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来临的糖组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已相继来临 ,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糖组学也悄然跟随 !1 .基因组、蛋白质组、糖组Crick于 1 95 8年提出“DNA→RNA→蛋白质”作为基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事实上 ,生物体内的信息流并不终止于蛋白质。不仅是蛋白质还可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而且作为蛋白质的酶还可以催化合成许多各种类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 ,糖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结构多变、功能多样的聚糖是由一组蛋白质协同作用而合成的 ,这些蛋白质主要是众多的糖基转移酶 ,以及一些糖苷水解酶。因此可以认为 ,“蛋白质→糖类”是基因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
陈禹保  曾灵芳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6):352-355
PCR技术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陈禹保,曾灵芳(中科院北京科海医疗生物工程公司,100080)自50年代Waltson—Crick提出DNA双螺旋假说,拉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60年代中心法则(DNA—mRNA—Protein)的提出,对生命本质有了较深...  相似文献   

3.
新生肽链的折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意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遗传信息存储于以双股螺旋结构形式存在的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之中,通过DNA的复制而世代相传。而丰富多采的生命活动则主要通过多种蛋白质的功能活动所体现。遗传信息由核酸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向蛋白质的单向传递,表现为蛋白质分子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通常称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不仅生命的正  相似文献   

4.
崔治中  秦爱建 《生命科学》2000,12(4):155-156
所有蛋白质抗原表位既有其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作为与相应MHC分子相结合的“锚点”,也有与特定溶细胞性T细胞(CTL)上的TCR要子或抗体他子特异性结合的特异性氨基酸序列。对前者,分子免疫学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但对后者尚少有报道。我 立克病病毒的9个不同毒株对2个单抗的反应性及其38kD磷蛋白基因的分析,确定了决定两个相叠的不同抗原表们特异性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I)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在**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音酸排列顺序,并且通过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予代。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由DNA转录给RNA,然后通过mRNA翻译合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这就是本世纪SO年代末所确定的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确定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RNA都是在DNA模板上复制的。许多病毒并没有DNA,只有单链的RNA作为遗传物质。当这些病毒…  相似文献   

6.
李潇 《生命的化学》1995,15(3):14-15
RNA在翻译中的功能关键词RNA,翻译mRNA翻译为蛋白质需要氨酰tRNA与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相互作用。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间的Watson-Crick碱基配对的稳定性不足以保证有效、准确的解码,而要有核糖体的帮助。这种功能是由核糖体蛋白还是核糖体R...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胡会庆@李子银¥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胡会庆李子银(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现代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石,19...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生命科学最伟大的发现──纪念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四十周年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Crick)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个发现宣告了分...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结构上的长度单位为什么用A(埃)来表示景前进(湖北省广水市职业高中,432700)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2年由华森(Waston,J·D)和克里克(Crick,F·H·C)创立的。他们根据x射线衍射图象的研究指出:图示上DNA双...  相似文献   

10.
补调连蛋白     
1986年,德国Bernbard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Kristine等在克隆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的cDNA时,首次从人肝cDNA里分离了克隆CHH17/pFH1.8,其5′端序列1408bp与H因子5′端序列完全相同,并且其编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含...  相似文献   

11.
分子伴侣 (molecularchaperone)的概念由Lasky于 1978年首先提出[1] ,真核细胞内质网中的分子伴侣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 ,它们可以介导新合成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装配 ,并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广泛存在。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复杂的、易于出错的过程 ,细胞内质量控制系统 (qualitycontrolsys tem)等机制能确保新合成的蛋白在适当位置折叠以获得正确的结构。内质网中新合成可溶性的膜连接蛋白时 ,寡聚多糖则以共价键连接到这一初生态多肽链的天门冬酰胺残基上[2 ] 。分子伴侣 ,如膜蛋白钙结合素 (…  相似文献   

