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陕西太白山13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和气孔器及其与植物类型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类型特征,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与植物类型相对应,高山灌丛草甸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类型数量特征;主要花粉类型松属、铁杉属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胡桃属和榆属花粉具适宜代表性,落叶松属、冷杉属、杜鹃花科和槭属花粉具低代表性;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通过花粉数据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结合气孔器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2.
若干悬钩子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少风  叶居新 《植物研究》1996,16(4):463-466
蔷微科悬钩子属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花粉形态的特征,探讨了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与外部形态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进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婷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2007,15(6):673-679
由动物传粉的植物为了使供体花粉能够被高效地传递到受体柱头上, 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花部特征, 花粉呈现时序便是其中之一。植物主要通过包装机制和分摊机制控制花粉呈现的速度以限制昆虫一次拜访转移的花粉量。花粉呈现理论(PPT)认为: 花粉逐步呈现策略倾向于出现在传粉者数量丰富但传粉效率低的植物中, 而花粉同时呈现策略则多出现在传粉者少但传粉效率高的植物中。本文对花粉呈现时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重点介绍: (1) 限制花粉转移的花部机制; (2)花粉呈现理论; (3)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粉呈现时序对传粉动物的适应性上, 但环境因子对花粉呈现时序也有一定的影响。PPT数学模型还不能完全预测特定环境中植物的花粉呈现时序。因此, 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类群, 从花部综合特征、传粉系统、交配系统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一步揭示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4.
燕山南部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燕山南部花9粉用布特性研究表明,空气中的花粉反映的是植物花期的季节性变化,表 粉是植物多年花粉散布的混合,冲积物花粉与空气中和表土花粉显著不同,是取样点上游表土花粉的混合,与取样点周围植被关系较小。因此,根据冲积物花粉恢复古植被,反映的是整个流域的植被面貌,而不是某一点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花粉形态及其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离体萌发法对睡莲品种‘彼得’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为睡莲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形态均为近球体或扁球体,其中巨花睡莲花粉粒最大,体积指数为30.3;埃及白睡莲花粉粒最小,体积指数为19.2。(2)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繁多,包括网纹状、小颗粒状、瘤状、小柱状、长条状、微波纹起伏状。(3)根据聚类分析可将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其中Nymphaea亚属与Brachyceras亚属间亲缘关系最近。(4)‘彼得’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高,可达95%以上。研究认为,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等特征可作为睡莲属植物种间分类、亚属间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规律的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19种禾本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玉心  李强  崔大练 《植物研究》2004,24(2):175-181
报道了禾本科1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的形态、表面饰纹、萌发孔的许多特征进行了观察.总结了禾本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类型及萌发孔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拟南芥花粉活力的测定及其在花粉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发育是植物生活周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基因的参与。花粉发育是否完善可以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并通过检测花粉的生活力、萌发力、可育性和受精能力等生理特征来判断。以拟南芥候选基因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对花粉的这些生理特征的检测,可以初步推测候选基因参与花粉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本文介绍了用于花粉活力测定的几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花粉发育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孙春丽  潘延云 《植物学报》2008,25(3):268-275
花粉发育是植物生活周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 需要多种基因的参与。花粉发育是否完善可以根据花粉形态特征, 并通过检测花粉的生活力、萌发力、可育性和受精能力等生理特征来判断。以拟南芥候选基因突变体为材料, 通过对花粉的这些生理特征的检测, 可以初步推测候选基因参与花粉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本文介绍了用于花粉活力测定的几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以及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花粉发育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金花茶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长、赤道轴长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形状呈近球...  相似文献   

10.
