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胞饮突是种植窗期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膜顶端出现的大而平滑的膜突起.近年胞饮突被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标志性结构.其功能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囊胚与子宫内膜的黏附反应.本文就胞饮突的形态、功能及与其他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系由于体内复杂的内分泌和代谢环境影响了子宫内膜稳态,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造成患者生育力减弱和不良妊娠结局.通过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与正常生育力妇女增生期、分泌早、中、晚期子宫内膜中MUC16的相对表达量,本文探讨MUC16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关系,为临床上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PCOS患者的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提供一条新的可能途径.方法:选择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生育力妇女增生期、分泌早、中、晚期子宫内膜各2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16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1)MUC16在月经周期各期均有表达,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2)PCOS组MUC16的表达较分泌中期组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2)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MUC16表达异常可能使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推测其与胚胎不能正常着床或着床后发育不良、导致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系由于体内复杂的内分泌和代谢环境影响了子宫内膜稳态,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造成患者生育力减弱和不良妊娠结局。通过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与正常生育力妇女增生期、分泌早、中、晚期子宫内膜中MUC16的相对表达量,本文探讨MUC16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关系,为临床上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PCOS患者的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提供一条新的可能途径。方法:选择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生育力妇女增生期、分泌早、中、晚期子宫内膜各2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16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1)MUC16在月经周期各期均有表达,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2)PCOS组MUC16的表达较分泌中期组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2)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MUC16表达异常可能使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推测其与胚胎不能正常着床或着床后发育不良、导致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复苏胚胎移植的R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组(A组,38例)、安慰针刺组(B组,34例)及空白对照组(C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于治疗前后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学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阻力指数(RI),比较三组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大于治疗前及B组、C组,VFI、FI高于治疗前及B组、C组,RI低于治疗前及B组、C组(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胚胎着床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RIF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5.
何玉婷  吴润香 《蛇志》2022,(4):516-520
目的 观察温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改善辅助生殖技术(ARF)中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ARF的不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联合中药(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行ARF。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子宫内膜形态,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H、FSH、E2、P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PI、RI均有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升高,治疗组的PI、RI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及形态均有改善,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种植成功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6.
着床期家兔子宫内膜糖蛋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寿胎丸提高子宫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改善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y hyperstimulation,COH)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寿胎丸(低、中、高剂量)组,用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尿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构建COH大鼠模型,寿胎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2.5、5和10 g/ kg/d寿胎丸灌胃。流式检测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Uterine dendritic call,uDC)表面特异性标记蛋白OX-62。Western blot检测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X-62阳性表达率降低,CD34和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低、中、高剂量组OX-62阳性表达率上升,CD34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寿胎丸提高子宫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改善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胚泡着床期间的变化,以及与胚泡表面阶段特异性Le^y抗原出现的关系,应用对Le^y寡糖特的AH-6单抗为探针,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酶标染色,观察了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未孕及着床前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均含Le^y糖蛋白Mr50~200kD,未孕内膜的含量明显高于着床期间的样品;(2)在着床日(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金凤丸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0月接诊的185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5)和对照组(n=90)。对照组采用金凤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_2)、胰岛素(INS)、子宫内膜厚度、孕激素(P)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T、E_2、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获卵数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受精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金凤丸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应用Affymetrix U133A2.0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正常志愿者、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阻塞三者在胚泡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基因的差异表达.正常样本与积水样本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588个。正常样本与阻塞样本180个,积水样本与阻塞样本750个,三者均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28个.