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隶属于3科5属的6种土壤腹毛类纤毛虫进行了活体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的研究,包括背褶拟片尾虫(Urosomoida dorsiincisura Foissner,1982)、边缘片尾虫[Urosoma emarginata(Stokes,1885)Berger,1999]、巴西戴维虫(Deviata brasiliensis Siqueira-Castro,PaivaSilva-Neto,2009)、刚强殖口虫[Gonostomum strenuum(Engelmann,1862)Sterki,1878]、拟殖口殖口虫[Gonostomum gonostomoidum(Hemberger,1985)Berger,1999]和布氏瓦拉虫[Wallackia bujoreani(Lepsi,1951)BergerFoissner,1989]。其中,边缘片尾虫和拟殖口殖口虫为国内新记录种;巴西戴维虫为我国土壤新记录种。通过对蛋白银染色显示的纤毛排布结果进行主要分类特征的测量和统计,并计算各个种种群主要分类特征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6个种的种群与国内外同种种群略有差异,但总体在种内范围内波动。本文丰富了我国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丰富了该类群纤毛虫的地理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2.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255-1260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甘肃临夏县和会宁县农田土壤的4种腹毛类纤毛虫,即柠檬管膜虫(Cyrtohymena citrina)、背触毛拟腹柱虫(Gastrostylides dorsicirratus)、沙栖蠕形尖毛虫(Vermioxytricha arenicola)和半残毛虫属一种(Hemisincirra s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管膜虫、背触毛拟腹柱虫和沙栖蠕形尖毛虫为中国纤毛虫分布新记录种。半残毛虫属一种因缺失相关分类学、细胞发生学和分子学信息,此处暂作为未定名种处理。文中对4种纤毛虫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青岛的土壤纤毛虫,发现2属4种我国新纪录种: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 Foissner,1995)、四核管膜虫[C.quadrinucleata(DragescoNjine,1971)]、犬牙管膜虫[C.candens(Kahl,1932)]及迟钝澳纤虫(Australocirrus oscitans BlattererFoissner,1988)。文中对该4种纤毛虫的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进行了观察记述,补充了前人描述的不足,并依据统计学特征与相近种群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自青岛沿海的7种较罕见的腹毛类纤毛虫(拉氏游仆虫Euplotes raikovi,拟伍氏游仆虫Euplotes parawoodruffi,坚盾檐纤虫Aspidisca leptaspis,斯坦槽纤虫Aspidsca steird,收缩沙冠虫Psammnomitra retractilis,柔弱异列虫 Anteholosticha manca,条纹小双虫Amphisiella annulata)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两个国内新纪录:拉氏游仆虫,拟伍氏游仆虫,同时补充了各青岛种群的纤毛图式及银线系等资料.对迄今缺乏详细研究的拉氏游仆虫首次做了纤毛图式水平上的描述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给出了修订后的定义:活体约40~60 μn×25~40 μn,背部有明显的6列嵴突;口区延至虫体1/2后;口围带由23~35片小膜组成;额-腹棘毛包括7根典型棘毛以及位于额区中部的仅由1对毛基粒构成的退化结构;稳定的1根缘棘毛、2根尾棘毛;背触毛6~8列;银线系为double-patella型;海水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活体显微观察及银染法对采自武汉东湖的4种固着缘毛类纤毛虫: 粗茎睫纤虫Ophrydium crassicaule Penard, 1922, 念珠伪钟虫Pseudovorticella monilata (Tatem, 1870) Foissner & Schiffmann, 1974, 垂盖虫Opercularia nutans (Ehrenberg, 1831) Stein, 1854和一个鞘居虫未定种Vaginicola sp.的活体、纤毛图式、银线系以及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补充和完善了缘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资料, 为纤毛虫分类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此外, 首次在伪钟虫中观察到有性生殖现象, 为纤毛虫生殖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活体形态及纤毛图式水平,对采自广东大亚湾潮间带的5个南海新纪录种纤毛虫,即德卢偏体虫Dysteria derouxi,斜带齿管虫Chamydodon obliquus,恩茨伸颈虫Trachelotractus entzi,异佛氏全列虫Holosticha heterofoissneri和美丽原腹柱虫Protogastrostyla pulchra行了形态学研究,其中对德卢偏体虫银线系统、恩茨伸颈虫皮层颗粒、异佛氏全列虫的皮层颗粒和大核等进行了补足性描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广东大亚湾沿岸水体的7个南海新纪录种:紧缩全列虫Holosticha diademata(Rees,1883)Kahl,1932、缩颈半腹柱虫Hemigastrostyla enigmatica(Dragesco & Dragesco-Kernéis,1986)Song&Wilbert,1997、念珠腹棘虫Gastrocirrhus monilifer(Ozaki & Yagiu,1942)Curds & Wu,1983、四核舍太虫Certesia quadrinudeata Fabre-Domergue,1885、斯特后尾柱虫Metaurostylopsis struederkypkeae Shao et al.,2008、盐尖毛虫Oxytricha saltans(Cohn,1866)Kahl,1932、小心毛虫Caryotricha minuta(Xu et al.,2008)Miao et al.,2009等腹毛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再研究,补充了有关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以及性状变异等分类学新信息.结果显示,该7种的南海种群与我国北方海域种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我国假块菌的一个新记录种——轴腹菌Hydnangium carneum Wallr.,该种为轴腹菌属Hydnangium Wallr.的模式种,其特征是担子果淡粉红色,担子具2小梗,担孢子球形、近球形,有小刺,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菌丝横隔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活体观察, 氨银染色和蛋白银染色的方法, 对采自松花江的4种广布种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üller, 1773) Ehrenberg, 1830、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 (Müller, 1786) Eigner, 1999、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t, 1963)和刚毛榴弹虫Coleps hirtus的形态学进行研究。依据新采集种群, 对4个种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 以及鬃异源棘尾虫的发生学特征进行补足性描述。研究对贻贝棘尾虫做了重要重描述, 可清晰观察到该种蛋白银染后6列背触毛的排列特征、左右缘棘毛数的具体统计, 结果发现, 贻贝棘尾虫哈尔滨种群与前人报道的种群相比, 形态特征基本吻合, 区别在于前者小膜数目多于后者。鬃异源棘尾虫哈尔滨种群与漠河种群相比, 形态和纤毛图式方面十分相似, 发生模式基本一致, 细微区别在于前者左右缘棘毛数目普遍多于后者, 前者虫体大小波动范围较小, 小核数目多于后者。尾草履虫哈尔滨种群与其青岛种群相比, 二者显著差异在于收集管数目前者比后者少。本文榴弹虫与前人报道的刚毛榴弹虫种群相比, 盔板带的数目、排列方式、窗口类型等形态学基本一致, 细微区别在于本文报道种群体型普遍较前人报道种群略大。  相似文献   

