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远期疗效欠佳,对于肢体严重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截肢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 ADSCs)作为再生医学用于治疗下肢缺血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ADSCs 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病良性终末期表现。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肝脏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受供体肝脏来源限制,且费用昂贵。近年来开展的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为肝硬化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BMSCs主要包括造型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可塑性,体外通过生长因子,体内利用特定微环境均可诱导BMSCs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亦表明,BMSCs具有来源丰富、费用低廉、损伤小、自体移植不栓塞、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治疗肝病带来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本文就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移植途径以及在肝脏内定居、迁移和分化机制的示踪观察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从事肝病研究的同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BMSCs移植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的描述,展示BMSCs在肝硬化治疗方面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传统治疗和外科治疗在临床上亦有诸多局限性,随着以干细胞治疗为主的再生医学兴起,为糖尿病下肢缺血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干细胞治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低免疫原性的细胞,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状态和移入受损心肌后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说明年龄对骨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培养3日龄,1月龄,6月龄,12月龄Wister雄鼠骨髓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描记生长曲线。将60只大鼠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两周,随机分为三组:Ⅰ组:3日龄组(n=20只):给予3日龄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鼠骨髓干细胞;Ⅱ组:6月龄组(n=20只):给予6月龄的Brdu标记的鼠骨髓干细胞;Ⅲ组:对照组(n=20只):给予培养液。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进行直接测量后取左心室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鉴定植入的细胞和心肌、毛细血管再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培养结果示3日龄及1月龄组增殖能力均高于6月龄及12月龄组,但3日龄与1月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月龄组在原代培养后期即死亡。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显示Ⅰ、Ⅱ、Ⅲ组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四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Ⅰ、Ⅱ组LVEF、FS、IVST、LVPW和LVES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Ⅲ组;Ⅰ组LVEF、FS、IVST、LVPWs和LVESD又明显高于Ⅱ组;Ⅰ、Ⅱ、Ⅲ组LVEDD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测结果显示Ⅰ、Ⅱ组的Wh、Wh、Wb、L、I度均较第Ⅲ组有所增加,其中Ⅰ组又明显高于Ⅱ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Ⅱ组于梗死周边均发现Brdu(+)细胞存在,心肌特异性抗体阳性,且Ⅰ组阳性率明显高于Ⅱ组。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结果显示Ⅰ组毛细血管增生情况明显优于Ⅱ组。结论: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增殖能力越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功能,增加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抑制心室重构,且年龄与移植效果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分离MSCs后,连续传代培养、扩增,Brdu标记的MSCs通过颈动脉、侧脑室2种途径移植入脑出血大鼠模型体内,采用爬行计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并观察脑部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通过侧脑室、颈动脉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颈动脉注射组较经侧脑室注射组爬杆实验评分低(P<0.05)。移植的MSCs主要迁移到出血灶、大脑皮层、海马区等处。结论:MSCs移植对脑出血具有保护作用,而经颈动脉给药疗效优于经侧脑室给药。  相似文献   

6.
戴杰  陈蓝  黄志东  黄怀宇 《生物磁学》2011,(21):4030-4032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分离MSCs后,连续传代培养、扩增,Brdu标记的MSCs通过颈动脉、侧脑室2种途径移植入脑出血大鼠模型体内,采用爬行计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并观察脑部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通过侧脑室、颈动脉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颈动脉注射组较经侧脑室注射组爬杆实验评分低(P〈0.05)。移植的MSCs主要迁移到出血灶、大脑皮层、海马区等处。结论:MSCs移植对脑出血具有保护作用,而经颈动脉给药疗效优于经侧脑室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然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输注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后处死大鼠。然后检测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改变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效果。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3周后,大鼠的肝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损伤的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来源的肝细胞移植来改善肝功能、桥接肝脏器官移植的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势。目前已有实验研究和小规模临床实践运用这一方法,但是其临床疗效尚需评估,同时治疗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就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及应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方法试治疗大鼠糖尿病。方法 贴壁生长的MSC与大鼠胰腺的细胞共培养以检测其向胰岛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将体外培养扩增的MSC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观测其能否改善糖尿病病情及其在大鼠体内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结果 共培养法可使MSC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对大鼠的MSC移植能明显缓解糖尿病病情。结论 MSC移植的方法对大鼠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以及扩增的方法并鉴定。方法:取100g左右雄性SD大鼠后肢股骨、胫骨骨髓,原代全骨髓培养法,多次传代纯化,体外扩增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90、cd105细胞因子,鉴定是否为BMSCs。结果:所获取的细胞呈长梭形,呈现特征性的漩涡状生长,CD34阴性,CD90、CD105阳性。结论:利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代以内的细胞纯度高,活性好。全骨髓培养较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以及扩增的方法并鉴定。方法:取100g左右雄性SD大鼠后肢股骨、胫骨骨髓,原代全骨髓培养法,多次传代纯化,体外扩增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90、cd105细胞因子,鉴定是否为BMSCs。结果:所获取的细胞呈长梭形,呈现特征性的漩涡状生长,CD34阴性,CD90、CD105阳性。结论:利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代以内的细胞纯度高,活性好。