该结果表明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低妊娠率可能与其容受性受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动态调节体内葡萄糖含量以维持细胞内变化的能量需求。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 (Akt)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体转位以促进糖原合成,也可抑制糖异生以降低血糖。而子宫内膜糖代谢有其特殊性,不发生糖异生,尚未被利用的葡萄糖均以糖原形式储存。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除受经典糖代谢激素调控外,还受卵巢激素调控。子宫内膜在着床窗口期发生的与着床有关的功能活动都需要葡萄糖供给能量。着床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在着床窗口期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增加的能量需求,保证胚胎着床的顺利进行。糖尿病时子宫内膜糖原代谢受损,糖原合成或分解异常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早期流产。本文就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胚胎着床的研究及不孕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和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两类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以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种植或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EMT患者的EP发生率攀升,EP患者合并EMT的风险也增加,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与潜在的关联机制。尽管EMT和E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研究表明,EMT和EP的发生可能与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失衡、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细胞因子的表达、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系统失调、氧化应激、微生物群紊乱、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两者共有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彼此的疾病进程,从而在临床治疗上显示出消极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EMT和E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二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4月期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50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ERT技术分为ERT组(n=78,接受ERT技术)和无ERT组(n=72,未接受ERT技术)。按照反复种植失败患者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临床妊娠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异位妊娠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ERT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无ERT组,移植日内膜厚度大于无ERT组,移植胚胎数少于无ERT组,流产率低于无ERT组(P<0.05)。所有患者按照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n=85)和未临床妊娠组(n=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妊娠与年龄、移植胚胎类别、移植胚胎数量、总周期数、FSH、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有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胚胎冷冻保存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FSH偏高是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而移植胚胎类别为囊胚、移植胚胎数量偏多是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RT技术用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FET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年龄、FSH、移植胚胎类别、移植胚胎数量是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内膜间质构成,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子宫内膜息肉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量增多、不孕、绝经后出血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多数属良性病变,但其可恶变性已经被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传统观点认为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有关,属慢性炎症范畴,即为生物致炎因子及长期反复机械性刺激所致的反应性增生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可能与激素调控下增殖与凋亡失衡相关。近来随着宫腔镜检查技术的推广及激素补充治疗人数的增多,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渐增加,加之经刮宫或电切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因此,子宫内膜息肉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肥胖型PCOS患者2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糖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空腹血糖(FPG)]。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4%(129/140),高于对照组的80.71%(113/140)(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BMI、腰臀比、PI、RI、LH、FSH、TC、LDL-C、TG、FPG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HDL-C、E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可降低患者体质量,调节性激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糖脂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不孕不育的有效治疗手段。子宫内膜作为“土壤”,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是胚胎成功植入、健康发育的关键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近年来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础研究相应地极大促进了临床诊断流程和治疗路径的迭代。该文从子宫内膜在周期性修复、微生态平衡和胚胎着床中的生理功能出发,聚焦损伤、感染、非生理水平激素影响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病理因素及其相应诊疗措施,关注与子宫内膜相关的辅助生殖后妊娠期并发症和子代健康,从子宫内膜的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新角度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LongSAGE文库构建原理,先后经子宫内膜总RNA提取、cDNA合成、130bp双标签的产生、PCR扩增、34bp双标签形成、连接成串联体、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等相关步骤构建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经证实所构建文库的阳性克隆率达100%,克隆中插入的串联体长度介于400 ̄500bp之间,成功构建了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解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胚泡着床期间的变化,以及与胚泡表面阶段特异性Le~y抗原出现的关系,应用对Le~y寡糖特异的AH-6单抗为探针,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酶标染色,观察了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未孕及着床前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均含Le~y糖蛋白Mr50~200kD),未孕内膜的含量明显高于着床期间的样品;(2)在着床日(D4)样品可见微量16kD的Le~y糖蛋白条带;(3)未孕至D4的子宫内膜均有Le~y糖蛋白分泌至宫腔,但呈渐减趋势,未孕样品Le~y糖蛋白主要为分泌型,而D4样品Le~y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腔液含量很少;结果提示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间具有含量、组成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胚泡着床以及胚泡在宫腔内其表面Le~y糖抗原转为阳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孙永成  王锋  赵雪萍  许丹 《四川动物》2007,26(1):235-238
胚胎移植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胚胎着床。着床是一个高度协调的事件,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主要有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