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关键区域。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00多处,在实施“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内和国际的联合行动。为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行动,1993年4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 ——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是十分有影响的国际渠道,这一计划所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按     
本期《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出版之际,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之时,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次大会的报道和对有关文件的介绍,能够使工作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同志们及时了解目前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在制定本保护区近期和长远规划中,加快与国际计划的接轨过程,以推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协调、云南大学和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共同执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以下简称BCSD项目),自1995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了3年的实施,于1997年11月圆满结束,并取得较好成果。1997年11月3日至6日在西双版纳召开了“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的国家科委、林业部和部分自然保护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4.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和有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保护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国矿泉水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显然旅游和资源的开发活动在这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与此同时,许多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如果保护工作搞不好,旅游和资源的开发就难以持续,所以如何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成为它进一步建设必须解决的任务。因此,它希望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借助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来改进它的工作。前不久,笔者有机会随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组,对五大连池保护区作了短期考察,…  相似文献   

6.
《人与生物圈》1996,3(3):3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76年建立以来,1984年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并制定了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至1994年,该计划已经实施十年有余,在解决现实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实践的发展使生物圈保护区的运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颁布以后,一方面生物圈保护区的意义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认识和解决,其进一步发展需要更为清晰和合乎当今形势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一背景下,UNESCO于1995年3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并已经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和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十三届大会审议和批准。下面是全文刊登的“塞维利亚大会”情况介绍和“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实施决议”及其审议批准的两个纲领性文件(译文):Ⅰ.《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战略》;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法规框架》,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参考,特别是对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大会的主要议程引人瞩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1995年3月25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落下帷幕。来自102个国家和14个国际及地区性组织的42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历时5天的会议着重对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塞维利亚纲要》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章程》(草案)进行了讨论与修改,同时对1984年第一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大会所制定的行动计划的执行情  相似文献   

8.
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过程中,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并于1976年正式建立了第一批生物圈保护区,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分布在94个国家,拥有411个成员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我国现有21个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网络,而且还建立了中国生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14,(3):34-35
德国经济发展部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一种理想的政策工具,可通过其向致力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伙伴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成功,证实了经济与生态没有必要相互对立的哲学思想。相反,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面若无另一面均无法存在。因此,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绿色经济示范区,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位于德国国际合作的前沿。  相似文献   

10.
湖北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是湿润亚热带华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区域,植被垂直带比较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1983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10个纳入国际网络的生物圈保护区之一。为了使其发展更加符合生物圈保护区基本概念的要求,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国家生物圈保护区计划,澳大利亚已在继1992年由芝加哥动物学会为澳大利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国家自然保护局准备了一份报告后,正式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澳大利亚现有12个生物圈保护区,基本上都是70年代建立的。这些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区不能系统地体现所有的生物地理类型分区,缺乏连续稳定的管理及法律保护,缺乏成文的管理计划,缺乏系统协调的科研管理,缺乏教育培训手段,缺乏充分体现MAB慨念内涵的宣  相似文献   

12.
世界银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中欧实施一个合作课题,旨在为五个中欧国家提供以计算机为中介的通讯技术,并把培训与保护区联系起来。该项目以“全球环境设备基金”(GEF)具体实旌,GEF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设立的。合作项目在白俄罗斯、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实施,希望加强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该项目涉及31个保护区,其中有9个生物圈保护区(有的属跨国界保护区):Belovezhskaya Pushcha(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1 保护区概况 1990年3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之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个代表荒漠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东天山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理座标为东经87°45′~88°15′,北纬43°45′~44°30′。全区总面积21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总面积493平方公里,由天池自然景观保护区和沙漠梭梭林保护区两个核心区组成。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计划与热点述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李延梅  牛栋  张志强  曲建升 《生态学报》2009,29(4):2115-2123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已有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为了遏止这种状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制定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战略计划,也采取了许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DIVERSITAS是国际全球环境变化(GEC)四大研究计划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领域最大的国际科学计划, DIVERSITAS于2001年开始启动了第Ⅱ阶段研究并确定了新的核心研究计划和跨学科交叉网络计划.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在2008年发布了<塑造可持续的未来:IUCN 2009~2012年计划>,提出了5个优先主题领域.欧盟于2006年通过了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战略--<2010年及未来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福祉的可持续生态服务>.此外,很多国际/国家基金组织还发起了一些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计划,如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生命之树计划、国际生命条码计划等.本文对上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国际计划予以概要介绍和评述,并指出当前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热点,即: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等.  相似文献   

15.
《人与生物圈》1998,(1):3-5
1997年9月16日至22日,“第三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暨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评估会”在武夷山市石开。来自全国26个自然保护区及有关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当地政府及社区共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为主题,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和研讨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这是一项新的课题。代表们从实施参与管理的目标(为什么要实行社区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的主体(谁来参与?)、参与管理的内容(管理什么?)、管理机制(如何动作?)、管理方式(采取什么组织形式与制度?)等不同角度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做出如下评估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人与生物圈》2011,(3):72-73
广西山口山口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总面积80平方公里,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1 997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友好保护区关系,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全国海洋系统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乍路线:北京→长春→敦化(下高速路)→二道白河。  相似文献   

18.
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乍路线:北京→长春→敦化(下高速路)→二道白河。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建立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研究人才,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不同生物地理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是其核心。从1978年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中国有10个。  相似文献   

20.
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伟  田瑜  常明  李俊生 《生态学报》2014,34(6):1391-1400
跨界保护区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保护国家或地区边界线附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跨界保护区网络已被列为《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框架下"保护区工作组"的一项战略任务,涉及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保护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跨界保护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构建不同尺度的跨界保护区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分析了全球、洲际、两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等不同尺度跨界保护区网络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节点"-"廊道"模式的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跨界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