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核酸致敏家兔,发现兔血清中含有直接杀伤L929细胞的细胞毒因子。就其成分进行了探讨,推测其中主要成分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可有淋巴毒素及起协同作用的少量干扰素等其他一些成分。分别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即结晶紫染色法及地~125I—UDR掺入法,计算细胞毒指数,评估结果,对两种检测手段进行了比较,染色法虽不如同位素法灵敏度高,但无放射性污染、不易保存等缺点。应用放线菌酮可以使细胞毒作用放大,便于检测到较微弱的细胞毒活性,而且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抗肿瘤免疫RNA诱生家兔,用体外细胞毒实验证明.i—RNA致敏血清对人和鼠的肿瘤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从血清中的细胞毒活性粗提液经局部和静脉注入实体瘤鼠体内,见肿瘤组织有出血、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连续注射抗菌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家兔进行连续致敏注射和诱生注射,结果证明在家兔血清中有抑制和杀伤靶细胞(L929)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出现。实验对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动态、不同i-RNA的诱生效果,对人和鼠的某些瘤细胞毒作用等做了初步研究,对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作用主要来自TNF的活性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细胞毒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得43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细胞毒活性(血清经56℃、30min灭活)。结果表明;病人血清中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升高,93%的病人细胞毒活性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白喉毒素/IL—6的高效表达及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喉毒素是由携带β噬菌体基因组的白喉杆菌产生的由53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外毒素,毒性极强,1 ̄2个分子即可灭活1个真核细胞,肿瘤细胞对它尤为敏感。在骨髓瘤、原发性肝癌等肿瘤细胞表面,IL-6受体可过度表达,利用受体与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可将细胞毒性药物定向导入肿瘤细胞。基于上述理论,用IL-6cDNA取代白喉毒素的受体结合区,构建了白喉毒素/IL-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ΔDT/IL-6。IPTG诱导后  相似文献   

7.
剑麻提取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萃取法对剑麻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处理,利用MTT法测定各提取部位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正丁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K-562、SMMC-7721和SGC-7901显示有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6、23.8和26.8μg/mL,而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溶性部位则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8.
9.
本实验用抗绿脓杆菌i-RNA致敏小鼠,用栈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检测鼠体内绿脓杆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通过电镜技术观察补体参与下的溶菌杀菌现象来间接反映体内是否有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证实i-RNA没有传递特异性体液免疫活性的能力。提示抗菌i-RNA有佐剂活性,可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砂生槐是我国西藏高原一种特有植物,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获得氯仿、95%乙醇、75%乙醇和水提取物,用琼脂扩散实验测定其抑菌活性和用MTT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表明氯仿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较强的是氯仿提取物.各种提取物显示出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效应,氯仿、95%乙醇、75%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系的LC50分别是4.5、1.4、1.9和41.7 mg/mL,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较强的成分是砂生槐种子95%乙醇提取物.这一发现为开发砂生槐这一宝贵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龙衣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各种化学及色谱技术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分别鉴定为2-羟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5-羟基-1,4-萘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2)、2,5-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3)、3,5-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4)、5,8-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5)、5-甲氧基-1,4-萘醌(5-methoxy-1,4-naphthoquinone,6)、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7)、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8)、没食子酸(gall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1)。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对HepG2细胞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0±0.6μmol/L和7.0±0.5μmol/L;2和5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IC50值分别为9.3±1.2μmol/L和2.3±0.2μmol/L。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牛角瓜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pinoresinol-4-O-[6'-O-vanilloyl]-...  相似文献   

13.
IL—18DNA免疫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将人IL-18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IL-18;将pCI-neoGAG联合pVAX1-IL-18或者pCI-neoGAG单独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同时观察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人IL-1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pVAX1-IL-18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p24抗体滴度降低(P<0.01);而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pVAX1-IL-18免疫组小鼠血清的IFN-γ升高(P<0.01);pCI-neoGAG联合pVAX1-IL-18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CI-neoGAG免疫组(P<0.01)。IL-18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18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外周白细胞中的微小RNA(mi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免疫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110例脓毒症患者以及10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中mi RNA以及Foxp3 m 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IL-10浓度,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评价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对mi RNA与白细胞总数、TNF-α、IL-10和SOF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mi 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WBC、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mi RNA表达水平以及SOFA评分、血清TNF-α和IL-10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12、-0.623、-0.432,P0.05);与WBC无显著相关性(r=0.215,P0.05)。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reg表达率和Foxp3m 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病情严重而升高,轻、中、重度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均在重度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Treg、Foxp3 m RNA及IL-10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mi RNA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的mi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同时还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度,且mi RNA参与对Treg细胞增殖的调节,在脓毒症免疫失衡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壳动物免疫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脊椎动物缺乏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不产生免疫球蛋白,但是它们有先天性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有效清除入侵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异物,保持体内外平衡。甲壳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类群,近40年来,国外广泛地开展甲壳动物免疫的研究,而国内有关报道则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新疆胀果甘草总黄酮(general flavonoids,GFs)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自制备胀果甘草GFs,通过离子阱喷雾式质谱技术分析,建立GFs组分的指纹图谱;并且对SiHa宫颈癌细胞进行GFs药物干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鉴定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获得了新疆胀果甘草GFs组分的特征性指纹图谱,提取物中GFs含量可达35.40%;发现在0~5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药物干预引起细胞活力梯度性下降,其MTT法检出的最低值为12%;在0~10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呈现梯度性上升趋势,其流式细胞仪检出的最高值为78%。结果表明新疆胀果甘草GFs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与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小鼠模型系统中,应用ELISA和~(125)IUdR释放试验分别研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RSV—i—RNA)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活性和以细胞毒活性为指标检测其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SV-i-RNA能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和提高鼠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且明显高于正常核糖核酸对照组。 RSV-i-RNA的上述作用可被RNase所阻断,但不受DNase和Pronas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免度动物,然后从免疫动物肝脾制备抗病毒i—RNA,应用ELISA和细胞毒试验分别检测二种抗病毒i—RNA的免疫活性,并在临床上观察其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肺炎的疗效。实验结果证明:二种抗病毒i—RNA都具有体液活性及细胞毒活性,可以明显地缩短患儿热程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提取DNA,用DNA免疫小鼠,观察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双歧杆菌DN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作对比研究。方法 肌肉注射提取的双歧杆菌DNA、大肠杆菌DNA,颈椎处死后,检测脾细胞的免疫功能,同时提取IEL细胞与DNA共孵育,检测它对IEL细胞的激活情况及细胞因子产生情况,以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为指标,测定小鼠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双歧杆菌DNA、大肠杆菌DNA肌肉注射后,小鼠以上两项指标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双歧杆菌DNA提高小鼠NK活性与IL-2水平程度大于大肠杆菌DNA的作用(P〈0.01)。结论 双歧杆菌DNA可快速激活NK活性,提高体内IL-2水平。其效能优于大肠杆菌DNA。  相似文献   

20.
郭焱  郭巍  张学英 《微生物学杂志》2001,21(2):51-51,55
经脂质体介导共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gag-gp120基因与IL-2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GPIL-2转染BHK-21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表达.取pGPIL-2免疫鼠脾细胞,检测pGPIL-2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活性.杀伤实验结果证明,经基因免疫获得的CTL效应细胞,可杀伤HIV-1\{CN\}嵌合基因转染的靶细胞.提示pGPIL-2可有效诱导CTL的产生,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中国流行株HIV-1核酸疫苗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