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Balance—FFE)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胆管病变患者均进行了冠状面的Balance—FFE序列扫描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将Balance-FFE的图像和3DMRCP像及MRCP原始图像对病变的显示率进行X。检验。结果:胆管系统在Balance—FFE序列中呈明显高信号,并能直接显示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还能显示胆管外病变和胰腺病变,对周围淋巴结的显示也比较清楚。经x^2检验,Balance—FFE序列和MRCP原始像对胆管系统病变的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MRCP像对病变的显示能力不如Balance.FFE序列和MRCP原始像,对胆道病变的显示能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ance-FFE序列对胆道病变能清晰显示,成像速度快,图像信噪比高,伪影较少,与MRCP结合能提高对胆管系统病变的诊断率,因此Balance-FFE序列应作为胆管疾病磁共振扫描的常规序列,可作为MRCP序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BMP/bFGF处理,B组采用单纯软骨细胞移植,C组采用单纯BMP/bFGF修复,D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于处理后8、12、24周行形态学、电镜观察及组织学评分。结果:8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结合紧密,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出现,电镜下有软骨基质形成;B、C组仅有少量软骨细胞;D组未见修复。12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电镜下可见成熟软骨基质;B、C组修复块周围有肉芽组织生成,电镜下可见未成熟的软骨基质出现;D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修复面周围组织融合,电镜下软骨细胞纵行排列;B、C组关节面修复不完全,电镜下软骨细胞分布不均;D组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组织学评分(1.87±0.65),明显低于B组(3.49±0.71)、C组(3.43±0.83)组和D组(13.4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能够促进软骨生长,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以及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关节镜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Lkeuch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9例(63.04%),良12例(26.09%),中3例(6.52%),差2例(4.35%),优良率为89.13%。两组患者性别、BMI(体质指数)之间无差异,但是疼痛与年龄、负重早晚、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是否冷敷均有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确切的疗效,术后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创伤性成像技术,它能够利用近红外光产生软骨组织的解析图像.实验的研究目的是验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软骨组织解剖分层结构的成像能力.以猪膝关节软骨为样本,选择OCT检测的软骨区域运用解剖学方法获得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调查软骨OCT成像与组织学成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OCT所测得的所有软骨的厚度值与切片显微镜结果一致,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能够呈现软骨组织解剖分层,该技术在软骨检测和临床关节病变诊断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4)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90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和MRI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MRI对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等病变上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坦、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软骨下囊样病变方面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确切,能够有效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1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35例)和稳定组(26例)。对比两组MRI征象,血清FIB、FDP、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RA活动期患者MRI各征象间的相关性及MRI各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腱鞘炎或周围软组织受累、关节腔积液征象人数占比均高于稳定组(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FIB、FDP、D-D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征象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征象均呈正相关(P<0.05),骨髓水肿征象与软骨及骨侵蚀征象呈正相关(P<0.05);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软骨及骨侵蚀征象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征象可清晰显示RA患者的滑膜、骨质、关节腔及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异常改变,且MRI征象之间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病理改变;血清FIB、FDP、D-D的检测有助于反映RA活动情况;MRI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RA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及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OA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K-L分级标准将膝关节OA患者分成轻度组(K-L分级为Ⅰ~Ⅱ级)32例,重度组(K-L分级为Ⅲ~Ⅴ级)48例。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 T磁共振T2×mapping扫描,比较各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WOMAC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WOMAC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重度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血清IL-1β、IL-18、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OA的临床价值较高,且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与WOMAC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neuroimag ing with background signal suppression,DWIBS)、选择性激励技术(principle of selective excitation technique,PROSET)及三维短时反转恢复(3D Short Term Inversion Recovery,3D STIR)序列在腰骶部脊神经成像中的不同表现,探讨其对腰骶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名正常志愿者及42例腰骶丛病变损伤患者行磁共振腰骶丛神经成像,包括DWIBS序列,PROSET及3D STIR序列。对DWIBS及3D STIR原始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对志愿者组及病变组所得图像质量分级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三种高场强磁共振腰骶丛神经成像序列在正常组及病变组的显示效果。结果:在正常志愿者组中,三种高场强磁共振腰骶丛神经成像序列均可显示脊神经根、神经节等解剖细节,对于腰4、5脊神经的显示,三者的图像分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腰2、3脊神经成像中,三者图像质量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中,经秩和检验三组组间显示效果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DWIBS与3D SITR序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ROSET与3D STIR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WIBS与PROSET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DWIBS、PROSET、3DSTIR序列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均可完整的显示腰骶神经的解剖细节,而DWIBS及PROSET序列对背景组织的抑制更加充分,更利于观察神经的走行变化、判断神经受损部位及范围。DWIBS序列MIP后处理图像实现了对腰骶神经的多方位多角度旋转观察,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弥补了常规磁共振序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挫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短时的反转恢复序列(STIR)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32例膝关节外伤病例在常规SE序列、FSE序列和STIR序列中的影像表现,分析STIR序列的优越性。结果:32例共45个骨挫伤病灶,T1W发现38个(占84%),T2W发现37个(占82%),STIR序列病灶全部显示(100%)。结论: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微小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及其周围的骨软骨、关节囊的细微变化,对膝关节外伤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云凤  周洋  方芳  郑健  刘洋 《生物磁学》2014,(4):726-730
