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9,19(4):289-302
采用Braun- Blanquet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对云南元江中上游干热河谷分布的植被进行考察研究, 把各处取得较典型的110 个样地记录按确限度的原则由下而上归类成15 个群丛、5 个群属、2 个群目和1 个群纲, 建立了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群纲—群目—群属—群丛分类系统综合表和15 个群丛表, 以全面深入反映全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各级分类单位中各植物种类组成的多优度、存在度、盖度系数、生活型和生长型等特征及其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和种型类别。在此基础上,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态特征, 确定元江干热河谷植被为萨王纳中“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 主要是“树萨王纳”和“灌萨王纳”, 肉质刺灌丛属于灌萨王纳。  相似文献   

2.
曹永恒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3,13(2):132-138
应用法瑞地植物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将云南潞江坝1300m以下地区干热河谷植被确定为1群目、3群属、6群丛、4亚群丛。通过对植被外貌、结构、区系组成、分布特点的分析,认为本区现存植被主要由河谷季雨林长期破坏所至,目前较典型的干热河谷灌草丛植被类型属于次生性稀树草原或半自然性稀树草原。  相似文献   

3.
云南干热河谷植被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组合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气候环境, 在云南省亚热带高原山地河谷下部发育了一类特有的植被类型, 即干热河谷植被。干热河谷植被具有非地带性和稀有性, 以及由土地利用变化为主的人为活动干扰导致的脆弱性。本文回顾了干热河谷植被的研究历史, 分别从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学和植物区系学、干热河谷植被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干热河谷植被保护与恢复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植物群落与区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群落分类、植被分类、群落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区系特征、性质和起源; 植被与土地关系研究侧重于土壤特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状况; 植被保护与恢复的热点在植被恢复目标、植被恢复功能区划、植被恢复引种及筛选及植被恢复效益评价研究。未来在这些区域应注重自然灾害及预防、水电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及其响应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开展大尺度植被时空格局的监测和动态服务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类型研究 Ⅰ.群丛以上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法瑞植物社会学学派的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群丛以上单位进行划分和研究。经分析,确定了从群目(order)到群丛(association)的一个分类等级系统。整个河谷区的植被可以归入到扭黄茅、坡柳群目(Dodonaeo-Heteropogonetalia contorti)中,下面再分出两个群属(alliance)和九个群丛。经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数学方法验证,分类基本合理。 经研究表明元谋干热河谷1600米以下地区的气候及植被特点与热带的稀树草原(savanna)十分相似,可以称为半自然稀树草原或次生性稀树草原(semi-natural savanna or secondarysavanna)。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的丛枝菌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中生长的60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植物中70%的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干热河谷自然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大多具有丛枝菌根,一些莎草科、蓼科的植物也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丛枝菌根是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中,必须同时考虑对地下植物共生真菌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6.
按布郎布朗喀群落分类单位,即从群丛,群属,群目至群纲,用植物群落学或植物区系-群落学的分类方法,建立了滇川干热河谷植被群纲-群目-群属-群丛分类系统表。表上有元江,怒江和金沙江三江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的1个群纲4个群目,10个群属和64个群丛,均由523个样地记录归类而成。  相似文献   

7.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谋河谷是170万年前元谋猿人活动的地区,是人类最早祖先的发源地。在猿人发掘地点同时发现炭灰残迹,足见当地植被早已受到影响。以后地史变迁、河谷形成以及人类发展诸方面的影响都导致在元谋河谷植被的现状上打上了植物区系和植被起源演变的烙印。加上干热河谷植被是我国植被中比较独特的类型,过去研究不多,故研究元谋河谷植被在科学上具有较大意义。1983—1984年,我们对元谋河谷周围的山地植被进行较为  相似文献   

