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型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类群, 由于其个体微小,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被忽略了。本文利用透射电镜(TEM)对若干采自我国沿海海域的样品进行观察, 经鉴定, 确认一个我国微型硅藻类的新记录属--微壳藻属Nanofrustulum Round, Hallsteinsen &; Paasche 1999。对该属及该属一个新记录种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提供了透射电镜下的照片, 并对相似属种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我国医院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青霉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六级梯度撞击式空气采样法获得医院空气样品,在SA培养基上分离得到青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β-Tubulin序列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选取MEGA 4.0软件用Bootstrap方法构建β-Tubulin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对北京市的医院集中空调系统的污染真菌群落进行调查,发现一株青霉新记录种,即Penicillium bilaiae。本文对其菌落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详述,并根据β-Tubulin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P. bilaiae是被检样品中青霉属第二优势菌种。【结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菌株SW11-6为比莱青霉(P. bilaiae),即发现青霉属一株中国新记录种,但其是否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 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 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并提供了保护建议。该物种在历史上仅见分布于缅甸中南部和泰国北部、西南部,在中国的发现将其分布区向北扩展至热带亚洲北缘,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与东南亚热带森林树木区系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对其境内雌株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研究,用数码相机对关键分类特征进行了拍摄记录,并借此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利用无人机航拍对大花舟翅桐境内种群进行了规模快速评估,访谈当地人对其用途和木材贸易情况的认知,并结合作者在东南亚植物调查经验对其IUCN物种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结果】大花舟翅桐在中国境内约有1 000株,分布区面积约2 000 hm2,评定为IUCN红色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结论】舟翅桐属为中国新记录属,属下大花舟翅桐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我国医院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青霉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六级梯度撞击式空气采样法获得医院空气样品,在SA培养基上分离得到青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β-Tubulin序列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选取MEGA 4.0软件用Bootstrap方法构建β-Tubulin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对北京市的医院集中空调系统的污染真菌群落进行调查,发现一株青霉新记录种,即Penicillium bilaiae。本文对其菌落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详述,并根据β-Tubulin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P.bilaiae是被检样品中青霉属第二优势菌种。【结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菌株SW11-6为比莱青霉(P.bilaiae),即发现青霉属一株中国新记录种,但其是否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国植物病原真菌资源与多样性。【方法】采用经典真菌形态分类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结果对研究样品进行鉴定。【结果】从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的林下枯叶上分离到尖色疣节梗孢,对尖色疣节梗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对其IT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结论】金缕梅叶斑病的尖色疣节梗孢病原菌在我国是首次发现,为我国真菌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被类型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其拥有独特而宝贵的植物资源。明确该地区植物本底资料及地理分布对本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和结果】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嘎玛沟区域高山植物多样性及区系调查为基础,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盔角马先蒿(Pedicularis cornigera T.Yamaz.)、细齿滇藁本[Hymenidium dentatum(DC.) Pimenov&Kljuykov]、噶穆兔耳草(Lagotis kunawurensis Rupr.)。【结论】文章对以上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报道,对于研究该地区植物组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为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系统分类补充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对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藻类多样性的调查中,发现了中国1金藻新记录属——金长柄藻属(Stipitochrysis Korshikov)。对该属及该属的1个新记录种——金长柄藻(Stipitochrysis monorhiza Korsikov)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及生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相关照片和手绘图。标本存放于上海师范大学藻类与环境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背景】接合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工业、食品、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接合菌为有害菌。西藏地区接合菌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其系统调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物种需要分离、鉴定、认识、保藏和开发。【目的】了解西藏地区的接合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有害接合菌的控制和有益接合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西藏全境7个地区19个代表县的701个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得到单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和分子(SSU、ITS和LSU r DNA)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和稀有属种分析。【结果】得到西藏接合菌10属26种,包括5个西藏已知种和21个西藏新记录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类变形被孢霉(Mortierella amoeboidea)、球孢高山被孢霉(M.globalpina)、灰褐毛霉(Mucor brunneogriseus)、暗色毛霉(M.fuscus)。西藏接合菌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波密县、米林县、当雄县和八宿县。属种分析显示,西藏接合菌的2个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毛霉属(Mucor);3个优势种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常见属8个,分别是犁头霉属(Absidia)、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根毛霉属(Rhizomucor)、根霉属(Rhizopus)、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伞形霉属(Umbelopsis)和接霉属(Zygorhynchus);常见种9个,稀有种14个。