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实地调查观测海南大叶芦荟,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开花习性与次序,并测定其植株花器不同部位4种活性酶类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了海南大叶芦荟植株生长发育、开花吐粉过程与生境背景水平相关密切;反映了植株不同部位的花器4种活性酶类含量变化的趋势以子房(788.04)>草0葶(369.817)>花瓣(127.86)花柄>(111.37)>花柱(86.36)>花粉(72.05),含量相关范围72.05-788.04。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儋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儋州普通野生稻居群在原生境的开花时间为10月初到12月初;晴天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1:30-11:50,最适开花的气温为29.84±2.27℃,相对湿度为53.33±6.63%,阴天开花时间要推迟20-30 min;每朵颖花从开颖到闭颖历时70-100 min,颖花开放历时10-20 s,50-60 s之后开始散粉,闭颖约需要1 h.花时与风速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单穗可育率大于50%的居多.结实率介于0-45%,其中多数小于10%.此居群与当地常规稻的开花有一定的差异,初步提出了对此居群普通野生稻原生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引种栽培的蓝花丹(Plumbago auriculata Lam.)花粉与柱头形态、花部特征及开花物候进行了系统观测,并对其花粉的采集时间与储存温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类型花粉和柱头形态均具有较大差异,短花柱型(S型)花粉的极轴长P值和赤道轴长E值均显著大于长花柱型(L型)花粉,L型柱头则明显长于S型,且两种花粉的纹饰和柱头的瘤状突起物形态也明显不同;(2)蓝花丹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指数(为0.89),但相对开花强度不高,属于中等强度;(3)蓝花丹两种花型在花蕾半开放时采收花粉,其活力最高,L型花粉活力可达85.24%±4.22%,S型可达87.74%±2.95%;(4)L型与S型花粉分别于25℃干燥0.5 h和1 h后再低温储存,其活力保持更好;(5)干燥后的花粉在-86℃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储存30 d后L型花粉活力高达66.51%±0.85%、S型达69.07%±1.57%。本研究表明蓝花丹二型植株在生殖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导致花粉大小和形态及其所需干燥时间的不同,另一方面导致二型花柱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这些差异性的结构是否参与了蓝花丹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较低的开花强度会造成虫媒传粉困难,这可能是蓝花丹自然结实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长白山地区122种(含4变种)夏季常见的开花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以近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分别占41.8%和33.6%,其它还有球形、扁球形、超长球形、超扁球形、花粉块。花粉粒中P/E值最大的为朝鲜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2.12,最小的为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0.82;最大的花粉为北锦葵(直径118μm),最小的为落新妇(12.5×10.3μm)。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和3沟为主,分别占41.8%和14.6%,还有少量的为散孔、3孔、6沟、4孔、单沟、3(-4)孔沟、4沟等类型。外壁纹饰有6种,主要有细网状(50%)和刺状(22.1%),其他还有颗粒状、粗网状、条纹状、条纹-穿孔。本文还对同科不同属、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地区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为长白山地区沉积花粉的准确鉴定提供鉴别指南和标准对照图谱,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的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以“纸核”东镇红芒为材料,采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首次系统地对芒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芒果染色体数目为2n=40,芒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终变期为观测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②终变期发现多倍体,后期Ⅱ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③低温阴雨气候是造成“纸核”东镇红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原因;④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芒果“纸核”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香港木兰的花果期物候、花朵结构、单花期、开花特性及花粉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条件下的萌发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的开花习性限制蜂类昆虫在其柱头可授期内进入花内传粉,为专一的甲虫传粉植物;花粉萌发时间长、开花不集中、花期适逢雨季都影响到昆虫的传粉活动和有效受精。  相似文献   

7.
