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南昌县向塘大队一向种植水稻,今年为了满足菜食供应,利用稻田大面积种植了蔬菜。4月上中旬这一阶段,菜栽不久,苗小细嫩,除受其他菜虫的危害外,并出现了稻象鼻虫(Echinc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的危  相似文献   

2.
黑光灯是利用主要能量的波长为3,600埃的紫外线来诱杀害虫的一种高效诱虫工具,我国各地正在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我们学习了外地经验,移植到防治金龟子上,又根据害虫特性作了一些改进,于1972-1973年在黄骅县河南大队进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竹象鼻虫主要分布于竹产区,是我国主要的竹类害虫。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培养探究竹象鼻虫的生活史。竹象鼻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枯死,成虫土茧内越冬,次年4月底至5月初出笋旺盛期出土蛀食竹笋。幼虫的形态结构和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属于典型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4.
防治粘虫、地老虎的最有利时期是在成虫发生阶段,方法是以糖蜜诱杀剂诱杀为主,但是使用糖蜜诱杀剂在大面积上应用成本太高,因此我所进行了代用剂的研究。经过较长时间试验,结果证明以“麻饼发酵液”代替“糖蜜诱杀剂”效果良好。而且诱杀作用大于糖蜜诱杀剂,制法简单,成本低廉,宜于大面积应用。 一、试验结果 在1959年7月3~7日用两种液剂进行对比,其诱杀粘虫、地老虎成虫的效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一种采集稻纵卷叶螟卵的高效简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的"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方法,并与"塑料袋收集法"和"塑料杯收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法能显著地延长了稻纵卷叶螟成蛾的寿命、提高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采用此法收集稻纵卷叶螟的卵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东北南部果树害虫调查中,发现有4种为害叶子的卷叶象鼻虫,分别加害苹果、梨、葡萄、杨树等,由于成虫的卷叶为害使叶片掉落,因此在发生较重的地区,严重的影响了被害树营养的制造与供应,造成树势衰弱,已经引起了果园工作同志们的注意。鉴于此等卷叶象鼻虫于东北过去还未见有过报导,又加分布比较普遍,并且近年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所以今将已采集到的为害果树的卷叶象鼻虫的一部份,初步加以整理介绍出来,以供从事农作物害  相似文献   

7.
瓜类性别表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9.
酸模(酸巴溜)Rumex acetosa L.(图1)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全草入药,可用以治疗皮肤病,已有多年的记载.我们发现用其治皮肤癣采用下面两种新方法,其效果尤为显著,现介绍如下.一、用酸模粘液直接涂抹法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小、轻微的皮肤癣,如头癣、花斑癣、体癣等.方法:将酸模带根挖出(最好是春天酸模刚出土不久时采,这时含粘液多,功能也较强),去掉根和地面以上茎叶部  相似文献   

