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一种快速诊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外膜蛋白、溶血素及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设计4对引物,经PCR反应条件优化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仅嗜水气单胞菌呈阳性,其检测敏感性高,可检测100 fg的DNA模板。20株大鲵源嗜水气单胞菌经四重PCR法检测时,有18株呈阳性。其中,毒力基因种类较多的阳性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和胞外产物活性检测时显示出较高的致病性。利用该PCR法进行的其他检测中,还发现33份人工感染样本全部呈阳性,34份疑似样本有21份呈阳性,说明四重PCR法可应用于临床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四重PCR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湖州市中心医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或豚鼠气单胞菌,依据葡萄糖产气反应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并根据配套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34株嗜水气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胆汁、腹腔引流液或腹水。嗜水气单胞菌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阿莫西彬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2.9%~73.5%。结论目前嗜水气单胞菌也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4.
谷氨酰胺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中华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中华鳖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选取健康中华鳖270只,随机分为5组(A~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A~D组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3×109cfu/mL,0.5 mL),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d后,A、E组注射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注射100 mg/kg·BW、200 mg/kg·BW、400 mg/kg·BW Gln注射液,隔天注射,共注射3次。观测各组中华鳖的存活率,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溶菌酶(LZM),脾脏、肝脏和肠道的组织学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A组血浆LZM极显著低于C、D、E组(P0.01),C、D组LZM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A组T-AOC极显著低于E组(P0.01),D组T-AOC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A组GSH-PX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A组MDA极显著高于E组(P0.01),B、C、D组MDA显著低于A组(P0.05);A组中华鳖脾脏的红髓脾窦淤血扩张,红髓和白髓的淋巴细胞和血细胞坏死。肝脏充血严重,大量肝细胞破裂,肝细胞间有大量红细胞浸润。中肠黏膜萎缩,较多皱襞断裂。随着Gln注射剂量的增加,B、C、D组脾脏红细胞充斥逐渐减少,红白髓的分界逐渐明显。肝脏出血点减少,肝细胞的大小与排布也渐趋正常。中肠皱襞破损脱落程度逐渐减轻;A组肠道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明显高于E组(P0.05),而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低于E组(P0.05);D组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明显低于A组(P0.05),而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高于A组(P0.05)。注射Gln可缓解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华鳖的致病作用,有效恢复机体抗氧化及非特异免疫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最重要的鱼类之一,其养殖过程易受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原的侵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引发其暴发性败血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之一,对草鱼养殖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研制疫苗以实现免疫预防极为重要。传统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有灭活全菌疫苗、弱毒疫苗等,但其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张林  丁运敏  艾晓辉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2):1793-1797
通过建立中华鳖浸泡感染模型评价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对中华鳖的免疫保护效力。在主动免疫保护试验中,疫苗免疫组中华鳖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在使用10×LD50的嗜水气单胞菌T3株进行浸泡攻毒后,保护率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华鳖的存活率仅为30%(3/10)。在被动免疫保护试验中,疫苗腹腔免疫异育银鲫抗血清能80%(8/10)保护中华鳖抵抗10×LD50的T3株的腹腔接种的攻击,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华鳖的存活率为20%(2/10)。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佐剂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原性,可有效预防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鳖红底板和肠道败血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7.
宽体金线蛭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原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某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养殖场所养殖的宽体会线蛭发生的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枪验。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所检病例为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nmnas hydrophila)所引起的感染。分离后做纯培养的10株嗜水气申胞菌均为同种血清型菌株;代表菌株对健康宽体金线蛭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8.
