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09,(23):I0001-I0001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网站8月13日发布新闻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调控人类睡眠时间的第一个基因。该发现为揭示人类睡眠谜团打开了一扇窗户。无疑将对未来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1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0,(16):I0002-I0003
8月22日,中国医学专家王立东在食管癌易发基因研究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上称,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这为食管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发现。8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09,(16):I0004-I0004
香港大学8月1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磷酸抗原类药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对抗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等3种病毒。新疗法也可避免抗药性和病毒变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锋 《人类学学报》2010,29(4):430-430
<正>2010年8月12日的《Nature》杂志,刊登了德国马普协会莱比锡人类进化研究所的考古学家Shannon P.McPherron等学者撰写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发现于非洲埃塞俄比亚Dikika  相似文献   

5.
<正>来自加州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蓝藻的分裂受类似人类睡眠周期的生物钟调节.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睡眠,但它们在24h内会有一个从活跃到静息的循环.蓝藻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在白天格外活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09,(23):I0004-I0004
香港大学8月1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磷酸抗原类药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对抗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等3种病毒。新疗法也可避免抗药性和病毒变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在人类生存和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对恐惧记忆巩固过程产生影响,然而睡眠剥夺影响恐惧记忆巩固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探究睡眠剥夺影响恐惧记忆巩固的认知神经基础.行为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睡眠剥夺组在恐惧习得过程中有更大的主观恐惧和皮肤电反应;脑成像结果发现,恐惧记忆巩固中,睡眠剥夺组增强了杏仁核的活动,减弱了腹内侧前额叶的活动;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睡眠剥夺组杏仁核活动变化程度与个体恐惧习得效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控制组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变化程度与个体恐惧习得效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可能削弱了恐惧记忆巩固过程中腹内侧前额叶对杏仁核自上而下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果蝇的睡眠活动具有生物节律性,可受到基因的调控.为了寻找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本研究对与果蝇睡眠时间相关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方法]选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缺失系5601,8904,7061,7146,27327,669,8103,691,9697,24416,26525,5411,3096,5877和7682的7日龄成虫和野生CS品系7日龄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器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DAMS),记录果蝇的睡眠时间,累计计算24h内果蝇睡眠时间,将测得的各品系果蝇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野生型CS品系7日龄成虫相比,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的5601品系7日龄成虫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提供数据支持,进而为研究人类睡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张可兴  李廷利 《昆虫学报》2012,55(4):371-375
【目的】果蝇的睡眠活动具有生物节律性, 可受到基因的调控。为了寻找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 本研究对与果蝇睡眠时间相关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方法】选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缺失系5601, 8904, 7061, 7146, 27327, 669, 8103, 691, 9697, 24416, 26525, 5411, 3096, 5877和7682的7日龄成虫和野生CS品系7日龄成虫为研究对象, 利用果蝇活动监测器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 DAMS), 记录果蝇的睡眠时间, 累计计算24 h内果蝇睡眠时间, 将测得的各品系果蝇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野生型CS品系7日龄成虫相比, 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的 5601品系7日龄成虫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提供数据支持, 进而为研究人类睡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人类虽然对睡眠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至今对睡眠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今年3月21日是第四个"世界睡眠日",现在无论儿童、青壮年还是中年人,睡眠障碍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种情况就更严重得多。如何睡个好觉,对许多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13,(19):I0003-I0003
睡眠不好会让人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但睡眠不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好或许还会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冰岛大学研究人员5月7日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期刊上报告说,睡眠问题损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比如,此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好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睡眠问题与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王明辉 《人类学学报》2015,34(1):137-137
经中国考古学会批准,"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于8月14日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成立。2014年8月14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参加并见证了"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Guo Q  Li QY  Wan HY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47-149
昼夜节律是生物以24小时左右为基本时间单位而发生的生理、行为的周期变化。人类血压、体温、激素分泌等都存在昼夜节律,调节人类的基本活动。研究发现,人类的呼吸功能存在日间和夜间的差异。那么,呼吸是否也存在昼夜节律?呼吸的昼夜节律是否受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覃永安 《蛇志》2012,24(1):75-76
眼镜蛇咬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急性生物中毒性疾病。我院2011年8月24日收治了1例眼镜蛇咬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岁,2011年8月24日8时不慎被眼镜蛇咬伤右手3h急诊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当天11时被眼镜蛇咬伤右手背后,右手背疼痛、红肿、瘀血斑和血疱,无恶寒、发热等不适,食欲正常,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8):I0001-I0003
[科研中国SciEI.com整理]新浪科技2006年8月2日报道:有人说人类已经停止进化了,有人说人类进化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孰是孰非,看看科学家们的争论吧。  相似文献   

16.