目的:利用反向滤过重建(filtered back-projecfion,FBP)及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方法评估标准剂量及低剂量对颈椎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受检对象行颈椎CT检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SD,120kVp,275mAs)及低剂量组(LD,120kVp,150mAs),随机选择管电流值,所有数据均行FBP及IR重建。测量C3C4及C6C7椎间盘水平椎间盘、脊神经、脊髓、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Imagenoise,IN),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CNR)。结果:在测量的各椎间盘水平,迭代重建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并有效的降低了图像噪声。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图像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排除剂量及扫描层面的影响,椎间盘、脊神经及韧带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评分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软组织及椎体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要低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整体病例图像质量评分,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低剂量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论:应用低剂量扫描方式以及迭代重建方法进行颈椎CT检查可以为I临床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对于椎间盘、脊神经、脊髓显示较好,对于周围软组织以及椎体来说,图像质量相对较差,同时可以降低大约40%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携带针灸补泻信息的激光联合多部位照射对膝骨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兔左侧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关节炎的病理模型,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分别以低能量激光(输出功率10—20mW)连续照射犊鼻穴和携带针灸补泻信息的脉冲激光联合照射口咽部及犊鼻穴,10min/d,5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常规病理学切片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B及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及TNF—α含量均下降,但以联合照射组效果显著(P〈0.05);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之间的IL-1B及TNF-饯含量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光联合照射口咽部和犊鼻穴和激光照射犊鼻穴都能减少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生成,减轻关节软骨细胞的结构损伤,起到保护关节软骨、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联合多部位照射效果优于单独穴位照射。  相似文献   

13.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是否发生内质网应激现象。方法:对关节置换术后的人类骨关节炎软骨标本和正常关节软骨标本切片进行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小鼠膝关节进行半月板切断术诱发实验性骨关节炎,在术后1、3和6周取材,对组织切片进行番红花“O”染色、Mankin评分及BiP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所有人类骨关节炎标本中软骨细胞BiP的表达明显升高。番红花“O”染色结果表明,在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全部手术侧关节表面发生磨损,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关节表面磨损范围逐步扩大,手术侧Mank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侧;此外,手术侧的软骨细胞内BiP呈阳性表达,且表达量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在人类骨关节炎标本和实验性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关节软骨细胞均发生明显的内质网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邓超  张军  陈咏今  董希伟  李燕  张红 《生物磁学》2013,(27):5323-5325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白介素-6(IL-6)、白介素-8(m-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实验组)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地佐辛0.8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实验组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开始静脉负荷量和背景量,对照组于术毕开始PCIA镇痛,方法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后6、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术毕2h(T3)、4h(T4)、8h05)、24h(T6)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结果:术后6h、8h、12h时间点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4hVAS评分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小时内,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2例。与本组T1比较,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在各时点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相同时点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预先给予地佐辛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白介素l受体拮抗剂(IL-1R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观察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3-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四只,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Ra组,TGF-β组,正常组仅打开左膝关节关节腔,剩余三组均给予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action ACLT)。四周后IL-1Ra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IL-1Ra5g/ml,TGF-β1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TGF-β150mg/ml,每周两次,连续四周,正常组及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术后八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取股骨远端长约1cm,固定后切片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肉眼观察:对照组股骨远端软骨面色颜色变暗并稍显粗糙,可见少量软骨脱落,其余两组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均接近正常。镜下观察:TGF-β1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软骨细胞排列较正常软骨细胞排列轻度紊乱。IL—1Ra组软骨细胞增生数量未及TGF-β1组明显,软骨细胞排列也不及TGF-β1组规则。IL-1Ra组及TGF-β1组软骨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软骨细胞,基质染色接近正常。两组软骨膜表面光滑,无纤维细胞形成,软骨膜下未见纤维化。对照纽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可见软骨细胞凋亡,镜下可见软骨细胞核浓缩、裂解,并可见新生软骨形成,突出于正常软骨膜表面,软骨膜表面下方可见血管翳及纤维母细胞形成,出现轻度纤维化。基质染色不均匀且染色较淡。结论:IL-1Ra及TGF-β1关节腔内注射均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变并增加软骨细胞再生,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本院9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全身情况评估以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照A组30例予以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观察A组30例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患处照射,平均时间(19±4.5)min,照射距离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观察B组30例在观察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三组均以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B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观察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2)治疗后三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中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疗效肯定,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科学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是促进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组织工程化软骨在喉狭窄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取第2代对数生长期培养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调整软骨细胞悬液浓度约为5×10^7个/ml左右,接种于PGA三维支架材料上,复合物体外培养2周后冻存,冻存6个月后解冻复苏,再行体外培养观察,2周后接种于已建立的喉甲状软骨缺损模型的软骨缺损处,并设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经低温冻存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生长良好,组织学观察有软骨形成,与周围软骨组织结合紧密,与非冻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低温冻存对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的影响,低温冻存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可用于喉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