【结论】西藏地区接合菌资源丰富,各地区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稀有物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提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山东昆嵛山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方法】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成分分析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手段对采自该区域的地衣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了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哈氏癞屑衣(Lepraria harrisiana Lendemer)、尼氏绒枝(Leprocaulon nicholsiae Lendemer & E. Tripp)、鳞棕衣[Brownliella kobeana (Nyl.) S.Y. Kondr.,K?rnefelt,A. Thell,Elix,Jung Kim,A.S. Kondr. & Hur],该文对这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其地衣体形态特征图片。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植物标本室(SDNU)。【结论】昆嵛山地衣物种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怒江大峡谷怒江州段土壤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怒江大峡谷怒江州段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以及极少的人为干扰,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价值,但对于该生境中的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研究怒江大峡谷怒江州段土壤放线菌多样性情况。【方法】利用Illumina Hi Seq平台对怒江州段土壤样品放线菌免培养多样性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相对丰度、物种聚类、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样品中放线菌组成及其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9种不同类型培养基结合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和非目的菌抑制剂进行放线菌的纯培养分离。【结果】高通量测序共获得Tag数目474 203条,OTU数目15 671个,它们分布于细菌域下的47个门90个纲170个目320个科561个属。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发现BS、F-G、F-L、L样品的放线菌免培养多样性普遍优于丙中洛样点的BB、BT、BH样品。纯培养分离共获得351株放线菌,分布于放线菌纲下8个目14个科26个属。所用9种培养基中,YIM171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放线菌纯培养多样性,丙中洛混合样明显优于其他样品。【结论】怒江大峡谷怒江州段土壤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丰富,应进一步挖掘其放线菌资源潜力,为今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壤中嗜热毁丝霉属真菌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采集西部地区各省市不同环境的土壤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土样中分离毁丝霉属菌株;再采用经典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12株毁丝霉属菌株,其中G10菌株为异宗毁丝霉Myceliophthora heterothallica,EB6301M菌株为棉毛毁丝霉Myceliophthora vellerea,其余10株菌为嗜热毁丝霉Myceliophthora thermophila。【结论】棉毛毁丝霉和异宗毁丝霉均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中国福建地区采集分离一株野生发光真菌,菌种编号为MRC-lf3,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观察其整个生活史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技术获得野生发光真菌纯培养物,结合形态学及ITS进化分析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应用单反相机记录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及发光情况。【结果】该发光真菌的菌丝、子实体、孢子的形态均与Neonothopanus nambi最为相似,ITS序列的进化分析结果也支持该发光真菌为Neonothopanus nambi。其子实体颜色深浅和发光强度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可使子实体颜色变暗、发光强度减弱。【结论】从福建省福州市采集分离获得一株大型野生发光真菌,经鉴定该菌为Neonothopanus nambi,是中国首次发现的Neonothopanus属真菌,该发现也将中国大陆的野生发光真菌总数增加至8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湛江地区红树林滩涂海洋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为海洋真菌的开发利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稀释平板法从湛江市高桥及特呈岛红树林滩涂不同的潮位带(低、中、高)和不同树种(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红海榄)采集淤泥样品550份,采用真菌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分离获得海洋真菌274株,共鉴定出19属39种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分离频率高,为湛江红树林滩涂优势真菌种类,尤其在中潮位带真菌种类最多。此外,分离获得真菌Talaromyces helicus,为中国新记录种。【结论】湛江红树林滩涂海洋真菌的种类十分丰富,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记述我国树甲族1新纪录属和2新种并提出2种新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Eucrossoscelis Nakane,1963中国新纪录 梭形真树甲,新种Eucrossoscelis hastatus sp.nov.(图1~8,20) 正模♀,贵州省道真县程家山,2004—05—24,于洋采。新种与分布于日本的E.araneiformis相似,但前者的头部和前胸背板的刻点不同,前胸背板光滑,刻点细小,侧缘饰边完整,端部钝尖;而后者的这几点都与之不同。种名来自它的梭形身体。 武夷山树甲,新种Strongylium wuyishanense sp.nov.(图9-19,21) 正模♂,福建省武夷山黄岗山,2004—05—21,苑彩霞、李静采。新种与云南鸡足山的细长树甲S.jizushanense Masumoto,1999相似,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复眼较小、眼间距较宽,前胸背板的刻点小而稀疏,鞘翅刻点行上有较稀疏的刻点。这几点与后一种均有不同。种名来自模式标本产地。 Strongylium masumotoi Yuan et Ren,2005 nom.nov.Yuan et Ren,2005.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30(2):401.[nec Maeiklin,1864] Strongylium obscuratum Yuan et Ren,2005 nom.nov.Yuan et Ren,2005.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30(2):402.[nec Maeiklin,1864]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在西藏色季拉山采集过程中发现一中国新记录属长角冬夜蛾属Meganyctycia Hreblay&Ronkay,1998和二中国新记录种:长角冬夜蛾Meganyctycia forcipata Hreblay&Ronkay,1998和褐元夜蛾Avitta rufifrons Moore,[1887].文章详细描...  相似文献   

16.
大苞兰属全世界共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分布有12种,可以说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在2011-2013年期间,对普洱地区兰科植物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该属一个新记录种 Sunipia nigricans Avery-anov,根据该种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将其定为“淡黑大苞兰”。淡黑大苞兰主要特点是花淡黑色、粘盘柄不分叉、顶部连接着4个球形的花粉团,与该属其它所有种类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垫刃科线虫1新纪录:居农野外垫刃线虫Aglenchus agricola,样本采自中国北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湖北西部地区的扁胸切叶蚁属1新种和红蚁属中国1新纪录种,即亮颚扁胸切叶蚁Vollenhovialucimandibula sp.nov.和乌尔班红蚁Myrmica urbanii Radchenko et Elmes.新种与埃氏扁胸切叶蚁V.emeryi Wheeler相似,但新种身体黑褐色,第2结节背面具密集粗糙刻点,上颚光亮无刻点.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民族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new record genus from China, Brachycercus Crutis (1834), is reported and the male adult of a new species Brachyercus parviforcipis sp. nov.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haracters of this specie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species in the same genu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