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玉国  李光照  漆小雪  欧祖兰   《广西植物》2006,26(2):113-11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除了杜鹃亚属的百合杜鹃、羊踯躅亚属的羊踯躅以及马银花亚属的马银花组具有明显的纹饰特征之外,其它类群的形态特征相互重叠,不足以作为现有亚属的分类依据。花粉粒具不同的外壁纹饰,可为分类研究提供孢粉学方面的证据,但应慎重应用花粉形态对杜鹃花属植物特定种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忍冬科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我国忍冬科54个样品,包括12属31种植物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描述了本科各属主要代表种的花粉形态特征; 及不同种的花粉类型,为化石花粉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同时根据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及外壁雕纹的异同,讨论本科及科以下分类群的位置和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芸苔族8种2变种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4种2变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芸苔族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大小、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该族植物的花粉大小与其染色体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海桑属6种植物花粉形态兼化石花粉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镜(LM)和电镜(SEM)观察和研究海桑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详细描述海桑属(Sonneratia L.f.)花粉形态学特征并建立种间检索表.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将6种植物花粉分为四种类型,即A类型(Sonneratia alba,S.×hainanensis,s.×gulngai)、B类型(S.caseolaris)、C类型(S.ovata)和D类型(S.apetala).进而讨论海桑属花粉形态特征对化石花粉的鉴别指南,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组成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米拉山地区主要花粉类型代表性R值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花粉杜鹃属具有低代表性,草本植物花粉蒿属、禾本科具有超代表性,而莎草科与蓼属则具有低代表性,这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和验证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部分风媒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其母体植物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在此基础上发现,同一分类系统内,小个体花粉者,其母体植物地理分布趋向于较优越环境。对于具气囊花粉而言,具较大气囊者,或者花粉本体较小者,其母体植物趋向于分布在低纬度或较低海拔环境。并且,产大个体或球状花粉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单种成林倾向。本文首次指出了花粉形态与母体植物地理分布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学关系,并首次将动态概念引入植物生态学领域,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变量,通过种间生存竞争过程对母体植物适应倾向施加影响,进而影响物种的生活习性。那些在花粉的传播及授粉过程中稍占优势的物种,其自然分布域趋向于比较优越的环境。本文仅作为一种尝试,试图为动态植物生态学研究,乃至植物生态演化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于淼  马嘉  李运远 《生态学报》2024,(1):256-270
城市中的气传花粉已成为春秋季节性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研究典型建筑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下花粉飞散特征能够为合理优化城市绿地配置提供数据支撑,为花粉飞散研究提供补充。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校园绿地春季观测数据,提取3个采样地街谷布局和植物特征参数,借助CFD平台构建15个典型浅街峡谷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参数化场景,探究不同场景下花粉飞散特征和距离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花粉高浓度区位于风速较低、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区域,花粉低浓度区位于风速高、空气流动性较好的地方。(2)4种植物配置模式的花粉飞散特征表现为行道树式>散点式>行道树+组团种植>组团式,花粉沉降特征表现为组团式>行道树+组团种植>行道树式>散点式。错列式布局结合行道树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高为24.89%,飞散效果相对更好。围合式布局结合组团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低为7.31%,聚积效果相对较好。(3)受不同建筑、植物和风场的影响,3类建筑布局花粉飞散距离远近依次为行列式>围合式>错列式,行列式需要约35—75m的飞散距离,围合式需要约28—60m的飞散距离,错列式需要约20—...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芸苔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我国芸苔属Brassica Linn.36种(含变种、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首次作了系统报道。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该属花粉有四种沟孔类型。即二、三、四沟;三沟;三、四沟,三、四孔沟。多数种类与以往的报道不完全相同。在扫描电镜下,纹饰为三种类型。拟脑纹-网状;网纹状;穴-网纹状。依据植物花粉形态和其它特征,对本属植物演变趋势和一些种,变种的分类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鳖科9属1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9属1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水鳖科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至近椭球形,无萌发孔或偶为单沟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小刺状纹 饰,刺密集或稀疏,花粉表面具瘤状、疣状、颗粒状、皱波状突起或光滑。外壁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 成。覆盖层厚或较薄,柱状层小柱发育不明显,基层薄。水鳖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刺的长短、 密度、形态、萌发孔的有无以及花粉壁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对探讨类群间 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由于黑藻属Hydrilla和Stratiotes属花粉较为特殊,支持将它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 的族处理。水鳖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结构特点表明该科与水雍科Aponogeton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 和花蔺科Butomaceae等近缘,而该科植物花粉大多无萌发孔等则反应了该科与茨藻目Najadales植物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花粉致敏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大量聚集,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城市中花粉症患者数量激增。综述了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物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花粉致敏植物的建议;总结了目前花粉致敏植物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合理绿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兰科植物的有性生殖特殊,每朵花只有1个花药,且花粉有聚集成块发育的特征。为了揭示铁皮石斛花粉块的发育特征,该研究以野生铁皮石斛不同时期的花药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和植物组织化学方法对其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并对成熟花粉块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花粉管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1)铁皮石斛花药壁由1层表皮细胞,2层药室内壁细胞,1层中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开花时,绒毡层细胞退化,中层细胞没有退化,药室内壁细胞则形成纤维状细胞壁;药室中的小孢子母细胞没有明显的胼胝质壁结构。(2)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小孢子不分散,以四合花粉状态发育,并进一步连接形成花粉块。(3)在小孢子发育中,孢粉素覆盖在整个花粉块表面形成花粉外壁,但花粉块内部的花粉没有花粉外壁结构;在花粉块表面的花粉外壁上未见花粉萌发孔。(4)在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具有花粉外壁的花粉块表面花粉未见萌发,仅由花粉块内部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