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观察17个双磺胺类及苯骈噻二嗪类衍生物对大鼠的利尿、排盐及排钾作用,结果表明双磺胺类作用较差;双氢氯噻嗪(HCT)类中,3位氢原子为简单基团取代的化合物(HCT-6,HCT-13,HCT-14及HCT-16)仍保留与HCT相近的利尿与排盐作用,但为芳香基取代的HCT-18卽无利尿活性,5-氯-双氢氯噻嗪(HCT-55)及Benzthiazide(CT-S)的利尿作用与HCT相等。对其中6种化合物(CT,HCT,HCT-16,CT-S,HCT-55及HCT-18)进行了在大鼠体内代谢特点的研究。发现口服后,所有这些化合物均主要以未变形式自尿排出。各化合物自胃腸道消失的速度与化合物的油/水分布系数有平行关系(HCT-18例外):HCT-55分布系数较大,吸收最快;反之,CT的分布系数最小,而且pKa值鞍低(CT的pKa_1为6.7,其他化合物的pKa_1均在9.0—9.2),吸收亦最慢。各种化合物均在腎(或肝及腎)分布最高,其他各脏均无明显堆积。口服后药物自尿的排泄速度基本上与自胃腸道消失的速度平行;静脉注射后,则以CT-S,HCT及HCT-55排泄最快,CT和DSA较慢,HCT-18最慢。本文还討論了这些化合物在腎脏的轉运特点与产生利尿作用之间的可能联系。本文曾经雷海鹏及金蔭昌二先生指正,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2.
口服氯化汞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口服氯化汞(HgCl2)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HgCl2[(A组为5mg/(kg·bw)、B组为10mg/(kg·bw)、C组为20mg/(kg·bw)]给大鼠灌胃1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重下降,肾体比增加,肾功能损害和肾组织Hyp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肾间质FN和α-SMA表达增强,以C组病变最重。结论20mg/(kg·bw)剂量HgCl2灌胃1周可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部分机制在于HgCl2促使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沉积。 相似文献
3.
4.
自口服利尿-降压药氯噻嗪(chlorothiazide,簡称CT)问世以来,国內外研究者都对本药产生很大的兴趣,相继合成大量苯駢-硫二嗪类化合物,并研究其药理作用。其中第三位及第四位碳原子經过氫化的衍生物,如双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簡称HCT),双氫三氟甲基噻嗪及苯甲基双氫三氟甲基噻嗪的利尿及利盐作用都比氯噻嗪大好几倍。这类利尿药的特点是:作用強(几与有机汞剂相当),能口服,毒性低,在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5.
植物胚胎学研究中石蜡切片的几种整体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蜡切片法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已久,至今仍为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组织化学等方面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我们在观察小麦和玉米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摸索出制作石蜡切片的三种整体染色方法,使常规石蜡切片法得到了简化并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植物胚胎学研究中石蜡切片的几种整体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蜡切片法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已
久,至今仍为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组织化
学等方面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我们在观
察小麦和玉米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摸索出
制作石蜡切片的三种整体染色方法,使常规石
蜡切片法得到了简化并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正>冰冻切片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手术中的的快速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冰冻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病理诊断的结果,制做高质量的冰冻切片要求每一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尤以固定液的选择更为至关重要[1]。为了选择一种固定效果较为理想的固定液,我们选择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固定液,切片染色后对比观察各自的固定效果对染 相似文献
9.
┌─────┬────────────┬─────────────────────────────────────┐│植物名称’│取材部位和制片方法 │观察内容 │├─────┼────────────┼─────────────────────────────────────┤│吊兰 │茎;徒手横切,用0.1环番 │观察同化组织和机械组织。表皮以内是由3层细胞构成的同化组织,其细胞内充满大 ││ │红液染色,封片 │而明显的叶绿体。同化组织以内是由3一4层细胞构成的厚壁组织,其细胞壁被染成 ││ │ │红色 ││ … 相似文献
10.
11.
