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和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Ⅳ、V级的患者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部分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预后仍较差。目前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临床治疗指导规范或临床路径,其中是在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而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又存在手术时机的问题,并且随着显微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熟以及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对于患者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已成为近年来的争议热点,所以如何对这部分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而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必须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9,(3)
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导致囊性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患者往往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障碍。随着我国微创事业不断发展,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应用和介入栓塞治疗成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常见治疗措施。但该病术后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对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2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直径、手术时机及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可能导致肺感染的因素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Hunt-Hess分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为吸烟和Hunt-Hess分级。结论:吸烟、高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基术的治疗效果,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情况。方法:选取1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观察不同的栓塞材料(电解可脱弹簧圈、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术中血管的痉挛程度(轻、中、重)对栓塞程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06例病人,按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率,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栓塞术的预后效果。结果:动脉瘤栓塞体积比VER〉25%和VER〈25%两组间进行比较,不同血管痉挛情况下和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比较VER〉25%和VER〈25%两组的再出血率也有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在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对评价动脉瘤栓塞术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颅内 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情况。方法:选取1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 25%和 VER<25%两组,观察不同的栓塞材料(电解可脱弹簧圈、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术中血管的痉挛程度(轻、中、重)对栓塞程度的影 响;术后随访106 例病人,按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 25%和VER<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率,用动脉 瘤栓塞体积比评价栓塞术的预后效果。结果:动脉瘤栓塞体积比VER≥ 25%和VER<25%两组间进行比较,不同血管痉挛情况下 和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比较VER≥ 25%和VER<25%两组 的再出血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在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痉挛 情况、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对评价动脉瘤栓塞术的预 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脑动脉瘤,及时进行脑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行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对住院患者进行术前整体状况评估。影像学检查主要记录动脉瘤的位置、瘤体长度和瘤颈宽度,测量其长宽比例。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观察各种介入治疗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9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44例、女53例,男性平均年龄51.3岁,女性平均年龄46.7岁,男女共同平均年龄48.7岁。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及其附近动脉瘤51个,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29个,大脑中动脉11个,椎-基底动脉系统6个,所用到的栓塞材料包括各种弹簧圈、颅内支架、不可脱球囊等。97例中15例出现并发症(15.5%),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3例,血栓形成或血栓性栓塞5例,3例死亡。结论: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过程中最主要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栓塞和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术前评估、术中谨慎操作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能够降低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颅内动脉瘤和AVM入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VM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各32例。将样本切片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记录染色位置、染色强度,计算阳性指数。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和HuntHess分级中VEGF表达水平差异,分析AVM患者在不同直径、年龄段、Spetzler分级中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颅内动脉瘤患者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VEGF表达差异显著(P0.05)。AVM中动脉VEGF的阳性率显著低于静脉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M患者在不同Spetzler分级、不同直径及不同年龄段中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表达在AVM患者的静脉和动脉中存在差异,与颅内动脉瘤年龄及AVM大小、年龄无相关性,VEGF不能作为颅内动脉瘤和AVM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特征,血管内介入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应并发症,讨论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回顾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治疗的71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数据及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既往史;性别、年龄、民族;头痛、恶心、头晕、意识障碍、呕吐等临床症状;入院检查Hunt-Hess等级,改良的Fisher等级、动脉瘤数目、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形态、入、出院的mRS预后评估等级、造影复查及手术后动脉瘤栓塞的程度Raymond等级等,对以上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出院时mRS评分值在0~2分之间的患者占总数的87.4%,入/出院时mRS的评分值存在明显差异(χ~2=12.06;p=0.001);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栓塞术具有有效性(χ~2=8.15;p=0.017)。颅内后循环能达到完全栓塞效果,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再次出血及复发率,因此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又有疗效的治疗手段。与介入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包括术中药物的选择、术中血压血、管内操作时间以及脑组织缺血时间等。