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剌河豚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鱼类,属鲈形总目豚科,体短粗,有鳔,气囊发达。刺河豚身上长满了许多密集的针刺,这些奇特的针刺都是由变形的鳞片演化而来的,在没有遇到敌害的时候,它们都会平贴在身体表面。危险一来,刺河豚马上冲到水面大口吸气,用空气把自己的气囊迅速充大,使自己的身体短时间内立即膨胀,而体表的刺状鳞片也很快竖满全身。它会在水面仰躺着,腹部朝上,同时抵抗来自水上水下的威胁。等敌人走了以后,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养下亚河豚的行为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2头雄性亚河豚“Vater”和“Baby”的各种行为。研究表明,饲养池的大小直接影响豚的行为;由于亚河豚和白豚生存的环境不同,导致了它们身体结构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淡水豚类4个代表属「白暨豚(Lipotes)、恒河豚(Platanista)、弗西豚(Pontoporia)和亚河豚(Inia)」mtDNA 12S 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水平,高于其他齿鲸类科间的差异,特别是远远高于海豚总科内的科间差异。研究结果支持它们应归属于不同的科,即白暨豚科(Lipotiidae)、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弗西豚科(Pontoporidae)和亚河豚科(I  相似文献   

4.
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光  周开亚 《兽类学报》1999,19(1):19-19
测定了白暨豚和恒河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的DNA序列,并与其它鲸类的相应序列合并,分析了淡水豚类(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亚河豚和弗西豚)的系统学位置和系统发生。淡水豚类不同属间的序列差异已达到或超过了其它齿鲸类科间的差异水平,因此它们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科,即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系统发生分析支持淡水豚类和海豚类之间具有下述的关系:(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弗西豚科))海豚总科))。即淡水豚的4个科中,恒河豚科是最早分化的一支,其次是白暨豚科,然后是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的分化。白暨豚科和亚河豚科+弗西豚科组成海豚总科的姊妹群,并与海豚总科一同组成海豚下目。恒河豚与其它淡水豚类间无直接的亲缘关系。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把恒河豚类独立为恒河豚总科是合理的。初步认为有理由把白暨豚类也作为一个总科级的支系。恒河豚和印河豚间的序列差异极小,两者可能只是同一个种的2个亚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识别河豚历史悠久、古籍中的河豚、现今的河豚及河豚的保护4个方面,介绍河豚鱼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白既豚的骨骼和分类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18年Miller比较了白既豚Lipotes vexillifer与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的头骨与颈椎,认为白既豚是亚河豚的近亲,归属亚河豚科Iniidae。1960年,Fraser和Purves比较与鲸类听觉器官有关的骨骼及气窦(air sinus),把白既豚列入亚河豚亚科Iniinae。1972年,Brownell和Herald在关于白既豚的综述中报告其椎骨数两例,同时发表了头骨、牙齿及鼓围耳骨(tympaao-periotic)等照片。1973年,Kasuya根据鼓围耳骨的研究仍认为白既豚属于亚河豚科。1975年,陈宜瑜和陈炜报告其骨骼的某些特征,Bree和Purves报道对国外仅有三个头骨的测量。此六文中,对其骨髂的记述尚有疏误;对其分类归属都墨守Miller的观点,仅分类阶元有科或亚科之别。此外,在分类位置问题上,周开亚(1958)、寿振黄  相似文献   

7.
人类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与鱼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动物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有性状都是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保留下来的,因而极具保守性.这种进化上性状的保守性反映了它们的基因组结构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人类和硬骨鱼类在进化地位上相差甚远,正因如此,它们基因组之间的保守结构才真实代表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最本质特征.因此,以斑马鱼( Dario rerio )和河豚等鱼类模式物种与人类之间直接开展比较基因组研究是近年来的国际学术探讨热点之一(Amores et al .,1998; Meyer et al .,1998).  相似文献   

