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0,(3):F0004-F0004
《化石》杂志在2010年端午节期间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了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见杂志内的报道及本封底照片)。  相似文献   

2.
化石鉴宝     
《化石》2006,(3)
《化石》编辑同志我是《化石》杂志忠实读者,与《化石》相伴十几个年头了,我每次拿到新的一期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面的文章我都是认真读完,收益很大。2005年《化石》改版,也是我心中所想的,我认为还要大胆地改,上面给非专业人员留一席之地,让《化石》爱好者谈自己的见解,再搞专家点评,投稿人多了,出版加快,季刊就可以改成双月刊或月刊,等三个月真着急啊。本人收藏了两个化石,不知是何物,我向专家请教过没有回信,几年来无处问询,好在《化石鉴宝》专栏开辟给了我一个向专家请教机会,感谢《化石》杂志。湖南省辰溪县轻工业局刘承泽2005·3…  相似文献   

3.
《化石》2012,(3):37-37
《化石》杂志、《生物进化》杂志将在2012年十一国庆节期间(10月2日至6日)联合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广西进行古生物化石考察。 活动地点:云南南宁周边、宁明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0,(2):74-74
《化石》杂志将在2010年端午节期间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日程:6月16日:上午8点在《化石》编辑部所在单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合,统一赴首都机场,飞抵昆明,而后乘车赴禄丰县城入住。如果有京外会员或爱好者愿直接去昆明,可以自行前往,但是请保证在下午16点之前赶到昆明机场与大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5.
《化石》2021,(3):55-58
正《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颁布后,山西地质博物馆在进行古生物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前,都向自然资源部提交了《化石发掘方案》,并经批准后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相关要求进行正规发掘,对推动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编寄语     
《化石》2003,(1)
时光荏苒,我们的《化石》已经创刊29年了。感谢曾经的作者、编辑和主编们,你们的不懈让《化石》象进化至今的生命一样依然顽强地迎受着选择的考验;更感谢广大的读者,你们对《化石》的审视与关爱就象大自然对于生命,道是无情却有情。在这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化石》早已没有理由躺在过去的辉煌里自我欣赏。惟有与时俱进,《化石》才不会变成真正的化石。为此,我们将开始从风格、版式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对《化石》进行逐步的改造,使之最终成为一本寓知识性于欣赏性之中的科普读物,成为一本既体现学科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大众科学传媒…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8.
曹红艳 《化石》2013,(1):6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化石》杂志自1972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来,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化石》杂志得以茁壮成长.尤其是自2009年起,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成为《化石》杂志的协办单位并进行改版以来,《化石》杂志内容不断扩充和丰富,版式改为为80页的彩色印刷,焕然一新的面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古生物专业科普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古生物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陆洪川 《化石》2008,(2):33
《化石》杂志社编辑同仁:大家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位民间的化石收藏爱好者。通过十余载的化石采集与收藏把玩,让我对远古生物产生了莫大兴趣,虽然自身知识浅薄,机缘巧合却让我有幸结识了《化石》期刊的诸多启蒙恩师。  相似文献   

10.
李小栋 《化石》2007,(1):35-36
《化石》2006年第三期刊登一则资讯:《化石》杂志从2007年开始由现在的40页增加到48页,四封改为全彩色.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作为一名《化石》杂志的忠实读者,读完这则资讯后非常激动,感叹《化石》杂志终于再次走出了象牙之塔,放下高贵的架子,在寻找求生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国内唯一的以化石为依据独具特色的科普刊物要想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得大胆地改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可读性,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公众.  相似文献   

