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74年,本文第二、三作者从山西省采获一种蝠蚤,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兹订名和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最近检视来自西藏和新疆的一种双蚤,经对比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木文记述了1975年9月采到的角叶蚤属(Genus Ceratophyllus)一新种。由于采自共和县境内的青海南山,故命名为南山角叶蚤Ceratphyllus nanshanensis新种。 本新种在形态上较近燕角叶蚤(C.hirundinis Curtis,1826),但新种有不少独特征状,易于鉴别:(1)第Ⅷ腹板端部具12—14支成簇的鬃,其中有3-4支为亚棘鬃;(2)可动突端缘斜凹,后缘稍圆凸,端缘显著短于后缘;(3)可动突后端角有一支大鬃;(4)不动实端部无一支较大的鬃;(5)第Ⅸ腹板后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原是富于蠕形蚤的地区,世界已知的六种,除三种外,均分布青海。它们是有蹄类动物,特别是牛、羊、马鹿的害虫。最近,我们在祁连山麓又获一新种,故命名为祁连蠕形蚤Vermipsylla qilianensis。 本新种在形态特征上接近花蠕形蚤V.alakurt Schimkewitsch,1885和阿富汗的似花蠕形蚤V·perplexa Smit,1975,其鉴别特征见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纤蚤属Rhadt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一新亚属和一新种。新亚属为中华纤蚤亚属Sinorhadinopsylla subgen. nov.。新种为雷氏纤蚤Rhadinopsylla leii sp. nov.。  相似文献   

6.
贵州新蚤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子书 《昆虫学报》1974,(4):495-496
自1960年至1965年,我们在省内一些地区采得一批蚤类,其中一种系尚未被记述的新种。 贵州新蚤 Neopsylla kweichowensis新种 本新种属于新蚤属(Meopsylla)斯氏组(stevensi group)。与特新蚤(N.specialisJordan,1932)及其各亚种相近缘。经比较,本新种雄性的可动突下后缘较平直而不象特新蚤那样弧形凸出,基部的基丁质明显增厚,形成一把柄状影,其下方的膜质较薄;第Ⅸ腹板前臂近长方形,后臂的刺形鬃3个;以及第ⅤⅢ腹板后缘的形状和毛序,均有明显区别。但是,雌性的第ⅤⅡ腹板后缘的形状与Jordan氏(1932)从四川木里仅采得一只雌性标本所描述的“斯氏新蚤”N.stevensi Jordan,1932(nec Roth.1915)相近似,但本新种的上叶明显向后突出。本新种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960—1962年间,我们先后在四川省甘孜、阿坝等地区的啮齿动物体上获得新蚤属斯氏组(stevensigroup)一新种,根据其雄性可动突形态特征,订名为菱形新蚤(Neopsylla rhombosa)新种。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大锥蚤在我国南北地区不断发现,一九七二年河北省于调查工作中采到了一批大锥蚤,经鉴定研究,认为是一新种,兹记述如下。河北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hebei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我国的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 Roths.,1911),但新种的下列特征易与上述近缘蚤区别:(1)下唇须远超前足转节之端,约超半至一节;(2)抱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于1977年10月份在新疆乌苏县境检获一批蠕形蚤标本。经研究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北山羊蠕形蚤Vermipsylla ibexa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抱器体(图3)基本上呈卵圆形,不同于已知种类,下半部显宽于上半部;不动突小,鸟喙状,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60年在嘉峪关市镜铁山采得两批标本,经鉴定为双蚤属一新种,命名为镜铁山双蚤,现记述如下。镜铁山双蚤Amphipsylla jingtieshanensis,新种 本新种隶属于双蚤属schelkovnikovi组,就其形态、分布和宿主来说,比较接近矩凹双蚤(Amphipsylla schekovnikovi Wagner,1909),但新种的独有特征,特别是?,易与近缘种和双蚤属内其它成员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1959年5月从云南省保山县杨桥凹的一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体上采得一种跳蚤,经我们比较研究后,鉴定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一个新种。保山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paosh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13.
宁夏新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9月至1985年9月期间,先后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红羊乡的月亮山、马场和贺兰山林区从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体上采到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一种跳蚤。经鉴定为一新种,即以其主要产地命名为红羊新蚤Neopsylla hongyangensis,新种。鉴别特征红羊新蚤新种属于多毛蚤种团(Setosa-group),并与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Wagner,1893)接近。但以其♂第9腹板肘部腹面中央有一向后方伸出的瓶形腹小臂可立即与二齿新蚤相区别。另外,第9腹板后臂的一列刺鬃…  相似文献   

