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 CD25 是调节性T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参与肿瘤免疫的调节,同时在感染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这一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特性,新近发现它亦与爱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IV进入人体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但它也同时被感染,最终由于细胞毒的作用而死亡.由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抑制作用,HIV持续的过度活化使得T细胞逐渐耗竭说明在HIV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Treg细胞可能都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却对HIV感染与爱滋病发病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此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还与HIV病毒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本文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Genentech公司透露,在Ⅰ阶段临床试验中,可溶性CD4受体和CD4为基础的免疫附着疗法未在艾滋病感染患者中获得一致的临床效果.由此,公司将把研究集中到它的第二代抗艾滋病CD4免疫附着剂或CD 4-IgG上,以防止艾滋病病毒从感染的妊娠妇女传给其胎儿.监视Genentech公司rDNA CD4产品开发的R&D有限合营组织董事会也将停止分子结合物作为HIV感染患者唯一治疗物的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动物研究证实,CD 4-IgG可穿过胎盘.Genentech已开始人类研究,包括HIV感染婴儿的安全性研究.首次Ⅰ期研究将是目前多单位正在进行的儿科学研究的延伸,还将增加HIV感染妊娠妇女的研究.第二次Ⅰ期研究将估价高剂量CD 4-IgG对感染患者的  相似文献   

3.
HIV感染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4^ T细胞的丢失在HIV感染引起免疫缺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造成CD4^ T细胞丢失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细胞凋亡可能是CD4^ T细胞丢失的一个重要因素,HIV感染以后,病毒蛋白的持续性产出导致免疫系统的持续性激活,引起Th1细胞的丢失,Th1细胞通过合成Ⅰ型细胞因子,抑制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另外,病毒蛋白或其他因素能够使CD4^ ,CD8^ T细胞和APC转化为凋亡的效应细胞,通过Fas/FasL或其他途径引起细胞凋亡,HIV感染人体后凋亡细胞不仅有CD4^ T细胞,还包括B细胞,NK细胞,粒细胞,神经细胞和单细胞,凋亡作为机体的自我防护措施,在清除感染细胞的同时,并没有抑制HIV在单细胞/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反而造成大量未感染细胞的凋亡,导致对HIV复制的失控,发展为严重的免疫缺陷,引起AIDS相关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途径将胞质蛋白和细胞器降解为小分子.从而为饥饿状态下的细胞提供能量。此外,细胞自噬还能清除入侵的病原性微生物,在天然性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不仅不能清除HIV病毒,反而有助于HIV病毒的复-a4。此外,HIV病毒蛋白似乎能够阻断细胞自噬作用.促进CD4+T淋巴细胞死亡和艾滋病的发生。简要介绍了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在HIV病毒感染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研究细胞自噬与HIV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发现治疗艾滋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基因工程靶向融合蛋白XE-TNFαm2.其中,XE为HIV/SIV辅助受体CXCR4的第二胞外域;TNFαm2是经突变改型的TNFα,其毒副作用已降低18倍,已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已有的研究表明XE-TNFαm2的功能之一是杀灭受HIV/SIV感染的细胞、但不杀伤未受HIV/SIV感染的正常细胞.探讨XE-TNFαm2可否引起细胞的凋亡,以阐明其杀伤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XE-TNFαm2只能引起受HIV/SIV感染细胞的凋亡,但不能引起未受HIV/SIV感染的正常细胞的凋亡.这一结果表明XE-TNFαm2是一种可特异杀灭受HIV/SIV感染细胞的准确靶向融合蛋白,其毒副作用己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Vpu蛋白是HIV病毒的辅助调节蛋白之一,仅存在HIV一1型病毒中。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Vpu蛋白下调CD4受体的表达,调节Pr55^gag蛋白的核定位影响病毒的装配,细胞膜上类似离子通道作用促进子代病毒颗粒的释放。该文介绍Vpu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CD4^+CD25^+是调节性T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参与肿瘤免疫的调节,同时在感染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这一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特性,新近发现它亦与爱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IV进入人体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但它也同时被感染,最终由于细胞毒的作用而死亡。由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抑制作用,HIV持续的过度活化使得T细胞逐渐耗竭说明在HIV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Treg细胞可能都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却对HIV感染与爱滋病发病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此外,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还与HIV病毒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期不同的研究分别证明HIV蛋白Nef下调宿主细胞表面受体CD4的表达,以及Nef与宿主细胞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hnRNPK)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提出了两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1)hnRNPK是否参与调节细胞表面CD4的表达?(2)Nef是否通过hnRNPK调节细胞表面CD4的表达?方法:利用半体外GST-pulldown技术验证Nef与hnRNPK存在相互作用。通过瞬时转染的方式将HIV-1Nef表达在He La-CD4细胞里,同时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hnRNPK,最后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4的表达水平。结果:(1)GST-pulldown结果验证了Nef与hnRNPK存在相互作用;(2)Nef的表达使细胞表面CD4水平下降约75%;(3)不管是否有Nef,hnRNPK的敲低都使细胞表面CD4表达水平明显下降(50%);同样的,Nef下调CD4的作用也不受hnRNPK敲低的影响。结论:(1)hnRNPK与Nef相互作用;(2)hnRNPK有利于细胞表面CD4的表达,其与Nef的下调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Nef对CD4的下调作用可能涉及有其他因素参与的复杂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及绝对数量;采用共同培养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HCs(P<0.01),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下降,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成反比;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变化;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在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68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PPD)试验。