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具有分化能力的玉米花粉愈伤组织,经过20个月的继代培养,分化能力发生显著变化:有的完全丧失,有的仍保持分化能力。通过不断分离筛选,使具有分化和再生植株能力的细胞大量增殖而保留下来。但它们的染色体倍性稳定,体细胞染色体 2n=x=10的细胞占90%以上,都是属于单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对伊贝母愈伤组织在培养43天(继代1次)、122天(继代3次)、203天(继代5次)、279天(继代7次)、427天(继代11次)时的染色体变异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取15年生槐树(Sophora japonica)的花药(花粉粒为单核靠边期)接种在 MS 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基附加浓度不同的两种激素2,4-D 和 BA,组成10种培养基。两周后,在各培养基上的花药均产生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间隔为一个月。每次接种后10—20天,随机在不同的愈伤组织区取材。0.04%秋水仙素预处理2—4小时,卡诺液固定2—24小时,1 mol/L HCL、60℃水解5—15分钟,改良品红染色,常规压片,镜检记数并照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的染色体变异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迅速增加。同时还观察到比率不等的亚单倍体、单倍体,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于是培养物最终变成为只有少量整倍体而多数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的混倍体细胞群体。不同培养基对染色体变异的效应是2,4-D+KT>IAA+KT>NAA+KT。分化频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同时还观察到了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根据试验结果,对继代培养中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与分化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青杄(Picea w ilsoniiMast.)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 附加2, 4-D及Kt各1 ppm 的培养基上继代3 年(每月继代1 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 并附加ABA 1 ppm 的分化培养基上,约3 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90% 以上。经继代3 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 24= 16m (6sc)+ 8sm + 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青Qian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附加2,4-D及Kt及1ppm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每月继代1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并附加ABA1 ppm的分化基上,约3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0%以上,经继代3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24=16m(6sc)+8sm+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伊贝母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白Qian(Picea meyeri Rehd.et.Wils.)的胚性愈伤组织MS+2,4-D1mg/L+KT1mg/L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仍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没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但随着继代时间的增长,胚性愈伤组织内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无规律的变化,而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较稳定(2n=28)。  相似文献   

9.
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和54个当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发现它们大多是混倍体,但根据其染色体基数的不同,大量的花粉小麦是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同时,我们还首次获得了用花粉培养诱导的小麦5x植株和典型的混倍体植株在花粉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染色体双着丝化现象。 离体培养和花粉的单倍性容易引起植物体细胞的核内有丝分裂,核融合,多极有丝分裂以及染色体断裂等现象。这些有丝分裂的异常过程,是产生染色体加倍、混倍体以及染色体变异的各种新类型的重要原因。 研究花粉发育时期在花药培养中的作用,改进培养条件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诱导花粉植株和提高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同时还可能获得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发生变异的新类型,为研究染色体工程和染色体组工程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在形态建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它们可以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及器官,甚至进而再生成植株。这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已引起人们极大注意,并已在数百种植物中得到了证实,同时也已在植物快速繁殖和育种等方面得刭了实际的应用。在人参组织培养中,一些学者曾报道过再生根和枝叶等器官的分化形成,但地上部分器官的分化,却明显地少于再生根。我们在人参组织  相似文献   

12.
以银鹊树幼嫩的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经增殖后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中悬浮继代培养,对其多次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检测发现:多次继代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细胞染色体数正常的比例为48.28%(2n=30),部分细胞出现染色体数目2n=15~60的变异,其变异率高达51.72%,其中以亚二倍体变异为主(40.07%).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胎诱导形成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部分变异,这可能是体胚形成过程中畸形胚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蒜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鳞茎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等因素对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继代培养。结果表明:MS+2,4-D 1 mg·L~(-1)+6-BA 1 mg·L~(-1)激素组合能较好的诱导出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1.13%;外植体的选择是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内层鳞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在一个生长周期中,9、10月的鳞茎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佳;MS+2,4-D 0.5 mg·L~(-1)+KT 0.5 mg·L~(-1)是愈伤组织较好的继代培养基,继代周期为24~27 d。  相似文献   

14.
对分别生长在含有2,4-D2毫克/升的诱导培养基上和生长在不含2,4-D 而含有激动素0.5毫克/升、萘乙酸0.2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上的水稻花粉愈伤组织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对比观察。发现当愈伤组织由诱导培养基上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之后,细胞发生了一定的超微结构上的变化。处于旺盛分裂状态有可能分化成芽原基的某些愈伤组织表层细胞中的线粒体、质体、核糖核蛋白体的数量增多了。愈伤组织内部薄壁细胞的液泡化程度变小,类脂体、淀粉粒等贮藏物质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愈伤组织中除了有导管分子的分化外还发生了筛管分子的分化。细胞的类型增多了,出现了一些电子密度极高的细胞。虽然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之后所发生的上述变化是明确的,但我们认为这不一定是细胞分化的特异标志。为了进一步揭露细胞分化的实质,需要在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筛选出具有不同分化能力的单倍体玉米无性系组织,挑选其大小相同、新鲜的、具有分化能力的无性系No.1和完全丧失分化能力的无性系No.250组织,转接到分化和继代两种培养基上,分析其DNA和RNA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了解组织在分化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化和继代两种培养基上,No.1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都高于No.250;No.1和No.250在分化培养基上DNA和RNA含量增加的速度比在继代培养基上要快;在组织分化过程中,No.1会出现一些新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分子,而No.250中却没有,这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与组织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磁场对水稻花粉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磁学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获得良好的效果。许多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加一定的磁场强度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生长,有的还可以增加产量。在500—4500奥斯特(以下  相似文献   

20.
Changes in the contents of DNA and RNA, RNA species, the synthesis rates of DNA and RNA, and the activity of DNase and RNas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callus of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cv. Willow Leaf) during subcul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contents of DNA and RNA were higher in differentiating callus than that in subcultured callus. After day 12, the contents of DNA and RNA in differentiating callus rose continuously while the contents of DNA and RNA in subcultured callus remained constant. Changes in RNA spec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otal RNA level were also analyzed. At the stage of shoot primordium formation in differentiating callus, the activity of RNase increased markedly and the synthesis rate of RNA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hile the RNase activity and the synthesis rate of RNA in subcultured callus were much lower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 of shoot growth, the synthesis rate of DNA in differentiating callus was elevated compared to that in subcultured callus. The results above suggested that the metabolism of nucleic acids in differentiating callus was more active than that in subcultured ca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