器官发育作了一系列观察研究,主要观察了鳜鱼的口腔齿、鳃耙、消化道及消化腺的发育状况,并探讨了消化发育与其食性及摄食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夜行性凶猛鱼类鳜鱼视网膜电图的一般特性,光谱敏感性和适应特性。鳜鱼的视网膜电图不显示典型的混合型视网膜特征,明视和暗视视网膜电图的光谱敏感曲线形状基本相同,峰值都在530nm处,没有出现Purkinje氏位移,明适应曲线仅出现下降型变化,暗适应过程异常缓慢,鳜鱼的视网膜仅存在单一的光感受系统,即暗视系统,不可能形成色觉,但鳜鱼视网膜具有很高的光敏感性,适于弱光视觉。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单位承担的湖北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名优水产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科研人员系统地研究了黄鳝、长吻能、黄颡鱼、鳜鱼和青虾的繁殖、营养、养殖等关键技术;合理评估了鳜鱼、河蟹和青虾的养殖容量和生态效应,提出了鳜鱼的湖泊放养措施和管理模式;完成了中华鳖的快速培育技术和大水面的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建立了健康、  相似文献   

15.
鳜鱼的耗氧率及其池塘养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同池饲养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鳜鱼耗氧量和体重正相关(r=0.99),耗氧率与体重反相关(r=-0.97);在水温20℃,鱼种耗氧率约为0.14mg/g.h.,成鱼约为0.12mg/g.h.;耗氧量和耗氧率均与水温正相关(r=0.90,r=0.94),水温13—30℃时,体重230±11.7g的鳜鱼。耗氧量为14.31—42.13mg/尾。h.,耗氧率为0.059—0.175mg/g.h.;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与家鱼相反,黄昏至凌晨是高峰期,为0.12—0.15mg/g.h.(T=20℃),白天是低谷期,为0.07—0.10mg/g.h;;鳜鱼的窒息点与家鱼类较接近,变化范围为0.45—0.76mg/L;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在同一池塘中饲养,既可持续不断地提供鳜鱼充足的适口饵料,又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高,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鳜鱼Mx蛋白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x蛋白是一类由I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抗病毒蛋白.本研究以感染了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鳜鱼为材料,提取肝脏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Mx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序列,再应用3'和5'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方法PCR扩增Mx蛋白cDNA末端,最终获得鳜鱼Mx蛋白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AY392097).序列分析表明鳜鱼Mx蛋白cDNA含有2391bp,其中编码区长1881bp,编码62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7.15kDa.鳜鱼Mx蛋白具有脊椎动物Mx蛋白共有的结构特征一个三联体GTP结合区域(GXXXSGKS/T、DXXG、T/NKXD);一个发动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序列(LPRGS/KGIVTR);以及C端高度保守的Leu拉链结构域.鳜鱼Mx蛋白全基因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鱼类Mx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干扰素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GC含量的鳜鱼rRNA基因家族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rRNA基因是一种GC含量较高、结构复杂的重复序列。该研究结合亲缘生物法生物信息学技术,经反复摸索后选用LA PCR法即LA PCR Taq酶结合GC缓冲液来扩增鳜鱼复杂的rRNA基因重复序列,经测序鉴定最终克隆了鳜鱼的3个rRNA基因及其2个间隔序列。分析了鳜鱼与相关动物的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进化关系。探索了克隆复杂DNA序列时引物设计的特别规则、反应体系的改进、DNA聚合酶的选用、循环参数的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Mx蛋白是一类由I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抗病毒蛋白。本研究以感染了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鳜鱼为材料,提取肝脏总RNA,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Mx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序列,再应用3’和5’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方法PCR扩增Mx蛋白cDNA末端,最终获得鳜鱼Mx蛋白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AY392097)。序列分析表明:鳜鱼Mx蛋白cDNA含有2391bp,其中编码区长1881bp,编码62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7.15kDa。鳜鱼Mx蛋白具有脊椎动物Mx蛋白共有的结构特征:一个三联体GTP结合区域(GXXXSGKS/T、DXXG、T/NKXD)一个发动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序列(LPRGS/KGIVTR);以及C端高度保守的Leu拉链结构域。鳜鱼Mx蛋白全基因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鱼类Mx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干扰素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鳜鱼是名贵的鱼类,开展鱼类营养分析研究,具有实践及理论意义。材料与方法 1988年4月22日子天津蓟县于桥水库取体长296—372毫米的鳜鱼5尾,性腺发育到  相似文献   

20.
假单胞菌对鳜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假单胞菌接种健康鳜鱼引起发病,然后对发病鳜鱼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计数;血涂片染色鉴别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并分类计数;测定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并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可引起鳜鱼的红细胞总数、小淋巴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前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后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血栓细胞、大淋巴细胞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