14.
在从青海采来的标本中有两种新蚤,我们认为是新种,兹记述如下。 凸新蚤Neopsylla convexa,新种 鉴别特征 凸新蚤新种属于多毛组(setosa group),与阿巴盖替新蚤(N.abagaitui Ioff,1946)很接近。其主要区别是:雄性第Ⅷ腹板后突的背缘陡斜,并无弧形浅凹,后缘及亚后缘的鬃较多。第Ⅸ腹板后臂末端有尖而明显的背突,腹缘近末端有5根长而尖的刺形鬃;阿巴盖替新蚤则有7个末端钝的淡色刺形鬃。可动突前缘形成大而圆的弧形凸,本新种即依此而命名。可动突的后缴直,后下角不圆,而该种的后缘具有浅凹。雌性第Ⅶ  相似文献   

15.
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对我国该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的一批蚤类标本中发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 1929(角叶蚤科)一个新种,从此比较少见的古北界大锥蚤又增加了一种,它对该属的区系分布和起源问题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兹记述如下: 阿坝州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abazhou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具有下列特有或组合的特征易与我国、印度、锡金和缅甸等邻邦的大  相似文献   

16.
强蚤属是小毛猬(Hylomys suillus)的特有蚤,已往只见于东洋界的印度—马来亚界,已知的3种报告自北婆罗洲和爪哇,在当地亦较为罕见。本文报告的云南强蚤Cratynius yunnanus新种不但是本属在我国的新记录,也是在亚洲大陆——中—印亚界的首次报导。 鉴别特牲 本新种与已知3种均有区别:(1)后头鬃缘鬃列下位一根变形为刺鬃(图1)。(2)前胸栉刺较多,22—23,25—26根。(3)腹部前几节背板的背缘有骨化区,较为显著(图3)。(4)抱器与莽强蚤C.audyi(Traub,1952)较接近,但可动突的最宽处在上段,而不是在中段,后下缘斜而不凸,柄突尤细长(图4)。(5)  相似文献   

17.
球副新蚤Paraneopsylla glob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深窦副新蚤(P.ioffi Tiflov,1937)的形态比较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新种第9腹板后臂前缘近端处明显前凸,后缘虽微凹但未形成深窦,端部纯圆,未形成背角;阳茎钩突除端部膜状增宽外,基部尚赘生大的球形膜状物。新种♀第7腹板端缘上叶突出比较狭小。 形态记述 头部(图1)额瘤齿状,嵌于额缘近下1/4处。下唇须约达前足基节长的3/4—4/5。额宗列3—4支宗,均较细小。眼宗列3支宗,较粗长。后头宗3列,依次为1—2、2—3、5—6支,前两列除下位宗外均较细小。 胸部(图1):前胸栉两侧共有栉刺14支,栉前有一列宗4—6支。中胸背板有两列较完整的宗,其前尚有不少小宗,颈片每侧具假宗1—3支。 部分标本后胸背板后缘有1—2个端齿。前足基节外面有宗40—50支。后足基节内面有细宗25—40支,多位于近  相似文献   

18.
在七十年代前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所动物科的同志们,从不同地区,采到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是茸足蚤属一个新种,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兹记述和讨论如下:无突茸足蚤Geusibia aprominu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具下列独有的特征:(1)受精囊头部无锥突(本种即由此命名)或只有微突;(2)Ⅶ腹板后缘具1窄而深的指状凹陷;(3)不动突骨化很深,呈细长直指状,两侧几平行;(4)可动突后缘下半段鬃少而稀;(5)Ⅷ背板为长三角形,前缘与不动突前缘之间密布20—40根粗短刺形鬃;(6)Ⅷ腹板顶端周围不  相似文献   

19.
1960年和1979年在四川有黑水县、若尔盖县铁布区及平武县采到跳蚤若干,经鉴定,发现其中有栉眼蚤属一新种及叉蚤属一新亚种,现分别记述于后。尖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Euctenophthalmus)acutilobatu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仅发现)与酷栉眼蚤C.crudelis较接近(尚未发现),但第7腹板后缘之背叶更窄而长,且其下之内凹较宽而浅。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0——一九七三年在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采集到新蚤属(NeopsyllaJordan.1903)十余种,其中一种经鉴定系一新亚种,兹命名为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essichuanxizangensis,ssp.nov.鉴别特征特新蚤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端部之亚刺鬃较少以及♀第7腹板后缘背叶端缘有深凹与贵州亚种比较相近,而与其他亚种相比则较易区别。但与贵州亚种的区别在于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自基至端逐渐变细而端尖,亚刺鬃短而骨化浅以及♀第7腹板侧鬃少(通常不多于15根)且后缘背叶之背侧小叶通常长于或约同腹侧小叶等长。亚种形态头额突约位于额缘中央稍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