12.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长柄球吸管虫Metacineta macrocaulis、四分锤吸管虫Tokophrya quadripatita)的形态和纤毛图式进行了详尽研究。本工作首次描述了亨氏累枝虫、四分锤吸管虫、纵长板壳虫的中国种群,同时揭示了亨氏累枝虫长期未知的纤毛图式特征并给出该种类的新定义: 虫体高钟形,活体大小约(100-130) m(60-65) m; 伸缩泡1个,腹位; 大小核各1枚,大核C型; 群体为规则对称二叉分枝; 口区三片小膜均由三列动基列组成,第三小膜由三列等长的动基列组成,其终止处高于第一小膜下端; 虫体前端到反口纤毛环间的银线约71-74条,反口纤毛环到帚胚间的银线约35-47条; 淡水生境。此外,本研究对长柄球吸管虫、钟形钟虫、瓜形原膜袋虫进行了重新描述,补充了显微照片。  相似文献   

13.
应用ISSR分子标记揭示了5种缘毛类纤毛虫(Carchesium polypinum,Epistylis chrysemydis,E.plicatilis,E.urceolata和Vorticella campanula)的遗传关系.从34个引物中筛选到13个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研究.得到的遗传距离(0.666 7~1.000 0)显示ISSR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依据构建的UPGMA聚类树,V.campanula首先和其他种类分开;C.polypinum和E.chrysemydis聚在了一起;在3种Epistylis纤毛虫中,E.plicatilis和E.urceolata聚在了一起.对比由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1)ISSR引物在缘毛类纤毛虫基因组中可以得到多态扩增;2)C.polypinum与Epistylis的关系近于V.campanula,在缘毛类纤毛虫分类中,单生或群居是重要的系统发育特征;3)E.plicatilis和E.urceolata的关系近于E.chrysemydis.在Epistylis属纤毛虫中,柄的中空与否是一个有用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特征.本研究表明ISSR方法在纤毛虫相近和相似种遗传关系研究中是一种新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3龄幼虫首次描述了中国5种蜉金龟幼虫的形态特征,分别是:方胸蜉金龟 Aphodius quadratus Reiche、黄缘蜉金龟 A.sublimbatus Motschulsky、直蜉金龟 A.rectus Motschulsky、游荡蜉金龟 A.erraticus(Linnaeus)(补充描记).文中列出了中国蜉金龟幼虫的分种检索表.主要鉴别特征是:头部、内唇和臀节等.  相似文献   

15.
16.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存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玻地似血矛线虫,捻转血予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一虫的生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似血矛线虫的生殖锥的生殖附器只有一对乳突,而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殖附器有2对乳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