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大鲵消化系统13种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活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水解对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Vassali et al., 1994),蛋白质的酶解修饰(Xu et al.,1999)、细胞的迁移、组织再生与修复、消化系统对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等均与蛋白水解酶有关(Baimbridge et al.,1992),许多病理过程也与蛋白水解酶功能失调有关(Teichert et al., 1989; Monard, 1988).因此开展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的研究,对了解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演化及大鲵的营养需求、食性、消化生理等是必要的.本文对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蛋白水解酶活性电泳方法(G-PAGE)分析了大鲵卵巢,输卵管,精巢,输精管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活性,结果表明:1)精巢和输精管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分子量)相似,活性有差异。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240,85,73,61,51,42,37和23kD;2)输精管的蛋白水解酶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在中性条件下活性次之,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弱。精巢的蛋白水解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活性相似,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很弱,推测精巢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最适pH为中性,输精管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最适pH为碱性;3)卵巢和输卵管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分子量)相似,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73、61、51和37kD,它们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在中性条件下几乎无活性,推测它们活性的最适pH为酸性;4)与卵巢和输卵管相比,精巢和输精管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多,活性强,活性的最适pH高,推测这种差别可能有利于受精和发育中所需的蛋白水解酶快速灭活或活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G-PAGE)技术对大(Buteo hemilasius)消化系统5种器官腺胃、胰脏、十二指肠、空肠、大肠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野生鸟类的分类地位、系统演化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①受pH值的影响和制约,大消化系统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在碱性、中性与酸性条件下递减;②在酸性条件下,45 ku蛋白水解酶存在于除腺胃外的各受检器官;③pH 7.0时,腺胃、胰脏酶谱相似,均含有683、5、342、0 ku的蛋白水解酶;④pH 8.0时,空肠和十二指肠的蛋白水解酶种类最多、活性最强,分别检出8种和7种蛋白水解酶。总之,pH值对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制约作用,46、41ku蛋白水解酶随着pH值的增高而失去活性,为酸性蛋白水解酶,250、2064、5 ku蛋白水解酶随着pH值的增高活性逐渐增强,为碱性蛋白水解酶。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多、活性强,可能为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太行山猕猴为材料,用活性电脉(G-PAGE)方法分析研究了神经系统中蛋白水解酶的种类、活性及pH依赖性,结果表明:(1)神经系统各部分均具有31、30、29ku三种酸性蛋白水解酶;(2)94ku的中性蛋不解酶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各器官中;(3)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坐骨神经中蛋白水解酶活性较强,其余部分生微弱。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protein,SUMO)化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存在于动物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过程,是细胞对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及器官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胎儿发育过程中,SUMO化对于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UMO化途径的各组成成分(UBC9、SUMO1~3、PIAS、SENP1~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协调胚泡与子宫间的对话、心脏发育以及颅面发育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育过程中SUMO化修饰一旦失调,则可能导致胚胎植入前缺陷、胚胎发育缺陷以及胚胎致死。本综述总结了SUMO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以及SUMO化途径各个组成成分(SUMO、UBC9、PIAS、SENPs)在早期胚胎发育及后续器官发生中功能的最新进展,以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Xu CS  Xia M  Lu AL  Li XY  Li YH  Zhao XY  Hu YH 《生理学报》1999,51(5):548-556
本文以2/3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大鼠为模型,探讨了PH后酸性和碱性磷酸酶(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ACP和AKP),构成性热休克蛋白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68(HSC7/HSP68),酸性和中性蛋白水解酶在肝再生期间(0-144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肝切除后的肝再生期间;(1)ACP和AKP均出现两个活性高峰(4和48h  相似文献   

7.
8.
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蛋白质变化及构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钟伯雄 《遗传学报》1999,26(6):627-633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及蛋白质氨基酸序分析技术,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了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家蚕临界期胚胎直到点青期胚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变化不大,匹配蛋白质斑点率达63.0%,卵特异性蛋白质,30K蛋白质的含量很大。  相似文献   

