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包装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2(IL-12)的逆转录病毒,用于宫颈癌的治疗研究.方法:携带IL-12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pL35P40SN经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在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然后用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PCR、RT-PCR方法检测IL-12基因在HeLa中的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L35P40SN经PA317细胞包装后收获病毒上清,感染HeLa细胞,检测发现IL-12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DNA中,并且能有效的转录.结论:成功包装了携带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该病毒能有效感染HeLa细胞,并使携带的基因IL-12在细胞中表达,为今后IL-12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4,IL-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宫颈癌发生及术后对紫杉醇过敏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反应-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L-4mRNA,IL-12p35以及IL-12p40 mRNA在正常宫颈组和宫颈癌组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对紫杉醇过敏的影响。结果:1.宫颈癌组中IL-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而IL-12p35和IL-12p40mRNA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给予紫杉醇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过敏组中IL-4mRNA的表达高于不过敏组;IL-12p35和IL-12p40mRNA则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IL-12降低和(或)IL-4升高可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增加紫杉醇过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L-4,IL-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宫颈癌发生及术后对紫杉醇过敏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反应-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L-4mRNA,IL-12p35以及IL-12p40 mRNA在正常宫颈组和宫颈癌组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对紫杉醇过敏的影响。结果:1.宫颈癌组中IL-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而IL-12p35和IL-12p40mRNA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给予紫杉醇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过敏组中IL-4mRNA的表达高于不过敏组;IL-12p35和IL-12p40mRNA则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IL-12降低和(或)IL-4升高可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增加紫杉醇过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研究开放实验室.2004年更名为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其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3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为EV71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感染人结肠癌SW620细胞后24、48和72 h TLR3、TLR7、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2 mRNA表达量。结果接种EV71后72 h TLR7mRNA表达量增加,TLR3 mRNA表达无变化。IL-6、IL-8和IL-12分别在接种EV71后24、48和72 h开始表达增加,IL-6、IL-8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量持续增加。结论 TLR7参与介导了抗EV71感染过程,除TLR7外还有其他TLRs参与其中。IL-6、IL-8和IL-12有序地被活化参与抗EV71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和IL-10两种抗炎物质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以及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分别用PsL-EGFmAb和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采用RT-PCR检测IL-12p35、IL-12p40mRNA表达;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和IL-10对DC表面CD11c、CD83、CD80、CD86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PsL-EGFmAb可下调HLA-DR表达,同时两者也能抑制DC内IL-12p35、IL-12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和IL-10对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影响和调抑DC成熟及其递呈抗原功能。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哮喘的发生与内源性IL-12生成不足有关。IL-12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作为免疫佐剂,均可逆转哮喘动物模型体内Th1/Th2失衡和抑制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该文综述了IL-12的生物学效应、IL-12与哮喘的关系、IL-12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IL-27由p28(IL-12p35相关多肽)和EBI3(IL-12p40相关蛋白)组成,主要是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其受体是由WSX-1/TCCR(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gp130组成。初步研究表明IL-27可能在炎症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较复杂。前期形态学和功能的研究发现,IL-12可诱导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该研究从巨噬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细胞增殖能力、周期以及凋亡四个方面探讨了IL-12诱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相关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以人源性重组IL-12 p70处理的THP-1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68和CD11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CD68+和CD11b+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多;IL-12诱导分化过程中伴有THP-1细胞生长缓慢、G1期或G1/S期细胞周期阻滞现象;IL-12处理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并伴有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及促凋亡蛋白Fas表达增加。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L-12对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以及增加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人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 IL-12)两条链p35及p40全长cDNA分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了pcDNA3/p35a,pcDNA3/p40a,pcDNA3/p35b,pcDNA3/p40b四种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苍鼠卵巢(CHO)细胞. 通过对阳性克隆的筛选鉴定,获得了稳定表达人IL-12的CHO细胞株,活性最高的一株表达量为105 U/ml.此细胞株经半年的传代培养,能够稳定地分泌IL-12.结果显示:IL-12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受到重组质粒结构、DNA整合、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等多因素的影响,IL-12两个亚基在CHO细胞中的共同表达是产生有生物活性IL-12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输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血清微量蛋白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处于CR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A化疗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输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IL-12、LDH、IFN-γ水平的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5年后生存率情况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均降低,血清IL-12、IFN-γ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输注疗法的运用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疗效,推测其机制与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的降低,及血清IL-12、IFN-γ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年来通过应用白介素-12治疗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国内外应用腺病毒携带IL-12增强抗原致敏树突细胞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探索更为可行治疗方法。