刘问 《水生生物学报》2019,43(2):330-339
采用同重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技术, 分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后青鱼肝脏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BCK0712注射感染健康青鱼, 24h后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青鱼肝脏, 开展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数据库检索, 共鉴定到4475个肝脏组织蛋白, 从中筛选到188个差异表达蛋白, 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70个, 表达下调的蛋白118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剪接体、细胞内吞作用、氧化磷酸化、碳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等通路。组织病理分析表明, 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边界不分明、细胞核固缩、肝板排列紊乱、有出血现象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是我国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原,对其侵袭机制和毒力因子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毒力因子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在水产动物细菌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以淡水养殖中重要的细菌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置药物浓度梯度, 检测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和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 和对毒力及群感调控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试验检测其对鱼体保护作用和对鱼体炎症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白藜芦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1024 μg/mL; 浓度低于64 μg/mL时, 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显著; 浓度≥32 μg/mL时, 对病原菌株生物膜形成和溶血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荧光定量RT-PCR结果分析发现白藜芦醇能引起嗜水气单胞菌群感调控系统中luxR和luxS基因分别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 外膜蛋白基因omp表达显著下降。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攻毒前两小时腹腔注射25、50和100 mg/kg白藜芦醇处理组的异育银鲫死亡率显著下降, 鱼体炎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Ⅱ型干扰素(IFN-γ)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大黄、虎杖等所含白藜芦醇成分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毒力, 降低鱼体炎症反应的功效; 腹腔注射25—100 mg/kg白藜芦醇对感染病原菌的异育银鲫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构建了大鲵短型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序列分析显示, 所克隆的大鲵PGRP-S的N端不含有信号肽;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相距较近的半胱氨酸残基以及2个Zn2+结合位点。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大鲵PGRP-S既可分泌到胞外, 也可滞留在胞内。体外抗菌实验的结果表明, 过表达大鲵PGRP-S能显著抑制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在HEK293T细胞内和胞外培养基中的增殖。此外, 过表达大鲵PGRP-S能诱导NF-κB启动子的活性; 能结合Lys-type和Dap-type的肽聚糖但不能降解它们。研究结果表明大鲵PGRP-S在功能上类似于哺乳动物而有别于硬骨鱼类短型的肽聚糖识别蛋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紫苏叶在大鲵日粮中的生物学效果,配制4组不同紫苏叶含量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D0(0)、D1(1%)、D2(2%)和D3(3%),饲喂初始体质量为(54.23±0.26) g的大鲵105d。结果显示:(1)大鲵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均在D2组达到最优,且饲料系数(FCR)最低。(2)D2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优,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随紫苏叶添加量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水分含量变化不明显。(3)紫苏叶添加能显著提高胃肠功能,胃蛋白酶活性、H+-K+-ATP酶活性在D1组最佳;肠道脂肪酶活性、Na+-K+-ATP酶活性及肠道屏障功能在D2组最佳;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在D3组最佳。(4)当紫苏叶添加量为2%时,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5)紫苏叶添加能改善免疫及肝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在D2和D3组显著提高。(6)D2组的高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桑叶物提取物(MLE)和单体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消化、免疫能力和肠道菌群影响的差异,研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添加0.75%的MLE和0.04‰的DNJ制成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81±0.23) g的大鲵90d。结果:MLE组和DNJ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肠道丙二醛、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绒毛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更加紧密;与对照组相比, MLE组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 TOR)、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IL-10)、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类Toll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和髓样分化初级反应基因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野生大鲵多栖息在山区溪流里,喜穴居,怕光怕声,以鱼蟹等水生动物为食,从数量上看,以陕西秦岭山区居多.大鲵经济价值极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对大鲵的科学研究涉及多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鲵卵母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大鲵卵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着重对类核周体结构和线粒体与卵黄前颗粒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观察。贴近卵核的类核周体由核仁样体和线粒体群构成,远离卵核的类核周体仅由线粒体群构成。线粒体群是线粒增殖区,其中有多种形态的原线粒体,有些处于增殖状态,它们未形成明显的线粒体嵴。散在于卵质中的线粒体是成的线料体,有明显的嵴,其中许多线粒体内沉积着致密物质,一些致密物质从线粒体中向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和鲢鱼肉对大鲵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48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55.67%,粗脂肪6.83%)和鲢鱼肉(粗蛋白18.03%,粗脂肪4.11%)共92d。结果显示:(1)饲料组大鲵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鱼肉组,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两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大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全鲵粗蛋白、皮肤胶原蛋白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而全鲵水分、粗脂肪与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鱼肉组(P<0.05)。(3)饲喂鲢鱼肉的大鲵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而两个试验组的胃H+-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鲵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鱼肉组(P&l...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致病力的影响,筛选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天然化合物,通过溶血试验、免疫印记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和厚朴酚能在亚抑菌浓度下降低嗜水气单胞菌培养物上清中的溶血活性;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发现和厚朴酚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分泌;荧光定量PCR试验进一步表明和厚朴酚与嗜水气单胞菌共培养后降低了气溶素编码基因aerA的转录而降低气溶素的分泌。此外,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和厚朴酚治疗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存活率。以上研究表明,和厚朴酚能通过降低气溶素编码基因aerA的转录而降低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和厚朴酚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低温和超低温保存对中国大鲵成熟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濒危有尾两栖类动物,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并且为中国大鲵人工辅助繁育建立一套可靠的技术,对中国大鲵的精子在0—4℃下低温短期保存和在液氮中超低温长期保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原液在常温下一般仅存活3—5h,4℃下能存活6d,0℃下存活时间可达9d。精子原液中添加Ringer氏液或Holtferter氏液,精子存活率比原液保存显著降低。在改良的超低温冻存条件下,中国大鲵精子在液氮中保存两周后解冻,精子复苏率可达10%—15%。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冻融前后中国大鲵精子的超微结构,发现受冷冻损伤精子质膜出现膨胀、破裂;精子穿孔器和轴丝显著弯曲,甚至断裂;波动膜明显脱落或膜结构损坏;精子线粒体嵴变形。结果表明,超低温冻存导致部分中国大鲵精子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冻伤,进而导致精子活力、复苏率下降。研究为建立规范化的中国大鲵精液保存程序和中国大鲵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程红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2001,47(5):587-592,T001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实验材料共两条)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周围的套细胞,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下不同,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而陷器官的每个感觉细胞基部都有一个突触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