11.
《化石》2020,(1):2-8
正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年,与我们的杂志有着一种特殊的渊源。因为正是在4轮地支之前,《化石》问世,在当时那个中国科普界"万马齐喑"的时代,点燃了无数渴求知识的内心之烛。48年过去,许多老师和同仁写下的一篇篇科普镌文,通过坚守初心的《化石》为广大读者奉献了源源不绝的科学滋养。是时候该做个整理了,从本文开始,我们将至今发表在《化石》杂志中的所有有关内容按照知识体系汇编起来,带给读者一段久远的回忆,同时致敬那些以《化石》为田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12.
正你喜欢恐龙吗?你见过恐龙吗?为什么恐龙会消失啊?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咦?这个琥珀里为啥有三只蚊子呀……带着这些问题,1月17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一年级一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石科普课——话说琥珀。当然了,这也是《化石》杂志推出的"化石四季"科普系列的一场活动,由2016年第四期《化石》杂志的作者之一,《琥珀解码》一书的作者、《北京观赏石》杂志主编浅草女士为小学生们主讲。  相似文献   

13.
化石《化石》(一)化石天择,天择,世纪光阴过客!桑田沧海何耶?化石生灵昔遐。遐昔,遐昔,奥密几多明迹。(二)《化石》谋策,谋策,《化石》年编四册!兴衰物种何耶?存灭灾难逆差。差逆,差逆,展卷开颜裨益转应曲(二首)@庞秉璋!200233,上海桂林西街30弄29号303室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化石》2016,(2):70-73
正与大象化石结缘40年前,我刚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被分配到技术室,跟张宏师傅学习组装黄河古象的化石模型,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化石骨架整体装架。巨大的古象化石使我振奋,觉得能参加该项工作意义重大,有多少观众会通过这件大型的展品,了解到古化石的进化和发展。后来经《化石》杂志编辑部同意,将我撰写的一篇《怎样再现古象雄姿》工作总结的文章,刊登在《化石》杂志上。使我这个刚刚进入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5.
孟祥昊  于逦昕 《化石》2012,(4):45-45
今年十一假期是我最开心的一个假期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一起参加了《化石》杂志举办的"赴广西南宁化石考察活动"。别看我今年只有7岁,但我可是有3年考察史的老化石迷了!这次活动共5天,在《化石》主编郭建崴叔叔和南古所的傅强叔叔还有当地的化石超级粉丝曾  相似文献   

16.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7.
中原和郎(Nakahara,w.)1966在《台湾及琉球群岛的褐蛉、水蛉和溪蛉科》一文中曾建立一个新属Mesohemerobius.是以我国台湾的M.subacutus Nakahara新种为属的模式种。早在1928年我国学者秉志在《中国白垩纪之昆虫化石》(载于《古生物志》内)一文中.已根据热河的化石标本记述了Mesohemerobius Ping新属,模式种为M.jeholensis Ping 1928。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99,(4)
《化石》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西安交大附小六年级五班的学生杨龙飞。也许是因为我是龙年生的,所以我特别喜欢恐龙和古生物。记得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到爸爸单位去玩。在资料馆里偶然看见了一册《化石》,里边的内容顿时吸引了我,从此我就喜欢上了这本刊物,叫爸爸给我借着看。1996年妈妈在给我订杂志时看到有《化石》就给我订上了,每到《化石》该来的那个月我就天天盼。我真的太喜欢这本刊物了。看到99-3期上有化石小测验,我也想试试,有不对的地方叔叔阿姨多指教。(编者按:他随函寄来的答卷虽不全对,但大部分正确,…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2,(2):18
《化石》杂志将在2012年暑期(8月24日至27日)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地点:云南楚雄禄丰活动日程:第一日:昆明机场集合,下午16点之前组织大家统一乘车赴禄丰县城入住。  相似文献   

20.
董枝明 《化石》2012,(2):23-24
读《化石》第151期叶祥奎先生的佳作“我与《化石》的情缘”颇有感触,作为《化石》期刊的创刊参与者之一,读时倍感亲切。叶老的文章引起我许多回忆,岁月如梭,《化石》已走过40年的历史,作过它的编委、撰过稿的我,一直关注、爱护着它,《化石》取得的点滴成就,都会让我感到鼓舞。我现将它的“诞生”小史写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