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CA)是由于脑血管局部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世界2%的人口患有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总病死率约为40~50%,早期诊断ICA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多层螺旋CT、MRI及DSA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本文就CT以及MRI功能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2日~2020年12月15日收治的6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开展头颅CTA检查、MR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头颅CTA和头颅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此外,对比头颅CTA和头颅MRA诊断不同分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结果:DAS检查结果显示确诊动脉瘤患者48例,共检出动脉瘤74个,CTA检出动脉瘤65个,MRA检出动脉瘤51个,CTA动脉瘤检出率高于MRA检出率(均P<0.05)。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4.20%(65/69)、60.00%(3/5)、91.89%(68/74),均高于MRA的82.26%(51/62)、41.67%(5/12)、75.68%(56/74)(均P<0.05)。CTA诊断1级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为13.85%(9/65),高于MRA的7.84%(4/51)(P<0.05)。各种检查方式诊断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MRA,可提高对小直径肿瘤的检出率。然而,MRA具有无辐射、检测费用少、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实际工作中可综合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A组40例和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B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住院费用及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氧饱和度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值,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5,P=0.473)。A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B组患者(t=17.732,P=0.000);A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RP、IL-1β、IL-6、TNF-α的水平高于B组(t=10.580、12.904、9.355、19.176,P均=0.000);A组患者术后脑氧饱和度水平低于B组(t=2.113,P=0.019),两组ADL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1,P=0.115);A组术中再破裂、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x~2=4.817、5.383,P=0.028、0.020)。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合率与血管内栓塞术无明显差异,住院费用更低,但对目标血管的刺激较大,可能存在术中再破裂、脑血管痉挛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Innova 3100平板血管造影机对4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正、侧位2D DSA,进一步对感兴趣血管行3D DSA,通过容积再现(VR)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 3D DSA检出39例动脉瘤患者,47枚动脉瘤,2D DSA检出31例动脉瘤患者,35枚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长、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D DSA出现假阳性动脉瘤3枚,假阴性动脉瘤15枚,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85.2%;3D DSA没有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动脉瘤,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尺寸及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的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2D DSA。结论 3D DSA作为脑动脉造影中2D DSA的进一步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在显示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在传统三维重建的基础上,进行双容积重建技术处理,并将他们的影像及病例资料加以整理,综合评定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共发现56枚动脉瘤,动脉瘤在颅内分布以后交通支及大脑中动脉最多,分别占30.36%和21.43%;通过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以完全栓塞所占的比例最大,占71.43%,其次为几乎完全栓塞,占21.43%,以基本栓塞所占比例最小,占7.14%;经图像及数据分析发现,动脉瘤最大径在6~10 mm范围所占比例最大,为55.36%,■5 mm次之,占30.36%。■22 mm所占比例最小,为5.35%。结论:双容积重建技术在血管内栓塞术中及术后复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准确地显示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11 例锁骨下动脉瘤,其中7 例真性动脉瘤4 例假性动脉瘤,均采用覆 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1 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共置入覆膜支架12 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 愈出院。经平均32.5 个月随访,全部患者无明显内漏发生,无动脉瘤复发,除3 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内轻度狭窄(<30%)外,余介 入治疗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流均通畅。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方式,为提高动脉瘤夹闭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行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2.12±6.22)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9.21±7.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5,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管介入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5例,在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天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并3D重建和颅脑CT平扫.首次DSA结果阴性者于2-8周行二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115例中83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87个,9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23例首次造影阴性.但23颅脑CT显示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局限于一个脑池或脑叶内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CT阴性1例.二次造影后在16例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3例.结论: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首次造影高度怀疑动脉瘤的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二次造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总共夹闭动脉瘤53个,术后患者Glasgow分级情况显示其中1级35例(72.92%),2级6例(12.5%),3级4例(8.33%),4级2例(4.17%),5级1例(2.08%);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显微手术进行早期手术可减少血管瘤破裂的几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超早期高级别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就诊我科的32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其中,Hunt-Hess分级IV级15例,V级17例。结果:32例患者经CTA或DSA检查动脉瘤完全夹闭。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预后良好7例(21.9%),重残9例(28.1%),极差16例(50%)。结论:超早期显微夹闭手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细致、严谨、专业的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取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59例(A组)及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78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Raymond分级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及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肺炎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后P=1)。术后1月内及术后12个月随访GOS评分,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及术后12个月随访Raymond分级,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少,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基础上应用自膨式支架辅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