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李传夔 《化石》2009,(1):F0002-F0002
杨钟健(1897-1979)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长期担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及我所首任所长(1929—1979)。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德文)专著,从而在中国创立了古脊椎动物学学科。192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任副主任、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上,首届"杨钟健科学传播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王原研究员、北京自然博物馆李建军研究员、光明日报记者齐芳等三人,因在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相关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获此殊荣。杨钟健先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为学科的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知识的传  相似文献   

3.
钦琦 《化石》2007,(1):33-35
80年前,1926年11月20日,瑞典的优秀科学家,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的发现者,斯文赫定博士再次来华。他带着德国汉莎公司的资助,欲与中国学者共同商讨对中亚(即我国西北地区)的科学考察事宜。那时我国北方还处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统治之下,我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财力组织这样  相似文献   

4.
尤海鲁 《化石》2015,(2):9-14
<正>谈中国近代科学史,不能不提到一位特殊的人物——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神父。已故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1917~2008)在2003年纪念德日进来华工作80周年的题为《东西科学文化碰撞的火花》一文中称赞道:"和他同属天主教耶稣会的前辈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人那样,是一个联接东西方的黄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众不同的是,德日进的科学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是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生物产业技术》2010,(1):59-60
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捐助研究部门的今本文男教授.是基因组研究的权威,他运用Invitrogen公司提供的MultiSiteGatewayDNA克隆技术,构建了一种将2-3种cDNA同时导入活细胞的载体。由于将多个基因的表达克隆混合后,很难稳定地导入细胞内,因此人们把多种cDNA同时插入一个分子载体中.  相似文献   

6.
结合民族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和样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访谈、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评价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敖包文化和植物崇拜文化对保育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蒙古族敖包是受游牧文化保育的历史悠久的、天然的、原始的自然保护区.在鄂尔多斯高原有8个敖包的蒙古名直接反映出优势植物群落特征.鄂尔多斯蒙古族植物崇拜文化包括崇拜使用祭祀活动的植物,崇拜形状奇异、苍劲挺拔的乔木和崇拜寺庙附近的树木等3个内容.蒙古族敖包文化和树木崇拜文化在保育生物多样性中起到积极作用,她是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值得发掘、研究和借鉴的传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