8.
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国勇  高成杰  李昆 《生态学报》2015,35(15):5157-5167
土地退化和土壤恶化是我国干热河谷主要环境问题。树种筛选及树种与土壤关键限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22年间不同时期(1991、1997、2005和2013年)5种人工林(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苏门答腊金合欢Albizia kalkor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1种自然恢复样地中土壤主要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处理和取样时间对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在22a的植被恢复期内,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幅度为3.0%—20.2%,远不及土壤微生物和化学性质。通过自然恢复机制改良的退化土壤,其改良率(63.6%)高于印楝(54.9%)、苏门答腊金合欢(54.3%)和赤桉(53.2%)人工林,但改良率不及新银合欢(68.2%)和大叶相思(67.3%)人工林。研究得出造林树种类型决定干热河谷土壤改良进程。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植被恢复(如造林)并不一定能加速退化土壤改良。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适合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先锋树种,而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也可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一种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麟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50-456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的植被退化、残遗特征,论述了其原生植被类型,并认为呈多顶极分布格局;通过试验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区只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及其正确的造林技术,无论是在砾石层阶地、土石山地和泥岩山地都可以种植乔木成林。  相似文献   

10.
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典型的三个样区(沙地村、金雷村、苴林村)采集48条冲沟的植物样方数据和冲沟沟底的坡度数据,运用重要值方法对植被优势种进行判别和筛选,以灌木优势种和草本优势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植被优势种与冲沟沟底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木优势种为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和山合欢Albizia kalkora,重要值分别为0.486和0.342,占灌木总体的83%;草本优势种为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和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重要值分别为0.386、0.140及0.196,占草本总体的72%。(2)除草本优势种中的茅草盖度与坡度相关性显著(P<0.05)外,样区冲沟沟底坡度与灌木优势种和草本优势种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表明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冲沟沟底坡度对植被优势种生长状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元谋是我国著名的干热河谷之一。在元谋干热河谷1600米以下的山坡上主要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植被。经研究计有种子植物78科、266属、399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草本和灌木种类。从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这里的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其中出现在元谋的热带属占属总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72.3%,温带分布属占26.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3%。这里的区系成分除了与其所处的滇中高原邻近地区关系很密切外,与印度等地的稀树草原也有联系,表现出了区系成分的古老联系和稀树草原植被的残余性。  相似文献   