前此报导了S-磺酸型胰島素B鏈(以下簡称B鏈)的直綫聚合作用,关于纤維中B鏈单体間的連接鍵及直綫聚合与单体构型間的关系,亦曾有过一些推測。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可以改变溶剂的介电常数,因而要影响蛋白貭分子間或分子內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葡萄糖消耗实验探讨沙棘籽渣黄酮等几种植物有效成分对大鼠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0~(-4)~1 U/mL的胰岛素能显著促进脂肪细胞消耗葡萄糖,且随着浓度及时间的增加,作用越明显.100~1000 μg/mL的沙棘籽渣黄酮和1000 μg/mL的刺梨黄酮在24 h和48 h,分别使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沙棘籽渣黄酮能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说明沙棘籽渣黄酮具有很好的促脂肪细胞消耗葡萄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合成或化学与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均能制备得到UpCpCpA(图1)。化学合成包括“2+2”和“1+3”两条路线。参考Mackey和Gilham方法,在PNPase催化下,引物UpCpC与2’(3’)-O-甲氧乙基ADP反应进行单一加成可产生30%的UpCpCpA。为了获得纯的产品,采用了二次柱层析法(图2)。文中讨论了PNPase连接的转核苷酸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诱发人体和动物尿液中多种蛋白质排泄增加,但对于这种现象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用大鼠运动性蛋白尿模型,观察了不同时间游泳负荷对大鼠尿蛋白浓度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的NADH(0.5~4mM)与硝酸还原酶(NR)在不同温度下(0~20℃)一起预保温,均可看到NADH对NR的钝化作用。KCN也抑制NR活性。NADH和KCN同时存在能强烈地协同钝化NR。连二亚硫酸钠也能与KCN协同钝化NR。这种协同钝化作用可被铁氰化钾逆转。在亲合层析纯化的NR上可看到同样的可逆钝化现象,表明NR的氧化还原状态调节NR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1978年3月,作者首先发现了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其后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生物物理性质、血清学性质以及病毒的核酸性质等进行了报道.以其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可能为细小病毒科、密核病毒属的一个新种.Kusetak曾报道细小病毒科的密核病毒属,其病毒易感染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菜白蝶的这种新病毒是否具有此特性,作者用地鼠肾细胞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毒增殖取低温保藏的毒种,置于常温下进行温度平衡.然后将毒种悬液涂于新鲜洁净的甘蓝叶上,饲喂经饥饿处理的菜青虫,感染5天左右,收集典型症状病死的幼虫,用无菌水研磨均匀,4000g×离心30分钟,除去虫体碎片,上清液再次扩大饲喂幼虫,如此反复至病死幼虫够量. 相似文献
17.
1978年3月,作者首先发现了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其后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生物物理性质、血清学性质以及病毒的核酸性质等进行了报道.以其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可能为细小病毒科、密核病毒属的一个新种.Kusetak曾报道细小病毒科的密核病毒属,其病毒易感染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菜白蝶的这种新病毒是否具有此特性,作者用地鼠肾细胞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毒增殖取低温保藏的毒种,置于常温下进行温度平衡.然后将毒种悬液涂于新鲜洁净的甘蓝叶上,饲喂经饥饿处理的菜青虫,感染5天左右,收集典型症状病死的幼虫,用无菌水研磨均匀,4000g×离心30分钟,除去虫体碎片,上清液再次扩大饲喂幼虫,如此反复至病死幼虫够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toonae Guo & Liu,sp.nov.),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9.
口服L-瓜氨酸对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予雄性SD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组的L-瓜氨酸8周后,检测电刺激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海绵体内压(ICP)的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等。结果高剂量(4.5 g.kg-1)L-瓜氨酸组ICP、NO含量、NOS活性显著增高;低、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口服乳酸杆菌对大鼠粪便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Wistar大鼠口服嗜酸性乳酸杆菌前、口服后4周和停服后一周的粪便菌群检查结果。服嗜酸性乳酸杆菌后,厌氧菌群的双歧杆菌、拟杆菌和梭菌数量呈现增多趋势,以双歧杆菌增加最多,从9.12增加到9.771og10N·CFU/g粪;需氧菌群的肠球菌明显减少,从8.52降到7.82log10N·CFU/g粪,停服后肠球菌又恢复到服前的水平;大肠杆菌数量略有减少;兼性厌氧菌的乳酸杆菌数量变化不大。嗜酸性乳酸杆菌分别同三种厌氧菌和肠球菌在体外试验的结果与前述试验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