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度为(24±2)℃、光周期为L∶D=14∶10、相对湿度为50%~70%环境条件下观察了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交配行为。结果表明,1~2日龄、3~4日龄成虫交配高峰期分别发生在进入暗期后的8.0~10.0h、6.5~8.0h内。两性交配率随日龄的增加显著下降。马铃薯块茎蛾雄成虫具有多次交配能力,在连续发生2次以上行为交配时会导致雄蛾有效交配率下降。雄蛾平均有效交配次数可达3.8次/头,最高达6次。增加雄性比例不会显著提高单雌产卵量,但将性比(♀:♂)由1∶1升至2∶1时即可显著降低单雌产卵量。  相似文献   

2.
植物激素与马铃薯块茎形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块茎形成与植物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激素在块茎形成中的作用,提出块茎形成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周皮中提取的天然生长抑制物质可使块茎圆片的呼吸增强。增高的呼吸可被碘乙酸和丙二酸抑制,并且对 KCN 是敏感的。表明这部分由抑制物所引起的额外呼吸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和对氰化物敏感的电子传递链。抑制物所增加的呼吸可被外加的 IAA 部分降低;并被 GA 完全消除。这可能反映出它们影响呼吸代谢的作用方式或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马铃薯人工饲养马铃薯块茎蛾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桂富荣  李正跃 《昆虫知识》2003,40(2):187-189
介绍一种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在人工养虫室内用 1 0 %的蜂蜜水喂养成虫 ,用滤纸收集卵块 ,幼虫在薯块上饲养 ,化蛹于牛皮纸卷成的纸筒中 ,饲养结果发现马铃薯块茎蛾完成 1代大约需要 35~ 4 6d ,室内连续饲养块茎蛾 3代 ,卵的孵化率、幼虫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土壤盆栽和溶液培养的‘84K’(Populus alba×P.glandulosa)离体根系的根压及根压昼夜节律,系统探讨影响根压的因素及它们与根压的关系,深入了解根压的产生机制及其节律调控,采用压力转换器法对‘84K’离体根系的根压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采用不同时间取样、摘叶、环割等试验处理,不同土壤温度、昼夜温差/恒温等测定条件研究了离体根压的节律,并进一步运用化学抑制剂研究根系呼吸代谢、根系导水率对根压的影响,并测定伤流液的渗透强度及其无机离子和可溶性糖含量日变化以探讨它们和根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研究发现,‘84K’离体根系的根压具有昼高夜低的周期节律,在上午至正午达到峰值,在20:00达到谷值。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培养介质对根压周期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昼高夜低没有改变。摘叶、环割、呼吸抑制剂或细胞膜水导抑制剂影响根压峰值的大小,但对根压的昼夜节律没有明显影响。摘叶、环割或呼吸抑制剂显著地降低了根压峰值,而水导抑制剂对根压峰值影响不大,说明根压峰值的大小主要受呼吸作用,包括呼吸底物的影响,而根系水导率对根压峰值的影响不大。根压峰值随土壤温度下降而下降、土壤温度还改变根压的昼夜节律。随温度的变化,最大根压和呼吸速率同步变化,意味着根压随温度的变化也是呼吸代谢在起作用。根系伤流液渗透强度白天高晚上低。伤流液无机离子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和渗透强度变化一致,其中无机离子扮演更主要的角色。昼夜温差条件下的根压峰值显著大于昼夜常温条件下的根压峰值。总之,‘84K’根压呈现较稳定的昼夜周期性,昼高夜低。根压峰值大小主要受呼吸代谢的调控,呼吸抑制剂、呼吸代谢底物、影响呼吸作用的温度等都影响‘84K’根压峰值的大小。根系导水率对根压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Small Potatoes,Inc.(Madison,WI)是少数从事种子用小型马铃薯开发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新公布已发展一项新技术,终于使其种用马铃薯之一(微块茎)在经济上站住脚。以前,每个微块茎只能产生一至二个微块茎种用马铃薯,而这次则可以产生30个种用微块茎。多数种植者采用的是小块茎(由温室培养的小型马铃薯,重3~4克)作为马铃薯种。小块茎成本低,但在温室环境下易受病原菌侵染。微块茎完全由离体培养获得,无病原污染、体积小(0.1~10克),每株可产生更多的马铃薯,并对干旱等逆境有较强抗性。然而,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碍其进入市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及其基因表达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柳俊  谢从华 《植物学通报》2001,18(5):531-53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是有块茎马铃薯植物的地下变态器官,它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对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块茎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短日 照,较低的温度以及离体条件下培养基较高的蔗糖浓度等有利于块茎形成,同时,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亦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块茎形成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块茎形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较滞后,已有研究显示,块茎形成与膨大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与关闭,同时它也与淀粉合成和块茎储藏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柳俊  谢从华 《植物学报》2001,18(5):531-53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是有块茎马铃薯植物的地下变态器官,它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对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块茎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短日照、较低的温度以及离体条件下培养基较高的蔗糖浓度等有利于块茎形成,同时,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亦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块茎形成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块茎形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较滞后。已有研究显示,块茎形成与膨大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与关闭,同时它也与淀粉合成和块茎储藏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气生块茎的诱导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块茎是茎的一种变态。通常由其地下匍匐茎的末端在适宜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膨大而成。一般认为,块茎的形成是马铃。薯植株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上接受了光周期诱导的结果。此时,匍匐茎末端几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发生改变,髓部、木质部和韧  相似文献   

10.
一.绪言我省中南部地区,麦、薯类收获后尚有75—85天无霜期,在这个时间中,利用催芽方法进行马铃薯二季栽培,可以获得不退化的种薯,作到当地自留种。辽南复县群众的“困种畦播”,锦州  相似文献   