8.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现存的4种淡水豚(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白鱀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近几年来,白鱀豚已为很多人所熟知,并像大熊猫一样,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对白鱀豚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鱀豚的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鲸类胃的复杂分室早有许多详细研究。现代生存的四类淡水豚中,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及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的胃在十九世纪就作过观察(Anderson,1878;Burmeister,1867),近年有详文论述(Yamasaki等,1971,1974),但对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及亚河豚Inia geollrensis的胃尚缺了解。白暨豚的胃仅两篇报道(Hinton和Pycraft,1922;陈宜瑜和陈炜.1975)曾提到几句,但未正确阐明其构造。鉴于白暨豚的形态研究对淡水豚类的系统发生及分类均具一定意义,现报道其食管后部和胃的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0.
白鱀豚的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头雄性和9头雌性白鱀豚肾脏的结构和各项指标。白鱀豚肾脏是由许多小肾组成。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3种淡水豚相比,白鱀豚成体肾脏的小肾数比恒河豚多,比哑河豚少,而与拉河豚相近。白鱀豚幼体的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与恒河豚和亚河豚相近,但成体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比上述2种淡水豚大得多。并证实鲸类动物肾脏的小肾并生群在幼体即已存在,随着个体的长大,小肾化加剧,而并不是次级融合的结果。白鱀豚小肾的髓旁肌肉带的排列并无规律,它并不构成白豚鱀所特有的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是一种多功能的心血管活性肽,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利钠利尿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最近,YoshioTakei等从河豚的cDNA文库中分离出5种编码ADM样多肽的基因,将其命名为ADM1~5 ,并进一步将ADM1/ 4 / 5分为一组,ADM2 / 3分为另一组。并且发现河豚ADM1与哺乳动物的ADM是直向同源物(ortholog ,即指如把一个基因比作一个个体,那些起源于同一祖先,在不同生物体中行使同一功能的基因)。他们利用河豚肽的序列信息分析鉴定哺乳动物的A…  相似文献   

12.
1植物名称 金鱼花(Nematanthus glabra),又名袋鼠花、河豚花、亲嘴花。 2材料类别 嫩茎。  相似文献   

13.
白暨豚的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生存的四类淡水豚中,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的舌已有详文报道(Arvy和Pilleri,1970;Yamasaki等,1976a)。亚河豚(Iniageoffrend)的舌也在Yamasaki的文章中作为和上述二种淡水豚舌的比较而述及。白暨豚(Liptes vexillifer)的舌除陈宜瑜等(1975)曾提及外,迄今未有其他报道。鉴此,作者对白暨豚的舌作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白暨豚舌的标本取自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年个体等七头个体。为了比较,还收集了亚河豚、其它海豚类和陆生哺乳类的舌。用10%甲醛固定保存,各项量度根据固定标本测量。白暨豚舌的外形描述以NNC 7909号标本为主,以其它个体的观察为辅。其组  相似文献   

14.
正"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伊"总是让人想起美人。在中国的南方之外,确实有这么一位"美人" ——伊洛瓦底河豚(以下简称伊河豚)。和其他水生动物明星一样,它也有一些民间故事、科学上有待考证的悬疑及保护的紧迫性问题。起源考证:利欲熏心的牺牲品抑或沧海桑田的移民关于湄公河伊河豚的起源,柬埔寨当地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座叫Khamer的村庄里有一棵大榕树,上面住着一位树神。一天,一位女孩来到树下献祭。  相似文献   

15.
凡高 《生命世界》2006,(8):38-43
鲸是海洋中最美丽的生物之一,它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是比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然而,这些处于大洋生物链顶端的海洋动物,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它们中的很多种群已到了灭绝的边缘。除了海洋污染、船舶撞击、渔业误捕、渔网缠绕等因素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日本等极少数国家肆无忌惮的捕鲸活动。  相似文献   

16.
IUCN揭示世界树木王国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确定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规划保护行动的重要步骤。树木无论在生态、文化或经济上都是生物多样性有价值的成分,它的保护和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环境改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福利都是重要的。由于各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许多树木已受到灭绝的威胁,但它们受威胁的程度和范围的信息很少,而且分散,残缺不全。经过长期的努力,一个世界受威胁的树木名录终于在1998年正式发表了。它是世界保护联盟(IUCN)继1996年和1997年先后公布的世界受威胁的动…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08,(2):110-110
位于乞力马扎罗火山岩底的肯尼亚安波塞利国家公园以聚居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是大批的象群闻名于世。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当地的非洲象群能通过气味和外衣颜色辨别威胁它们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已公布的78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系统地研究和制定了该地区重点保护植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一系列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获得植物种的“濒危系数”和“综合评价系数”,进而获得该地区各重点保护植物的受威胁程度和它们的优先保护序列,该序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此地区受威胁植物保护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方鲀属鱼类分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东方鲀属(Fugu Abe,1952)鱼类属于硬骨鱼纲、鲀形目。在我国沿海分布甚广,产量大。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到,故江、浙一带叫“河豚”。北方俗名叫廷巴,南方叫龟鱼。河鲀肉味鲜美,含蛋白质甚高,久为广大人民所喜好,有些种类列为出口品种,畅销国外。但河鲀系有毒鱼类,早在李时珍名著《本草纲目》中即载有:“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故食河鲀时必须将含有剧毒的肝脏、生殖腺和血液等剖洗干净后,  相似文献   

20.
争斗行为竞争者之间的威胁、战斗或逃避的行为,在蜘蛛通常只见于雄蛛。当两个雄蛛在一头雌蛛前相遇时,它们作出威胁的姿态(图5)。有时甚至打起来,主动发起攻击的常成为胜者,败者溜走。然后胜者立即转向雌蛛,摆动其附肢,开始求偶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