全骨髓培养较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扩增MSCs后,用绿色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通过静脉途径移植给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的SD大鼠,按不同时间点取材,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脑内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大鼠脑内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在移植后第6天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移植后3、12、24、48、72 h caspase 3免疫组化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1.34±0.31)%、(3.98±0.67)%、(5.58±0.92)%、(4.65±0.69)%、(3.51±0.63)%,对照组分别为(2.09±0.19)%、(5.23±0.30)%、(6.89±0.57)%、(5.93±0.56)%、(4.39±0.57)%,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5)。6h及7 d移植组caspase 3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2.81±0.35)%、(1.64±0.29)%,与对照组(3.92±0.44)%,(2.29±0.21)%比较差异显著(P〈0.01)。移植组相应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移植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的caspase-3 mRNA相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方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移植组,益气组,活血组。芪丹通脉片组,各组大鼠灌服中药14天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经尾静脉注入D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天后取缺血部位的心肌,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计算出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IO阳性细胞;4周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变化速率(+LV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芪丹通脉片组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芪丹通脉片组阳性细胞数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检测示:芪丹通脉片组MAP、LVPSP、+LVdp/dtmax、-LVdp/dtmax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益气与活血中药配伍应用优于单纯益气药或活血药。  相似文献   

15.
王林  马杰 《生物磁学》2011,(11):2184-2186,2162
目前,干细胞移植在多个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疾病是细胞移植治疗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但是,移植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的功能及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疾病后移植细胞的功能和治疗缺血性脑疾病机制的可能途径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林  马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2184-2186
目前,干细胞移植在多个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疾病是细胞移植治疗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但是,移植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的功能及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疾病后移植细胞的功能和治疗缺血性脑疾病机制的可能途径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药物及卒中再发的二级预防常用药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的新兴技术。已证实阿司匹林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本文就阿司匹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观察材料对干细胞的存活及增殖的影响,形成细胞补片的效果;从而找到一种适合BMSCs生长、增殖的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治疗心肌梗死,软骨损伤等多种组织损伤疾病的修复方法之一。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健康BSL-C57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小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志物。BMSCs培养至5代后,将BMSCs与P(3HB-co-4HB)制成的生物材料薄膜共培养,24h后固定进行电镜扫描,并用DAPI荧光染料染色处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并描绘生长曲线。结果: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CD45阴性,CD90弱阳性,CD73阳性。扫描电镜下,P(3HB-co-4HB)材料与BMSCs共培养形成的细胞补片,其表面细胞数量多,细胞状态正常。荧光显微镜下,对其细胞补片表面的细胞进行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显示表面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P(3HB-co-4HB)材料与BMSCs共培养制成的细胞补片表面有细胞存活及增殖,由于P(3HB-co-4HB)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及可降解等性质,所以该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支架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多能干细胞,它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然而,如今我们发现,在其他的一些组织中也存在它的身影,例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肌腱组织等。通过骨髓穿刺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它在体外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即使没有动物血清和人工生长因子也可以用进行细胞培养。缺血性骨坏死可以由很多病因引起,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应用的激素与缺血性骨坏死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激素的应用在一些严重的疾病中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激素相关缺血性骨坏死。现在,治疗缺血性骨坏死的标准方法是髓芯减压术,但到了疾病晚期的时候,髓芯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就已经微乎其微了,由于骨髓基质干细胞所具有的分化潜能、易于获得和增殖的能力,使它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骨坏死的一种潜在的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20.
Stem cells are of global excitement for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heart diseases. It is worth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r role of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s are commonly practiced with an aim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 few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use of stem cells for treating chronic 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Heterogeneity in the treated group using stem cells has greatly emerged. Ever increasing demand for any alternative made is of at most priority for cardiomyopathy. Stem cells are of top priority with the current impact that has generated among physicians. However, meticulous selection of proper source is required since redundancy is clearly evident with the present surve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ethods adopted using stem cells for heart diseases and outcomes that are generated so far with an idea to determine the best therapeutic possibility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present dem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