12.
河流生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境评价有助于掌握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识别河流退化的原因, 为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文章梳理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文献中报道的全球范围内河流生境评估的方法, 然后根据每种方法的侧重点和目标, 将它们分为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估法两种类型, 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预测模型法适于长期的生境动态监测, 但该方法需要以自然无干扰的河流为参照, 并且需要大量历史数据, 统一评估不易实现; 多指标综合评估法评估相对快速方便, 但评估过程复杂, 且评价标准不一, 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从中小型的可涉水河流到较大的不可涉水河流, 但适用于大型不可涉水河流的生境评估方法和案例非常有限。通过分类整理, 发现我国河流生境评估方法多是参考国外几种常用的河流评估方法, 种类单一, 而且多是针对个别河流, 并且未对这些河流所在的流域的生境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广适性较差。因此,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河流生境评估体系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确定科学和标准化的评分指标, 因地制宜, 以满足不同河流特征; (2)扩大评估范围, 从流域和景观尺度开展生境监测, 关注全流域的健康状况; (3)扩大时间尺度, 建立模型, 进行长期的动态评估; (4)鼓励政府宏观规划, 促进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 整合不同地区的河流生境数据并建立国家尺度的河流生境大数据库, 以实现我国河流生态健康的维护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Invasion of the riparian zone by alien vegetation is recognised as a serious problem in many areas of South Africa. Vegetation is a dynamic component of river channels. It is an important control variable affecting channel form whereas the flow and sediment regime influences vegetation growth. Wherever alien vegetation invades the riparian zone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impact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riparian habita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n channel processes and channel form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nvasion of riparian zones by alien vegetation. Woody species in particular are seen as having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inducing channel modification, whilst their removal could lead to significant channel instability and mobilisation of sediment.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alien vegetation on the geomorphology of South African river channels is stressed.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植被冠层降水截留的空间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岷江上游实地踏查和定位观测研究,结合MODIS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岷江上游植被冠层降水截留进行了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植被叶面积指数(LAI)与增强性植被指数(EVI)以二项式关系拟合效果较好。由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存在的饱和问题,研究采用EVI反演LAI,统计结果表明:岷江上游LAI值在0~2之间的占28.57%,在2~4.5之间的占63.06%,大于4.5的占8.37%,其中LAI最大值为7.394;从冠层最大降水截留模拟结果来看: 植被较好的地区,如卧龙、米亚罗的植被冠层最大降水截留量较大,而干旱河谷、上游高山草甸等地的植被冠层最大降水截留量相对较低;附加冠层降水截留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模型验证时以此为基础,模型模拟的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植被面貌, 与植物的花期相对应, 乔木植物的花期多在春季, 草本植物的花期多在夏秋季, 该地冬季基本上无植物开花, 冬季空气中的花粉应是当年或多年春、夏、秋季散落在地上又被风吹到空气中的表土花粉和一些外来花粉 ;表土花粉随海拔高程的降低依次出现山地草甸、针阔混交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山地灌草丛、滨海平原草甸和滨海草甸或滨海盐生草甸的等 5个花粉组合带, 分别为蒿 (Artemisia)唐松草 (Thalictrum)松(Pinus)桦 (Betula) 孢粉组合带、松桦栎 (Quercus) 蒿孢粉组合带、藜科 (Chenopodiaceae)蒿禾本科 (Gramineae)中华卷柏 (Selaginellasinensis) 孢粉组合带、藜科蒿菊科 (Com positae)香蒲 (Typha) 孢粉组合带和藜科蒿莎草科 (Cyperaceae)禾本科孢粉组合带 ;由于花粉在河水中是以悬移质颗粒被搬运, 因此在不同时期沉积物花粉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洪水期间河水对孢粉的分选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河岸带植被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或扩散的廊道,并对非点源污染物有着缓冲和过滤作用。黄河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带。但是,目前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如农业灌溉和干流拦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对河岸带植被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黄河两岸的加固硬化进一步破坏了河岸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然而,过去对于黄河河岸带植被仅有对个别河段的调查。为了解目前黄河河岸带植被现状,于2008年4-6月及2008年9-10月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以期为黄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的保护、河岸带的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共采集到木本和草本植物169种,隶属于37科124属。区系分析表明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空间分布方面,中游河段草本植物无论在种类数、密度、生物量上都较上游和下游河段丰富。TWINSPAN将植被划分为1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特征。环境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量和平均最大流速。    相似文献   

17.
典范变量分析能同时处理两种类型的变量集并给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采用该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10个植物群丛及其土壤的有关性质进行了分析。典范相关系数是0.9和1。文中同时求出了所有典范变量,保留了原数据的全部信息。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盐及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显著相关。土壤的水盐动态是这一地区植被演替的制约因素。二维典范变量图较直观地表示出了群丛间的演替关系。初步判断出芦苇和白茅群丛是这一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阶段。该方法对研究植物群落的分布及植被演替等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植被指数与地形要素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植被指数NDVI与一系列地形要素间的尺度依赖关系, 从而检验在较大尺度上滨海生态系统植被分布格局是否存在水分再分配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1)NDVI值在4种主要群落类型间差异显著, 这种显著差异是由滨海盐生植物的生境特点决定的; 2)地表高程在所有的10个粒度尺度上均与NDVI相关关系显著, 这种显著关系在小尺度上与地下水埋深有关, 而在大尺度上可能参与水分再分配过程; 3)在750 m粒度尺度附近存在水分再分配的调控作用, 在该尺度附近地形湿润度指数(TWI)和坡度与NDVI相关达到极显著, 而且其Moran’sI指数突然增大。黄河三角洲的植被地形关系表现为不同尺度上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调控, 在小尺度上地形因素通过土壤表面蒸发过程影响土壤水分与盐分, 而在大尺度上地形因素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对土壤水分与盐分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