9.
用SDS-PAGE、SDS-G-PAGE、Western等方法研究了大鼠肝从胚胎到成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水解酶和ADAMs变化。结果表明:30和32kD酸性蛋白水解酶在开始吃奶和出生后第五周各出现一个活性高峰;75/80kD酸性蛋白水解酶仅在出生后第三周有活性,71和75kD的中性蛋白酶在出生后第三周活性最强:15kD碱性蛋白水解酶在开始吃奶时有活性,75kD的ADAMs在出生前至出生后第20天和出生后第四周到成体的含量呈两次正态分布;40kD的ADAM主要在胚胎肝和吃奶时检测到,但30kDADAMs主要出现在吃饲料以后各个时期,50/47、73和140kDMDC15变化和75kD的ADAM相似,30kD的MDC15仅出现在出生后15-35天的肝脏内,58kD的MDC15主要在出生后7-45天之间,实验表明,营养来源和方式能有效影响肝脏的生理生化过程,揭示营养,肝功能,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和蛋白水解酶与生物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2年,法国学者Ritossa在研究果蝇多线染色体时发现,果蝇一旦经热或化学处理,就会诱导其多线染色体产生一些特异的染色体膨大,即激活一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热休克蛋白(HSP)已被纯化,基因也逐渐被分离。以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生物,当受到各种应激因子(生物、生理、物理、化学等)刺激时,其细胞和生物体会合成一套保守的多肽即热休克蛋白,从而保护生物免受应激  相似文献   

11.
野生鲫和五个金鱼品种的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五个金鱼品种(Carasius auratus var.)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1)两组判别分析表明,以17个形态变异性状的指标衡量野生鲫鱼和金鱼以及金鱼各品种之间的差异,说明金鱼的种下分化是明显的(F〉〉F0.01)。(2)对6个品种(包括鲫鱼)各20尾鱼(计120个个体)进行17个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大部分个体(占各品种的50 ̄100%)  相似文献   