樊江文  M.Fenner 《生态学杂志》2003,22(3):29-31,53
本试验在对15种植物进行了低温处理种于对植物生长和开花习性的观测研究后发现,Bromus sterilis,Capsella bursa-pastoris 和Myosotis arvensis 3种植物的种子经低温处理后,其开花(小穗形成)时向提前,数量增加,枝条长度增加;同时,还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植物产生的这种现象可能对该种群的繁殖和演替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ICP-OES法测定罗汉果中受花粉直感效应影响明显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授粉处理的罗汉果样品中Zn、Fe、Cr、Al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受花粉直感作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Zn元素;罗汉果样品铅含量超过罗汉果行标NY/T 694-2003的限量标准,但符合药用植物绿色行标WM/T 2-2004,研究认为,罗汉果行标Pb标准不太严格,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高甜苷Ⅴ授粉组合("青皮3号"×"红毛1号")果实中B元素含量较高,为硼微肥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而低甜苷Ⅴ组合("青皮3号"×"红毛2号")果实中8种微量元素含量偏高,其中锰与提高呼吸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南万宁普通野生稻居群开花习性和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海南最大的普通野生稻居群——万宁普通野生稻居群的花期、花时、结实率和花粉育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普通野生稻居群内东部和西部群体花期相差15d;东部群体单穗平均结实率为8.67%,西部群体单穗平均结实率达62.1%,呈极显著差异;而东部和西部群体的花时基本相同,花粉育性与栽培稻均无显著差异。该居群东部群体与毗邻再生栽培稻的花期相遇,花时一致,满足基因漂移发生的部分必须条件。虽然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普通野生稻与其毗邻的栽培稻有基因漂移发生,但出于野生稻保护的需要,转基因水稻种植应设置安全距离,避开该野生稻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
开花式样对传粉者行为及花粉散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璐璐  韩冰 《生物多样性》2007,15(6):680-686
理解植物花的特征可以从单花特征和群体特征两个层次入手。开花式样是植物的花在群体上的特征体现, 通过在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上的变化, 不同的开花式样对传粉者具有不同的吸引力, 影响昆虫在植株上的活动, 使花粉运动的方向发生相应变化, 从而影响着植物最终的交配结果。此外开花式样随环境改变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开花式样研究的进展, 对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等3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分别阐述, 并提出开花式样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影响传粉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显花植物的受精涉及许多识别过程;其中第一个是雌性生殖组织心皮对花粉的识别。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显花植物的种内生殖障碍。在多数自交不亲和的植物中,SI的遗传控制比较简单,受控于一个由复等位基因构成的单一位点,称为S位点。在以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S位点编码一类核酸酶,即S核酸酶(Fig.1),控制SI在花柱中的表达,但是与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无关。后者可能由与S核酸酶不同的基因控制,这种基因常被称为花粉S基因。它是目前了解显花植物花粉识别生化和分子机理的关键。近来;通过对影响花粉SI表达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分析提出了一个花粉S基因产物如何与S核酸酶相互作用完成自体和异体花粉识别过程的模型(Fig.2)。另外,描述了两个在金鱼草中克隆花粉S基因的方法,即S位点选择性的转座子标记和图位克隆。  相似文献   

17.
油菜和玉米花粉粒中元素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将  颜伟玉  王开发 《植物学通报》2002,19(4):488-490,487
以油菜和玉米花粉为材料 ,应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技术对花粉中内外元素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花粉粒萌发沟区与非萌发沟区 ,花粉壁与原生质内外的不同部位 ,Fe、Zn、Si、Al、Ca、P、S、Mg、K、Cl、Cu、Mn、Co及Ni1 4种元素组成有很大差异 ;两种花粉的萌发沟区都未检测出Fe元素 ,而非萌发沟区的Fe元素相对含量为 1 .1 2 %~ 3 68% ;花粉壁中比花粉原生质中更富含Si,Ca,K ,Cl等元素。本项研究为蜜源植物花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矿物元素在畜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活动、免疫功能、内分泌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分为钙、磷、钠、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钴、铜等微量元素。某种矿物元素摄入不足或在体内过量蓄积、矿物元素间比例失调,都将引起严重后果。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用矿物元素用量迅速增加,但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满足畜禽营养需要量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矿物元素剂型及剂量,实现降低矿物元素经畜禽粪污向环境中的排放量,不仅利于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种植业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来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以畜禽体内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钙磷和微量元素为切入点,介绍了饲用矿物元素的应用现状、畜禽矿物元素基础需要量及合适的添加范围,着重综述了新型饲用微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并探讨了矿物元素动态饲喂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合理利用矿物元素资源及进一步解决全球生态农业研究的畜禽矿物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