12.
宋迟  杜茁 《生命世界》2009,(11):44-45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是生命信息的代码,通过合成RNA进而制造蛋白质来行使生物学功能。通俗地讲,DNA是胶片,RNA是放映机,而蛋白质就是放映到荧幕上的电影。DNA和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RNA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是联系DNA与蛋白质的纽带,简单地起着“放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RNA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论是理论上的启示或是方法学上的借鉴,RNA的研究常常得益于DNA的研究。每当DNA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总会给RNA研究带来一个新的大发展。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为分子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应用Nest PCR和PCR-96孔板筛库技术分离到亚洲棉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280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推断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9kD,推测的氨基酸顺序与拟南芥和青蒿的FPP合酶序列同源性为78.9%和80.7%。应用RT-PCR定量分析fps1基因在“苏棉6号”(G.hirsutum L  相似文献   

15.
人IL-16C端cDNA的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 I L 16 是近年报道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其 C 端 130 个氨基酸的分泌型 I L 16 广泛地参与了体内的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并具有抑制 H I V 复制等多种功能.经从 Con A 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总 R N A,采用 R T P C R、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 I L 16 C 端 130 个氨基酸编码区的 c D N A,并在生物 素化融合蛋白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了该蛋白.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中国人 I L 16 C端的编码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已获得的 33 k D 融合蛋白易于纯化,这一工作为进一步研究 I L 16 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6.
宋迟  杜茁 《植物杂志》2009,(11):44-45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是生命信息的代码,通过合成RNA进而制造蛋白质来行使生物学功能。通俗地讲,DNA是胶片,RNA是放映机,而蛋白质就是放映到荧幕上的电影。DNA和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RNA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是联系DNA与蛋白质的纽带,简单地起着“放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子铎 Mana.  R 《遗传学报》1999,26(1):81-86
为了证明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20kDe蛋白质对CytA蛋白溶细胞作用的影响, 根据20kDe蛋白质和cytA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用AMPLIFY程序设计了一套带有酶切位 点的引物,经PCR扩增分别获得了20kDe蛋白质和cytA蛋白基因。将其基因与表达载体 pUHE24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XLI和DHS 分别获得含20kDa蛋白质基因的克隆子 LZ29;含cytA基因的克隆子LZcytA和含有二者基因的重组子LZ20A.在IPTG诱导下,测定 了不同克隆株基因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Z20的细胞生长不受影 响;LZcytA的细胞被杀死;LZ20A的细胞生长也不受影响。这表明20kDa蛋白质基因与cytA 蛋白基因重组后,20kDa蛋白质基因表达产物可保护CytA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溶细胞作用,而 巳这种作用并不因不同大肠杆菌受体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从厦门文昌鱼分离纯化了文昌鱼转铁蛋白,物化性质与青岛文昌鱼转铁蛋白相同,其单体和二聚体的分子量分别为26kD和52kD,是一分子量约为脊椎动物转铁蛋白1/4的糖蛋白,测定了文昌鱼转铁蛋白完整分子和其C端分子片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并分析 一人务清失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用文昌鱼转铁蛋白序列可将人血清转铁蛋白序列划分成粗略相等的4个片段,文是鱼转铁蛋白与每一片段及人血清转铁蛋白的4个片段之间存在明  相似文献   

19.
鱼类斯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硬骨鱼类斯坦尼氏小体(corpusclesofStannius,CS)分泌激素———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的研究进展。STC是糖蛋白类激素,为同型二聚体,其表观分子量在天然状态下从46(大麻哈鱼)~56(虹鳟)kDa,还原状态下则为23~28kDa。STC单体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和澳大利亚鳗鲡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79、223和231个。研究还表明,STC的分泌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并且胆碱能神经参与S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DNA双螺旋结构与中国的生物工程谈家桢(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40年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登载了一篇仅仅不到二页的论文,由25岁年青生物学家Watson同35岁著名物理化学家Crick共同署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文章,谁先谁后是由抽签决定的。这个发现标识着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本世纪上半叶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比美。1953年4月25日第17卷737页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诞生了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