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类检测遗传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 ,许多遗传顽疾将被攻克 ,而利用间期核中特有的 X染色质 (Xchromatin)和 Y染色质 (Ychromatin)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遗传特征 ,在性别诊断 ,性染色体(Sex chromatin)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上 ,以及性连锁遗传病 (Sex- Linked inheritance Disease)的预防过程中 ,都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女性口腔粘膜细胞、男性口腔粘膜细胞。1.2 实验器材 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牙签、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漱口杯、染色缸、乳头吸管、香柏油和二甲苯。1.3 试…  相似文献   

2.
赵光强 《生物学通报》2002,37(12):19-21
高等植物的性别表型具多态性,这与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有关,高等植的性别与性别决定基因,性染色体及常染色体有关,其性别决定系统有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及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间的基因平衡决定性别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金鱼性别的决定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鱼性别的决定经性转化试验和应用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及C-带技术研究证明,它的性染色体雌性为XX型,雄性为异型,属XY型,金鱼在幼鱼阶段经性激素诱导可以发生相应的性转化,根据遗传学原理,把已转化成功的鱼,通过繁殖选出YY型的雄鱼,用这种YY型的雄鱼与正常的雌鱼交配,就可以获得单一雄性的后代。这样人们就可以随主所欲地达到控制金鱼性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14-,17-,21-,27-,34-,及38-周令的人胚肝细胞核分离出柒色质,分别对其中的RNA、DNA、组蛋白(HP)及非组蛋白(NHP)进行测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肝柒色质HP/DNA比值变化不大。但是,NHP/DNA与NHP/HP比值发生显著改变。人胚肝NHP量的变化一直保持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NHP量的高峰位于21-及34-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分析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肝总染色质蛋白。电泳图谱显示出染色质NHP组分在质与量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6.
纳.  SA 杜若甫 《遗传学报》1991,18(5):424-430
对55名Y染色体具有形态上相同的、异染色质几乎全部缺失的男性和55名Y染色体正常的男性进行了80项形态生理学性状的研究。发现在这两个组之间大部分性状的平均值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有些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差异。用模式认辨法确定出20个性状的组合可以区分这两个组,其认辨误差为4.6%。认辨系统包括的有价值的性状为心电图指标(占性状的25%)、某些人类学指标、血液学指标和个体年龄。结果表明,Y染色体异染色质可能在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形态生理学性状间的表型关系起一种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染色质及转录活性染色质的模板效率探讨辐射对核转录活性影响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肝脾染色质模板功能的变化分别平行与肝脾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变化提示,辐射至少部份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模板功能而影响细胞核的转录活性;(2)体外照射下,活性染色质模板活性较非活性染色质改变明显,提示射线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活性染色质区域的模板功能而改变核合成RNA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杜连彩 《生物学通报》2004,39(12):28-28
植物性别决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性染色体、基因平衡和性决定基因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有着精密且复杂的三维结构。染色质除基本的DNA序列外,内部还存在着不同化学修饰,DNA-蛋白质相互作用,DNA-DNA相互作用和DNA-RNA相互作用,以上这些若发生改变都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染色质测序方法,可以解析出这些改变,并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肿瘤形成机制的理解,最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对常见的染色质测序技术部分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基本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基因表达的调控又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人 Elp3(human elongator protein 3, hElp3)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是与延伸中的 RNA 聚合酶Ⅱ结合的 elongator 复合物的催化亚基,可参与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延伸. Elp3 及其复合物功能异常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 为运用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手段深入研究 Elp3 功能,PCR 法克隆 pYES2-hElp3 质粒中编码 hElp3的N端亲水区段(1~69 氨基酸残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MXB10-hElp3-210,经 IPTG 诱导和几丁质柱纯化后,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ELISA 检测显示,该抗体有较高的效价(不低于1∶2 500).