方法:运用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CNKI及万方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腺病毒,IL-12,肝癌,树突细胞为关键词,检索2008-01至2012-11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标准:1)IL-12的生物学特性,在抗肿瘤过程中的免疫作用,2)应用腺病毒携带IL-12对抗肝癌治疗研究,3)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细胞对肿瘤的影响。根据纳入标准分析文献26篇。结果:通过腺病毒携带IL-12可以增强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细胞的免疫应答。并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对肿瘤产生直接抑制,有效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结论:本文通过对IL-12的生物学特征、抗肿瘤通路、作用机制及在腺病毒介导下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细胞研究进展的概述,为腺病毒携带IL-12作为肝癌的基因治疗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期待在将来应用IL-12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一定会为包括肝癌在内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主要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关,是免疫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研究探讨IL-12对编码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即刻早期基因IE1的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CMVIE1质粒DNA单独或与编码IL-12的质粒DNA共同免疫小鼠,然后用致死量病毒攻击小鼠。通过检测小鼠体内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小鼠的存活率、体重丢失率、器官中的病毒滴度等来评价IL-12对疫苗免疫的佐剂效果。结果显示,与单独疫苗免疫组相比,IE1 DNA联合IL-12 DNA免疫组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更高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能够降低器官中的病毒滴度,显著提高保护率,从而更好地抵抗病毒攻击。实验证明,IL-12能够作为巨细胞病毒IE1 DNA疫苗的佐剂,提高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IL-23、IL-12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5年4月-2011年3月经确诊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标本,对照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实验设CD病变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及对照组3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内IL-12、IL-23的表达,分析IL-23、IL-12的表达与CD的疾病临床严重程度(CDAI)和内镜下肠黏膜损伤程度(CDEIS)的相关性.结果:IL-12的表达:CD病变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对照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IL-23的表达:CD病变肠段组阳性率高于CD正常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IL-12在CD患者肠粘膜中不升高,而IL-23在CD表达明显升高,提示IL-23在CD粘膜免疫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对CD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SARS-CoV-2 Omicron BA.5和BF.7变异株感染青年人群感染前和感染后7d、14d和21d细胞因子免疫谱的动态变化,预防过度炎症反应和严重疾病的发生,采用Cytek Aurora全光谱流式细胞仪(Cytek, America)检测15例感染者在SARS-CoV-2感染前、感染后(7d、14d和21d)的血清样本中1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因子在SARS-CoV-2感染前后的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ARS-CoV-2感染青年人群细胞因子免疫谱的纵向研究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感染SARS-CoV-2后,各细胞因子与感染前相比均有显著的动态变化。IL-6、IL-17A、MIP-1β在感染后第7d显著升高,第14d和第21d逐渐下降。与感染前相比,感染后IL-2、IL-4、IL-22和IL-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一直持续至21d。与感染后IL-6的快速升高相比,TNF-α、IL-10、IFN-γ、IL-8、和RANTES在感染后缓慢升高,在第14d或第21d达到最高表达水平,提示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伴随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A-NK细胞联合IL-2和IL-12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强调联合应用可高效激活A-NK细胞,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少IL-2和IL-12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埃希菌中克隆表达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两个亚单位基因p35和p40。方法从乳腺癌患者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利用RT—PCR扩增获得了IL-12的2个亚单位基因p35和p40,分别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结果薄层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BL21(DE3)中表达的重组蛋白IL-12P35和IL-12P40分别占菌体裂解液中蛋白总量的39%和30%。结论该实验结果为IL-12在体外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科学技术评议会生物技术研究小委员会1995年11月初发表了“21世纪生物技术展望”。这项报告书中指出现在美国商业化的生物技术是以医药品为主的。指出:“21世纪必须推进农业、环境、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制造方法/生物技术方法4个领域的技术开发”。美国打算把生物技术的研究(侧重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IFN-γ、IL-12及TNF-α在脊柱结核病人血清和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和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脊柱结核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脊柱结核病人46例为实验组,椎体骨折病人48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12、TNF-α的平均浓度;病灶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FN-γ、IL-12、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血清中IFN-γ,IL-12,TNF-α平均浓度分别为26.82±7.81 pg/mL,25.93±12.84pg/mL,68.13±16.24 pg/mL,对照组血清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6.89±7.81 pg/mL,49.45±22.38 pg/mL,26.65±10.11 pg/mL;实验组病灶中IFN-γ,IL-12,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73±0.076,0.380±0.054,0.306±0.052,对照组病灶中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92±0.024,0.183±0.034,0.180±0.03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及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血清IFN-γ、IL-12浓度呈低表达,TNF-α浓度呈高表达;脊柱结核病人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表达增加;检测脊柱结核病人IFN-γ、IL-12及TNF-α血清水平含量能为其机体免疫力的状态、判断结核病情程度和进展及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A-NK细胞联合IL-2和IL-12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强调联合应用可高效激活A-NK细胞,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少IL-2和IL-12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