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白质组研究是近年兴起的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标志之一。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是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本文简要综述了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组是指某一物种、个体、器官、组织、细胞乃至体液在精确控制其环境条件之下,特定时刻的全部蛋白质表达图谱。继基因组之后,综的研究即将成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组研究中常用分离分析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双向凝胶电泳是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大量蛋白质组分,提供足够分离空间的比较成熟的方法。各种分离技术的连用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将是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蛋白质组”(proteome)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iams等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1]。今后生命科学的重点将是在蛋白质组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活动规律。尽管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至今只不过四年时间,但它的...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及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把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基本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的样品制备和分离、蛋白质的检测、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的鉴定以及蛋白质数据库构建等,并就蛋白质鉴定的常用方法如氨基酸组成分析方法、蛋白质末端序列分析、肽质量指纹谱作了详细阐述.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最新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对生命过程的认识。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例如二维凝胶电泳、质谱、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片、表面等离子共振和生物信息学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蛋白质组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蛋白质组的研究主要是先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等方法分离蛋白质,然后用质谱等技术进行鉴定。它是后基因组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将会推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已在生物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的前沿和研究热点。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等。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各种分析技术的连用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将是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2-DE技术中疏水性和碱性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向凝胶电泳(2-DE)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等特点,已被广泛地用于蛋白质组的分离.但是它在分离疏水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时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疏水性与碱性蛋白质在全蛋白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标瞄准这些蛋白质,并且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用亚细胞预分离技术,顺序提取法等方法来富集疏水性蛋白质,用一些新的有效的增溶剂如硫脲,ASB一14等来改善疏水性蛋白质的溶解,应用这些技术2一DE可分辨出总平均疏水值达O.80的蛋白质;在碱性蛋白质分离方面,通过等电聚焦预处理,使用窄pH梯度胶条等大大地改善了碱性蛋白质在2-DE中的分离,能分辨出等电点达11.7的蛋白质.现对2-DE技术中疏水性和碱性蛋白质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种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定位编码基因、确定编码基因结构是基因组注释的基本任务,然而以往的基因组注释方法主要依赖于DNA及RNA序列信息.为了更加精确地解读完成测序的基因组,我们需要整合多种类型的组学数据进行基因组注释.近年来,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已经发展成熟,实现了对蛋白质组的高覆盖,使得利用串联质谱数据进行基因组注释成为可能.串联质谱数据一方面可以对已注释的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另一方面还可以校正原注释基因,进而发现新基因,实现对基因组序列的重新注释.这正是当前进展较快的蛋白质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利用该方法系统地注释已完成测序的基因组已成为解读基因组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而其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则是蛋白质组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对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双向凝胶电泳、色谱和质谱等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本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探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Ehebauer MT  Wilmanns M 《Proteomics》2011,11(15):3128-313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a highly infectious pathogen that is still responsible for millions of deaths annually. Effectively treating this disease typically requires a course of antibiotics, most of which were developed decades ago. These drugs are, however, not effective against persistent tubercle bacilli and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stains threatens to make many of them obsole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drug targets, a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tential drugs,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Both proteom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have important roles to play in this process, the former as a means of identifying promising drug targets and the latter allowing understanding of protein function and protein-drug interactions at atomic resolu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M. tuberculosis protein structures has been a goal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the last decade, who have aimed to supply a large amount of structural data that can be used in structure-based approache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sign. Only since the genome sequence of M. tuberculosis has been available has the determina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tuberculosis protein structures been possible. Currently,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8.5% of all the pathogen's protein-encoding ORF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is review, we look at the progress made in determining the M. tuberculosis structural proteome and the impact this has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new drugs, as well as the discovery of the function of crucial mycobaterial proteins.  相似文献   

12.
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历史很长,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但仅局限于传统的方法研究某个昆虫单个基因的功能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RNAi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在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以生物信息学在几丁质酶家族基因鉴定和分类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利用RNAi技术分析几丁质酶不同家族成员在赤拟谷盗和褐飞虱两种昆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比较分析,对全面认识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功能和作用机理,并利用几丁质酶基因防治害虫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现有抗真菌药物由于抗菌谱有限、副作用大等原因,致使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基于新靶点的抗真菌药物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E1210和D11?2040)、抑制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信号通路的药物(如KP?372?1、17?AAG、Mycograb)、靶向真菌毒力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如C7、213 Bi?18B7、188 Re?18B7)、激活宿主免疫系统的疫苗[如PEV7和β?( Man)3?Fba?TT]等,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是一种以细菌为宿主的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的病毒,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的长足发展,藉助噬菌体的基本特性创立和发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此项技术将外源肽或蛋白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利用这项技术制作的疫苗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高、免疫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新型疫苗的研制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优势、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工具,已逐渐应用于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生物条形码技术通过构建"纳米金颗粒-目标物-磁纳米颗粒"三明治结构,利用磁场作用,将结合在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大量相同序列的寡聚核苷酸洗脱下来,并进一步放大信号,实现对目标物的间接或直接检测.本文介绍了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一欧  宝颖  马华峥  伊宗裔  周卓  魏文胜 《遗传》2018,40(10):900-915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的基因组及其转录产物进行定点修饰或者修改的技术,早期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归巢内切酶、锌指核酸内切酶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近年来,以CRISPR/Cas9系统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使基因编辑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得以迅速拓展。本文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在基因编辑机制研究及技术发展、基因编辑动植物模型构建、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点,而植物蛋白质组是此研究领域的一块奇葩。这主要归功于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的成就。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大豆、水稻、大麦、小麦、玉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最后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种子寿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影响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决定种子寿命的生理机制以及种子寿命的预测等方面概述了种子寿命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种子贮藏和种子寿命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Pannexin通道蛋白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nnexin基因是2000年发现的缝隙连接蛋白家族新成员。目前研究表明,Pannexin蛋白(Px)可以在细胞膜上组成半通道或在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通道,介导细胞内ATP释放、细胞间钙波传递、味觉感受、血管血流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Px参与炎症、肿瘤、脑缺血、癫痫以及心衰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随着Pannexin研究领域的深入,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更多重大功能将被阐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