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该抗体可与纯化的及 HeLa 细胞中的 hElp3 蛋白特异性结合.运用该抗体对转入 elp3Δ菌株的人 Elp3 的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人 Elp3 可参与酵母 SSA3 基因的转录调控,这可能是人Elp3 能够部分补偿酵母 SSA3 基因延迟表达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染色质是真核DNA的存在方式,可以通过影响DNA的可及性调节基因转录,其基本单元为核小体,系由约147 bp的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联体上形成的结构,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核小体组蛋白上能发生甲基化和乙酰化等化学修饰.核小体位置、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修饰等对染色质状态(常染色质或异染色质)及基因组之间的长程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近年,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核小体位置和染色质修饰在多种细胞中的基因组分布已被测定.结果显示,这些标记的分布模式具有位点特异、动态变化、相互偶联和高度复杂的特征.本文详细回顾并评述了核小体位置和染色质修饰的分布模式、对应生物学功能、修饰之间的关联、实验测定技术、染色质状态的计算分析等内容.该工作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染色质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大鼠衰老过程中肝细胞核及染色质的体外转录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核切口转译改良法,对K 562细胞及HES细胞核中的人β型血红蛋白基因的染色质结构进行了分析。以~(32)P-三磷酸脱氧核苷酸作为底物,用E.coli DNA聚合酶对经。DNaseⅠ轻度消化的细胞核进行切口转译标记。然后从核中抽提出总DNA并以其为探针对经Sou-thern转移的β型血珠蛋白及其它一些基因的酶解片段进行杂交。结果表明,在K 562细胞核中,所有β型血珠蛋白基因(ε,γ,δ及β)以及18 S核糖体RNA基因均被选择性标记上了,而不表达基因:α-乳糖蛋白及c-sis基因则否。然而在HES细胞核中仅有18 S核糖体RNA基因被标记上。此表明活跃基因的染色质结构松弛,对DNase Ⅰ酶的消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染色质互作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组装的基础,并且在调控真核基因细胞特异性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染色质互作的发生与特定的蛋白质有关,目前已经发现CTCF (CCCTC binding facor,转录阻抑物)和黏连蛋白与染色质互作相关,然而并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蛋白质参与染色质互作.我们将整合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数据,在GM12878和K562细胞系中挖掘与染色质互作相关的转录因子,并对发现的转录因子做功能分析.我们在频繁发生互作的染色质位点中发现RUNX3、SPI1等转录因子也可能参与染色质互作.另外,通过FP-growth的数据挖掘方法还发现多个转录因子可能协同作用参与染色质互作.研究结果将为染色质互作相关实验的开展提供先验知识.  相似文献   

18.
真核基因转录与染色质修饰机制及转录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其中的发展日新月异,涉及面广,从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到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关系,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作用是真核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经化学方法预处理的玉米染色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揭示,经30%醋酸处理的玉米染色体表面呈现出不均一的颗粒状结构。当缩小扫描范围后,在染色体表面发现直径分别为30和100 nm的两种染色质纤丝。100 nm的染色质纤丝由30 nm染色质纤丝螺旋缠绕而成。在经25%胰酶处理的玉米染色体上发现了两种类似的螺旋状染色质纤丝结构,其直径分别为30和100~150 nm。较细的染色质纤丝螺旋缠绕成较粗的纤丝,进而构成整个染色体。经低离子浓度溶液抽提,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玉米染色体的染色体骨架结构。这种染色体骨架呈不规则的纤维网状,这些网状纤维在染色体中部显得较为紧密,在染色体的边缘则显得较松散。这一结果暗示染色体是由不同级别的染色质纤丝螺旋缠绕构成,为染色体的多级螺旋结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发现染色体骨架并不是呈轴样的结构存在,而是保留了染色体的基本形态,这种骨架形状也许是由分散在染色体中的染色体骨架蛋白在低离子浓度溶液抽提的过程中凝缩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鱼类性别异形和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其生物技术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养殖对世界食品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持续供给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鱼类生殖对策的多样性,特别是单性雌核生殖方式的利用已开创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典型范例.不少鱼类在生长和个体大小等重要经济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异形.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和性别控制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增加鱼产量及其经济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途径.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鱼类性别异形的遗传基础逐步被揭示,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鉴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方向性和目标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