11.
茄碱类物质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块茎中由于含有大量的多糖和酚类物质,因此难以从中提取RNA。本实验采用CTAB法从马铃薯块茎中提取了总RNA,并进行了马铃薯病毒的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RNA完整性好,A260/A280在1.7~2.0范围内,纯度也比较高。用RT-PCR方法进行马铃薯Y病毒的检验,得到了一条与预计扩增长度相同的一条带,并检验出枣庄地区马铃薯Y病毒的感染率为75%。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调节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周期调节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最近取得了很大进展.综合介绍了赤霉素(gibberellins,GAs)、马铃薯StCOL3(CONSTANS-LIKE3)基因和StFT(FLOWERING LOCUST)基因以及蔗糖运输载体(sucrose transporters,SUTs)在短日照调节马铃薯块茎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块茎切片伤诱导抗氰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块茎新鲜切片呼吸中不存在抗氰的交替途径。相反,陈化24小时切片的伤诱导呼吸不仅相当抗氰,而且在氰化物(CN~-)存在和不存在时都被间-氯苯氧肟酸(m-CLAM)抑制,证明有交替途径运行。据测定,在陈化切片伤诱导呼吸中,交替途径和细胞色素途径分别约占总呼吸的28%和54%。当受 CN~-抑制时,交替途径的最大运行量(V_(alt))大于实际运行量(ρ·V_(alt)),表明电子流可能从细胞色素主路转向交替途径。当用碘乙酸和丙二酸抑制以降低陈化切片呼吸流时,KCN 和 m-CLAM 各自抑制呼吸的百分比并无改变,说明关于电子流量是控制交替途径“开关”的看法还不能完全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札幌啤酒公司、麒麟啤酒公司都将几乎独立地进行组织培养法制造的小块茎(微型块茎),大小1~1.5厘米,重0.3~0.5克)的田间试验。微块茎实际上是植入田间的种薯的原种。两个公司都在探讨在海外商品化,这是因为看到农林水产省管理严格,断定目前民间企业还难以打入种薯的育种、增殖组织中去。微块茎技术是将马铃薯的茎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调节培养条件,使之在培养器中生成小块茎的技术。先把用生长点培养得到的无病毒化的马铃薯植株的茎尖移植到增殖培养基上,使  相似文献   

16.
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hLF)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抗细菌、真菌和抗病毒活性及其他多种功能.报道将hLF基因的cDNA与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 L.)块茎专一性表达patain基因启动子融合后通过农杆菌介导导入马铃薯,PCR检测证实获得了多个转基因株系,RT-PCR阳性结果说明hLF mRNA在马铃薯植株中得到了表达.同时,经过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基因马铃薯表达了hLF并具有人乳铁蛋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俊杰  张梦迪  高玉林 《昆虫学报》2019,62(12):1469-1482
马铃薯块茎蛾又称烟草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现已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是茄科作物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尤其对马铃薯有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该虫在我国南方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该害虫发生极为严重,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该虫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马铃薯生产区。马铃薯块茎蛾主要进行两性生殖,少数孤雌生殖,其幼虫钻蛀叶片和薯块危害。初孵幼虫无性二态性,4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依据外形特征进行雌雄区分。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世代数取决于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年发生2~12代。马铃薯块茎蛾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在干燥炎热的年份该虫容易大爆发。马铃薯块茎蛾早期防控主要集中在种植抗性品种、深种、灌溉等农业防治措施上,但化学防治依然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该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发现并筛选到多种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防治作用的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以(E4,Z7) 十三碳二烯基乙酸酯和(E4,Z7,Z10) 十三碳三烯基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在马铃薯块茎蛾监测和防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桉树、皱叶薄荷等植物源化合物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转基因抗虫马铃薯、遗传不育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了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新方法。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集成与生物防控技术相容的化学物质、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技术是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重要趋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块茎蛾的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幼虫的饲养密度对生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并比较了两种幼虫密度(15头/130 g块茎、45头/130 g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按照1:5和1:1比例交配后代的产卵量、畸形卵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马铃薯块茎蛾化蛹率、羽化率、存活率、性比均显著较低,而幼虫~蛹的历期显著短于正常幼虫密度的。两种密度成虫按1:5头配对产卵,若雄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卵的孵化率显著较低,若雌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产卵量较低,畸形卵率显著较高。两种密度雌雄虫均为5头进行配对时,正常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的畸形率显著较低,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较高,后代幼虫历期、化蛹率显著较高。而高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则受雄虫影响,亲代为高密度雄虫则畸形率较低,孵化率较高。[结论]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雄、雌虫生殖活力均降低。高幼虫密度雌虫可受高幼虫密度雄虫的诱导提高生殖能力,并影响其后代性比从而调节其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了明确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设置雌雄延迟交配、雄虫延迟交配和雌虫延迟交配3种处理,观察延迟交配不同天数后马铃薯块茎蛾的交配率、交配持续时间、繁殖力和成虫寿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3种延迟交配的情况下,延迟交配5d的交配率均是最低,且与雌虫延迟交配相比,雄虫延迟交配和雌雄虫延迟交配对交配率的影响更明显.延迟交配对卵孵化率和产卵量均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其中雌雄延迟交配、雄虫延迟交配、雌虫延迟交配三者的均在延迟交配2d时的产卵量最高,在延迟交配5d时的产卵量最低,且两性延迟交配、雌虫延迟交配之间有显著差异.此外,受到延迟交配的影响雌雄虫寿命均有所增加,并且与单一性别对寿命的影响而言,两性延迟交配对寿命的影响更为明显,与雌虫相比雄虫更容易受到延迟交配的影响.[结论]延迟交配会对马铃薯块茎蛾的繁殖有明显不利的影响,可以对迷向法对马铃薯块茎蛾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