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KCa3.1在糖氧剥夺诱导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质网应激(ERS)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构建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GD)模型,应用cck-8法、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KCa3.1在OGD引起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结果:OGD 4 h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内KCa3.1的表达明显上调。OGD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性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给予KCa3.1通道抑制剂TRAM-34可提高OGD 4 h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并具有剂量依赖性。OGD处理0.5 h、1 h、3 h、4 h、6 h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ERS信号通路被激活,GRP78、p-eIF-2α的表达显著性上调。给予KCa3.1通道抑制剂TRAM-34后,OGD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内GRP78、p-eIF-2α的上调幅度显著性降低。结论:KCa3.1通道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内OGD引起的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 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中任一编码基因突变均可引起发病。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表型差异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退行,可伴共济失调和癫痫。应激(发热、外伤等)可导致发作性加重。影像学显示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尸解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白质稀疏和囊性变性,无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异常,过表达祖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δ(GFAPδ),少突前体细胞数量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泡沫化且凋亡增加。VWM致病基因EIF2B 1~5是管家基因,但多数患者通常仅脑白质受累。少数胎儿期及婴儿早期发病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成年女性患者可有卵巢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性星形胶质细胞继发性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和髓鞘形成异常,进而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他疾病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过度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抑制等,尚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DRG2(N-myc下游调节基因2)与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利用免疫荧光NDRG2与GFAP双标技术以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皮层、海马及纹状体等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NDRG2和GFAP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DRG2阳性细胞广泛而均匀地分布于不同脑区,并与GFAP存在较好的共定位;NDRG2与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不尽相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DRG2在皮层中表达比海马和纹状体多,而GFAP在海马中表达比皮层和纹状体多。结论:NDRG2广泛表达于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并于GFAP存在较好的共定位。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 AD的病理性改变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是血脑屏障和三方突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AD早期阶段星形胶质细胞已出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会影响AD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营养因子的释放、能量代谢、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延缓AD的病理变化及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对运动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和展望,旨在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神经胶质细胞中的经时定位表达情况。方法:选择72只SPF级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 6h组、TBI 12h组、TBI 1d组、TBI 4d组与TBI 7d组,每组12只,分别在脑损伤后6h、12h、1d、4d、7d时获取血清和脑组织并且制作切片。ELISA检测损伤后炎症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钙离子结合蛋白-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炎症因子IL-1β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情况。结果:TBI后6h-7d时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sham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BA-1的表达在损伤后6h-7d时高于sham组,GFAP的表达在损伤后1d-7d时高于sham组(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显示,6h、12h时IL-1β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中,IL-1β和IBA-1共表达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1d、4d、7d时IL-1β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IL-1β和GFAP共表达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结论:TBI诱导了胶质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其表达随脑损伤的时间而变化,IL-1β早期定位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后期定位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细胞转分化是通过基因重编程,诱导某种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不经过其他中间状态的过程。神经元丢失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神经元丢失通常不可逆转,且造成运动、感觉、精神症状。而由于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再生能力十分有限,仅有部分区域在神经损伤的刺激下能够新生少量神经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神经元丢失处原位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并整合进神经网络的治疗性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学者通过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将神经元命运决定的重要转录因子过表达或敲减等手段,成功实现其向神经元的转分化,取得多项重大进展,但由于目前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判断标准的分歧性、结果和结论间较难自洽等问题,部分研究成果的结论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神经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发现与发展历程,总结了神经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重要发现,并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8.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系统中,受损的神经胶质细胞对周围的神经元可以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神经元功能障碍,从而死亡。同时,受疾病影响产生的一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保护神经元,清除神经元周围的有害物质,暂缓疾病的恶化。本综述将讨论星形胶质细胞在部分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同时总结了星形胶质细胞对这些疾病发挥的共同作用,旨在进一步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细胞,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有关,尤其是对AD主要致病蛋白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产生、内化和降解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讨论星形胶质细胞中Aβ的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对Aβ的内化、降解和清除的机制,并阐释星形胶质细胞在Aβ代谢中的作用与AD早期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Wilson病是一种以肝损害为常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但铜蓄积导致的肝细胞损害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采用硫酸铜模拟肝细胞铜负荷进行体外实验,选用Western印迹法测试铜负荷肝细胞内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及p-eIF2α蛋白质的表达;并探究特异性eIF2α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对铜负荷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胱天蛋白酶-3活性、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mRNA转录的影响。选用流式细胞仪测试肝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试肝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3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细胞内CHOP mRNA转录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 (1) 铜负荷显示出时间依赖性地增加肝细胞内PERK及p-eIF2α蛋白质表达(P<0.05, P<0.01)。(2)相比较对照组,铜负荷培养肝细胞24 h明显增加了肝细胞的凋亡率(P<0.01),增强了肝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3活性,促进肝细胞内CHOP mRNA的转录,加入特异性eIF2α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后可抑制上述过程。(3)相比较对照组,铜负荷促进肝细胞PERK及p-eIF2α蛋白质表达,加入特异性eIF2α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后,对铜负荷诱导的肝细胞PERK蛋白质表达无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铜负荷诱导的肝细胞p-eIF2α蛋白质表达(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铜负荷可以诱发肝细胞内质网应激,铜负荷引起的肝细胞凋亡机制与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Salubrinal具有干预该信号通路作用,能够抑制铜负荷后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MEM163变异导致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归纳自然病程,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并构建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为致病机制研究建立基础。方法 随访2009~202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TMEM163变异致病患儿,对临床表现、遗传学数据、蛋白质结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临床遗传学特点,并采集患儿外周血构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果 临床特点:2例患儿均具有早期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白质髓鞘化不良,且症状随生长发育逐渐减轻的特点;均于婴儿期起病,以眼球震颤为首发症状,学龄期症状好转。遗传学特点:2例患儿均为TMEM163同一位点新发错义变异c.227T>G p.(L76R)、c.227T>C p.(L76P),均为国际上首例报道。病例2来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论 本研究为国际首次随访TMEM163变异致病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完善了其自然病程,扩展了对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表型认识,并首次构建了TMEM163 c.227T>C p.(L76P)变异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为进一步致病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