影响野生型Canton S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方法选择野生型CantonS果蝇为实验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DAMS),以5min为单位自动统计一次果蝇活动次数,若5min内活动次数为零,认为果蝇处于睡眠状态,计为果蝇的睡眠时间,累积计算果蝇24h睡眠总时间为指标,分别观察了日龄(7日龄)相同,而性别不同和性别(雌性)相同,而日龄(2,7,12,17,22,27和32日龄)不同果蝇的24h睡眠总时间。结果①同一日龄(7日龄)不同性别的果蝇之间白天(12h)及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的长短存在着显著差异。雌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短于雄果蝇,而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长于雄果蝇。雌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夜间平均睡眠时间(P0.05);而雄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与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基本持平。②同一性别(雌性)不同日龄的果蝇,随着日龄的增加,其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27日龄的果蝇睡眠时间减少相对明显,32日龄果蝇的睡眠时间有所恢复,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27日龄果蝇的夜间平均睡眠时间有所减少,32日龄果蝇的夜间平均睡眠时间相对有所恢复,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与日龄等生理因素对果蝇24h睡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05,(10):8-8
"人类是什么?"对于这一简单却又颇具哲学意味的话题,人类目前能回答的部分并不多。不过科学家开始另辟蹊径,希望从黑猩猩这一人类的亲戚身上,找到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意义上的回答。一个国际科研小组8月31日宣布,他们初步完成了黑猩猩基因组序列草图与人类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09,(15):I0001-I0002
德美两国科学家近日在X染色体上发现某个遗传突变。可能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现艾滋病的进程较缓。这是首次在性染色体上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遗传突变。研究论文8月14日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该项研究由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遗传学家RomanSiddiqui领导。研究人员在93名感染HIV的欧洲血统女性中发现,其中16位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单核苷多态(SNP)、进一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睡眠,前文(见《化石》1990—3期:“人类睡眠之谜”)已作过一些介绍。其实,睡眠之谜还远未揭开,而且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是怎样发生的?诸如此类的简单大问题,就连学者和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人类对于睡眠的研究和探索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坚持不懈的热情与努力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展示给我们的前景是极为可观的。一、从阴阳消长到本能适应受古代哲学和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曾试图从阴阳平衡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睡眠现象,提出过阴阳睡眠学说。认为“天”有昼夜(阴阳),人有阴阳(人体昼夜),人通过觉醒与睡眠之态与日月阴阳相应和协调一致,以达到阴阳消长平衡。如《灵枢·口问篇》中就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之说,并认为如此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共阴阳,则有益于健康。否则,若阴阳(昼夜)失调,睡眠异常,“昼不精,夜不瞑”,不利于健康。可见,古人是强调日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I0004-I0005
physorg网站2007年8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对于对抗肿瘤、病毒和细菌感染等很重要的人类免疫蛋白属于古老且致命的毒素种类,科学家过去一直认为它们只存在于细菌中。这种被称为穿孔素(perforins)的蛋白和造成炭瘴热、猩红热等的细菌毒素类似。得到以上发现的是Monash大学生物医学系的James Whisstock教授和Michelle Dunstone博士领导的小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