12.
金鱼对铅和镉的吸收蓄积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研究了铅、镉暴露实验中金鱼不同器官经有收积累铅、镉的过程及蓄积量。结合到金鱼鳃上的铅、镉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铅0.9424mmol/kg干重;镉17662μmol/kg条件稳定常数logK为:铅7.80;镉6.38。Hill结合特征常数为:铅1.012;镉1.175,表明金鱼鳃上仅有一种类型的Pb^2 或Cd^2 结合位点。鳃中铅、镉含量与血液含量以及血液铅、镉含量与肾、肝中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脏对铅、镉的蓄积量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13.
小白鼠发育过程中胃和大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活性电泳方法对小白鼠发育过程中胃和大肠蛋白酶活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出生前、胃和大肠蛋白酶种类少、活性弱,出生后,胃和大肠蛋白酶的种类多,活性增加;(2)胃肠蛋白酶可能与其结构的构建和功能建立有密切关系;(3)食物 刺激可能对胃肠蛋白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金鱼品种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的探讨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金鱼是我国广大人民乐于饲养的一种家养观赏鱼类。它是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变而来的。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鱼“述异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他还写道:“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家养玩矣。”因此可以认为金鱼起源于我国晋朝(公元265—420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李璞(1959)报道了我国的金鱼品种已有二十余个。徐金声等(1980)报道有143个之多。耶么迄今为止我国的金鱼品种究竟有多少呢?为了弄清我国的金鱼品种资源,作者曾在北京等十七个省市的各大公园和花木公司所属鱼场作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15.
在爪蟾和斑马鱼中, Kaiso是一种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与甲基化CpG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转录抑制因子, 在调控被甲基化基因表达的时间模式中起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DNA甲基化对我国重要养殖鱼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我们克隆了鲫Kaiso基因的cDNA序列, 并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该cDNA全长3145 bp, 5′-非翻译区132 bp, 3′-非翻译区1117 bp, 开放阅读框1896 bp, 编码631个氨基酸。鲫Kaiso蛋白与其他物种Kaiso蛋白的同源性分析表明, 与其他物种一样, 其 N端和C端分别有高保守性的BTB/POZ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域。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Kaiso mRNA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广泛表达, 信号均一, 但从尾芽期开始出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差异。对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 卵子中有高丰度的母源Kaiso mRNA存在; 在卵裂期至囊胚中期胚胎中Kaiso mRNA的丰度逐渐降低; 从囊胚中期至原肠早期都维持在最低水平状态; 原肠后期其表达水平又逐渐升高, 至尾芽期达到与未受精卵中相当的高水平后在器官发生期的整体水平又稍有下降。Kaiso mRNA丰度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这种变化过程提示在卵裂期检测到的mRNA可能都是母源mRNA, 合子核Kaiso基因可能是在囊胚晚期后才开始转录。对成体不同组织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Kaiso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差异, 在鲫肌肉、视网膜、心脏和脑中表达水平较高, 而在肾、胰、肝等器官中表达水平很低。Kaiso表达的时间和组织特异性提示其作为甲基化基因的转录抑制因子参与了胚胎和成体基因表达时空模式的调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Kaiso和DNA甲基化修饰在鲫发育调控和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佳  罗琛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3):548-555
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为了研究家族成员之一的Dmrt3在我国重要养殖鱼类鲫胚胎发育、性别分化中的功能以及在育种中的作用,我们克隆了鲫Dmrt3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Dmrt3基因在发育早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鲫Dmrt3基因cDNA全长为2182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408 bp,3'端非编码区427 bp,开放阅读框1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显示DMRT3除了正常的DM结构域外,还有DMA结构域,在进化上与DMRT4和DMRT5的亲缘关系更近。巢式RT-PCR分析结果表明Dmrt3直到尾芽期才开始有微量表达,表达量在15体节期有明显增加但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成体组织中只在精巢中检测到表达。这种表达时空模式提示Dmrt3可能在早期器官发生和雄性性腺发育调控中起作用。对Dmrt3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分析表明所检测的组织和配子中并不发生甲基化,说明这种雌雄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差异表达并不是通过对该基因启动子的差异甲基化修饰来调控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鲫Dmrt3的一个由逆转录产物形成的假基因pDmrt3。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鲫Dmrt3在性别分化中的作用和评估其在鲫性别控制育种中的价值,以及分析DMRT家族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鲫鱼Dnmt1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克隆了编码鲫鱼Dnmt1蛋白的cDNA序列,并对Dnmt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丰度差异进行了分析。该cDNA全长4912bp,编码1503个氨基酸。鲫鱼Dnmt1蛋白与其他物种Dnmt1蛋白的同源性分析表明,N端调节区的保守性较低,但C端的催化区是高度保守的。整胚原位杂交显示,Dnmt1 mRNA在胚胎发育早期是广泛分布的,随着胚胎的发育,Dnmt1 mRNA在眼睛、脑部和已成熟体节的信号较强烈,显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鲫鱼胚胎发育早期有丰富的母源Dnmt1 mRNA存在,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其丰度逐渐降低,在胚胎发育至2d后,Dnmt1 mRNA丰度又升到较高水平。RT-PCR检测表明在肝、心、脾、肾、脑、肌肉、视网膜等成体组织中都有Dnmt1的表达,但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的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较高。上述结果提示鲫鱼Dnmt1可能参与了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重编程,甲基化表观遗传学式样的确立和合子核基因正确时空表达模式形成的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金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环孔片层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环孔片层在金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形态变化。描述卵母细胞发育的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环礼片层的分布以及排列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环孔片层的出现率和每束中片层的数目都逐渐增加。除了在卵原细胞以外,环礼片层一般都分布在远离细胞核的卵质中。尚观察到孔结合物质和片层间物质与多核蛋白体有联系。我们从观察结果推测金鱼卵母细胞的环孔片层可能是由粗面内质网衍生而成。  相似文献   

19.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外周血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记载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鲫鱼外周血细胞所得的结果。 用光镜观察以Wright氏染液染色的血涂片,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红血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中性、嗜酸和嗜碱粒细胞。此外,在外周血液中还可以看到少量未成熟的红血细胞。 在外周血液中,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的数量极少。但在头肾和脾等造血组织中这类细胞的数量较多。 鲫鱼外周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上和人类以及其他鱼类相应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20.
以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匀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通过异育银鲫血脑屏障情况,并比较分析了大脑和外周组织中DIF消除差异。结果显示,根据DIF 96h半数致死剂量(2840 mg/kg b.W)给药后,第96h时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匀浆中DIF的含量为(10.49±0.35)μg/g;同时在临床推荐用药剂量(20 mg/kg)给药后的15个时间点(0?960h)上均能从大脑组织匀浆中检测出DIF。上述结果表明DIF能渗透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另外,在大脑和外周组织消除过程上,以大脑组织中的DIF消除过程最为平缓(按照20 mg/kg给药)。到试验第960h,大脑组织中DIF含量最高,为(0.392±0.007)μg/g,且大脑中的消除半衰期最长,为1157.713h。因此,异育银鲫大脑组织可作为DIF药物残留分析的靶组织。另根据欧盟关于食品中DIF最大残留限量(MRL)之规定,实验条件下DIF休药期至少为25d。结果为研究鱼类血脑屏障作用,DIF神经毒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