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蓖麻蚕核糖体RNA基因(rDNA)5'-非转录间隔区有长约1kb的核骨架结合区SAR。本文对该SAR元件的酵母自主复制功能进一步研究,证明该SAR 5'端688bp含有12个ACS(ARS的核心序列)同源序列,但无ARS活性,而其3'端仅3个ACS同源序列,但对酵母的转化率比全片段还高40 ̄50倍。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蓖麻蚕rRNA基因的SAR能专一地同酵母核骨架结合,提示ARS的功能体现与核骨架结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核糖体RNA基因(rDNA)5′-非转录间隔区有长约1kb的核骨架结合区S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1]。本文对该SAR元件的酵母自主复制功能进一步研究,证明该SAR5′端688bp含有12个ACS(ARS的核心序列)同源序列,但无ARS活性,而其3′端仅3个ACS同源序列,但对酵母的转化率比全片段还高40~50倍。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蓖麻蚕rRNA基因的SAR能专一地同酵母核骨架结合,提示ARS的功能体现与核骨架结合紧密相关。rRNA基因SAR与ARS的功能在进化上可能是很保守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SAR中与DNA复制相关的正调及负调元件。  相似文献   

3.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以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都可紧密结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骨架上.  相似文献   

4.
真核基因转录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为基础,概述了最新有关研究,包括真核基因表达调节元件的结构与机能、mRNA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及其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  相似文献   

7.
细胞辐射敏感性与核骨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分子学基础,是放射生物学及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核骨架系统及其功能为基础,阐述了核骨架系统、染色质结构与细胞辐射敏感性三者间的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统计方法确定真核基因外显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类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的编码结构及D值,发现外显子、内含子间有显著不同,应用“剪接法”进行外显子定位,成功率达到74.6%,表明这一方法可在实际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建凡 《动物学研究》1998,19(4):323-330
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近年来有关核骨架研究的新进展,从几个方面的研究事实,包括核骨架对染色质DNA的有序组织,核骨架参与DNA复制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及核骨架的起源进化等,阐明核骨架是细胞核内染色质结构的有序组织者和功能活动的参与者,核内纷繁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骨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作为新的表达体系正日益受到关注,其显著特点是可以获得外源真核基因的分泌表达产物。克隆基因的分泌表达由信号肽介导,本文重点介绍常用链霉菌信号肽及已知真核基因在链霉菌中的分泌型表达。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子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遍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华  邢苗 《遗传学报》2001,28(3):211-216,T001
提取HeLa细胞核并制备核骨架标本,以抗肌动蛋白抗体为探针,采用SDS-PAGE、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对HeLa细胞细胞核和核骨架中的肌动蛋白进行了研究,并用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研究了其中的F-肌动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代表肌动蛋白的特异性荧光分布在细胞核和核骨架中,说明肌支蛋白是细胞核和核骨架的固有成分;代表F-肌动蛋白的特异性荧光存在于细胞和核骨架中,说明细胞核和核骨架含有F-肌动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肯定了细胞核和核骨架中肌动蛋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选择性系列抽提的方法结合整装细胞电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清晰地显示了PtK细胞的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绵精细结构。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经抽提后看到,染色体残3余与中间纤维仍然保持一定的联系。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提提后的PtK2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间纤维能同时与AE1和AE3反应;能一LaminB反应的单抗可以特异地定位于其核周,而LaminA(C)的单抗除了与其核纤  相似文献   

14.
四膜虫细胞的核骨架及类中间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树涛  焦仁杰 《动物学报》1995,41(2):212-217
采用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超薄切片结合选择性生抽提方法显示,原生动物四膜虫细胞大核具有发达的核骨架纤维网络,核周是一层完整的核纤层结构,在四膜虫细胞小核中,亦存在核骨架和核纤层。四膜虫细胞皮层中存在水下溶性纤维网架,其中含有类中间纤维蛋白组分,49KD蛋白。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受体是典型的核受体,它对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雄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重点总结了雄激素受体介导真核基因转录起始的过程,概述了激素受体辅助使用因子及受体的核转运等受体功能的调控,这些是进一步研究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治疗雄激素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有类似于细胞区室(compartment)的亚结构,称为核区室(nuclear compartment)。核区室主要分为两类;染色体域(CT)和染色质间区室(IC)。核仁也是一种经典的核区室。CT和IC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细胞核呈现区室化的核结构,对基因表达进行高层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脊椎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由于所有的脊椎动物在其胚胎发育中都呈现连续的解剖学特征,因此过去很多学者都根据现存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在其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假想原始脊椎动物,并推导其进化过程和起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脊椎动物和与之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之间进行基因家族、染色体结构分析,可以对脊椎动物进化提供很多线索和证据.更多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整体基因组的复制, 基因和/或基因组的复制可能是引起脊椎动物形体结构复杂性增加的根本原因.因此,基因和基因组的复制正在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这两种复制方式中哪一种是产生动物形体结构和功能复杂性增加最重要的原因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8.
陈吉龙  王平 《动物学报》1994,40(4):344-350
以北京鸭腔上囊为实验材料,应用细胞分级抽提方法与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的电镜制样技术相结合,显示出B细胞中相互连结的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的超结构及其分布,中间纤维交织成网络状,纤维直径在9-11nm,其成份是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约为6.2的波形蛋白,核纤民支呈片层状结构环绕在核区周围,其主要成份是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偏酸性的Lamin B。核内骨架由粗细不一的纤维形成网络结构,其上  相似文献   

19.
20.
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的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化分级抽提、DGD包埋—去包埋透射电镜术和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膜状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内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的分化特征及其蛋白组成。观察到营养细胞中,位于细胞质不同区域的中间纤维形成网状,其网络的密度不同;核骨架中,核纤层位于细胞核周缘,薄层状,厚约50nm;核内骨架由较致密的纤维网络组成。休眠细胞内该结构体系依然存在,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脱分化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休眠细胞的包囊壁中层壁存在相当于中间纤维的网络结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休眠细胞内该体系的蛋白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保留了营养细胞的部分蛋白条带,丢失了部分条带,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特异性条带。分析表明,膜状急纤虫的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而纤毛虫形成休眠细胞后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及蛋白组成上的变化提示,细胞在休眠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营养细胞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