10.
用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汉杰  邱同铎 《昆虫知识》1998,35(5):280-282
在设计出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后,以60、135、240、480个/km2诱杀器田间处理,看出以135个/km2诱杀器处理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在不同的虫口密度果园试验,以诱蛾量下降率、为害率和雌蛾交配率3项指标考察,该诱杀器1次挂出,在田间有效期达70~80天,取得了较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田间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且明显与棉铃虫田间实际发生的相对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控制效果较好,发生量超常大时控制效果有所降低。综合分析比较该几种复合配置诱集源处理的诱蛾量、田间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对棉铃虫有效态天敌量的影响等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中,以高压汞灯和性诱剂复配效果最好,双波灯与性诱剂的复配效果稍差。高压汞灯与性诱剂、双波灯与性诱剂复配处理区的百株卵量在160 m内分别比对照降低34.5%、28.6%。性诱剂宜设置于高压汞灯区外围80—160 m外,以形成两者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1956年8月,我们在南瓜上发现果实蝇为害相当严重,以后在其他爪类蔬菜上也检查到此虫,因此引起我们的注意。几年来在福州福建农学院魁岐农场和西湖农场的蔬菜地上断断继继进行观察,得到了一些材料,鉴于此虫为害严重。在国内文献记载较少,兹将加整理,以供参考。 一、学名及寄主植物 果实蝇属双翅目果实蝇料(Trypetidae),经陈世骧先生鉴定学名为Zeugodacus sp.,确切中名尚待拟定,作者暂时称它为瓜类果实蝇。寄主植物有:南瓜、丝瓜、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是危害瓜类作物最为严重的一种气传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synonym Podosphaera fusca)和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synonym Erysiphe cichoracearum),其中对Podosphaera xanthii的报道较为常见。主要概述了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病理特征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源生防制剂和植物源生防制剂对瓜类白粉病的防治成果,并对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象鼻虫是我区为害旱播秧苗严重的害虫之一,各县均有发生,尤以曲江、英德、从化、乳源、韶关等县较为普遍。据群众反映此虫有很久历史,不过以往早造旱播育秧很少,因此为害也不甚突出,但自1955—1956年来,技术改革进展很快,水播改旱播全区占40%,但播后受此虫为害严重的达50%,从化县旂杆乡有80亩秧苗被食去一半,英德县大镇区前进社的2000斤谷种,其中有200斤谷种也被食去一半,乳源县检查每平方尺秧苗中有20多个,其余各县赤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增产。 此虫性喜晝伏夜出,每年约有二代。第一代成虫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群集秧苗叶鞘之处,  相似文献   

15.
过去记载橡实象鼻虫的卵产于种子内,幼虫在种子内孵化,老熟幼虫由种子内钻出入土中越冬。根据我们的观察,该虫产卵在壳斗内,我们从1958年8月2日至9月22日在20株试验树上选取种子4,791粒进行解剖,均未发现卵,所发现的卵都是在壳斗内,卵为长圆形,乳白色透明。长1.5毫米左右,宽0.5毫米左右,孵化幼虫后才钻入种子内,因钻入孔很小,故很容易被看成为系成虫头管刺破产卵的痕跡,在幼虫钻入孔处如仔细观察习以看出,有幼虫食后所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16.
高粱芒蝇在广西又叫高粱杆蝇、蛀杆蝇、潜杆蝇等,是近年来高粱上新发现的大害虫,成为高粱制种、繁殖和推广的一大障碍。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教导,对该虫进行了诱杀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高粱芒蝇的卵期短,产卵期长,幼虫孵化后即钻入  相似文献   

17.
在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的研究中,如何定量地评价动物实验有效的辐射防护药,外推于人类的防护效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细胞遗传学方法即染色体畸变分析,由于畸变率和照射剂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用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作为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18.
麻葉(虫甲)(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俗称麻葉蚤,或麻跳蚤,被害的麻葉常成穿孔状以致生长不良。麻象鼻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是为害大麻和洋麻、大豆、小麦、棉花、甜菜、粟等的害蟲。这两种害蟲,在华北和东北都有,都是麻类作物的大害;尤其麻葉(虫甲)在东北为害特别猖獗,而大麻象鼻蟲则在华北为害较重。这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区195个瓜类病毒病样的鉴定结果表明,各种瓜类上的病毒为甜瓜花叶病毒(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西葫芦、笋瓜、甜瓜、南瓜以及黄瓜上,以引致花叶的MMV为主(一般占90%以上),其次是黄化皱缩病状的CMV。西瓜只有MMV;冬瓜和丝瓜则为CMV。甜瓜和西葫芦上还分离到CMV的一个新株系,西瓜可以作为以上两种病毒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瓜类植物与人体健康颜素珠(广东省广州暨南大学510632)每当夏季到来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瓜类作成的菜肴,最常见的瓜类植物有:黄瓜(CucumissativusL.)又称胡瓜,青瓜,王瓜,刺瓜;它是一种细长借助卷须攀援的草质藤本。花虽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