结果在HIV感染者总体、CD4<200/μl和CD4>200/μl各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7.65%、44.44%和70.69%,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1.18%、11.11%和46.55%,其中在HIV感染者总体及CD4>200/μl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均高于PPD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TSPOT检测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低于CD4>200/μ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远低于CD4>200/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检测在我国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尤其是在CD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感染人群中,阳性率高于目前常用的PPD试验。PPD试验阳性率受CD4细胞计数水平的显著影响,而T SPOT检测不首次此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HIV是由病毒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形成的一个蛋白质外壳包绕着内部的核蛋白复合体所构成。HIV-1的CA在病毒的组装和成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病毒传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衣壳的结构和稳定性,因此,衣壳蛋白成为潜在的抗HIV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慧  朱丽影  迟立君  刘畅  颜炳柱 《生物磁学》2012,(21):4031-4035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1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0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及绝对数量;采用共同培养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D25十FoxP3+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下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HCs(P〈O.01),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下降,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成反比;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变化;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CD4+)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艾滋病病毒进入CD4+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和CCR5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对这些蛋白质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认识,从破坏病毒与细胞的融合入手,设计新型的抗艾滋药物及疫苗,已成为目前药物开发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艾滋病患者CD8+T细胞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在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艾滋病病人(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中各抽取30例,另以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取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CD28分子和磷酸化Smad2/3蛋白(p-Smad2/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TGF-β1、IFN-γ和TNF-α。健康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CD8+CD28+双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7.75%、47.40%和36.20%(中位数),AIDS病人低于正常人和HIV感染者(P0.05);p-Smad2/3阳性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9.15%、55.60%和60.60%(中位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低于健康人(P0.05);血浆TNF-α分别为(147.92±1.47)pg/mL、(60.04±1.78)pg/mL和(54.43±2.03)pg/mL,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低于健康人(P0.05);血浆TGF-β1和IFN-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艾滋病患者CD8+T细胞的异常激活与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IAID)(Bethesda, MD)的研究者说,一种叫作"fusin"的表面蛋白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寻找的协同因子。该因子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所必需。只表达CD4(HIV的原始靶子)的细胞并不被HIV感染,这是许多年前就明了的事实,然而,正是Edward Berger及其在NIAID的同事们所做的冗长乏味的工作发现了找寻已久的、使HIV进入细胞的协同因子。HIV研究圈内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同性恋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CD4+CD25hi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Th17/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失衡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选取5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另有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水平。结果表明,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35vs1.42±0.86,P<0.001),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15±2.12vs4.50±0.76,P<0.001),导致HIV感染者中Th17/Treg比例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0.12±0.07vs0.31±0.17,P<0.001)。研究还发现,Th17/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r=0.371,P<0.05),与病毒载量不相关;Treg/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402,P<0.05;r=0.447,P<0.001)。此外,Th17/Treg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r=0.525,P<0.001;r=-0.318,P<0.05)。结果提示,HIV感染中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可能在HIV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CD4为基础制成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有可能遇到麻烦.几项研究表明,CD4与HIV-Ⅰ之间在体外的亲合性比体内强,从而令人怀疑CD4药物是否有效,并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CD4分子也许只不过是HIV病毒进入细胞的几种途径之一. 据加州大学医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的DavidHo报道,初期临床研究表明HIV浓度并不随Biogen的可溶性CD4浓度增高而下降,之后,又进行了一些研究.这些补充实验表明,Biogen的可溶性CD4产品、其它可溶性CD4产品以及CD4-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0.
正HIV-1相关肾病是一种能够在未合适地利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加以治疗的非洲裔HIV阳性患者体内产生的肾病。尽管经过多年的广泛研究,人们仍不清楚来自HIV阳性患者的并不表达主要的HIV-1 CD4受体的肾上皮细胞是如何被HIV-1感染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机制来解释HIV-1如何可能感染这些细胞。相关研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