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现代道地中药材的概念演变,道地中药材是经过千百年来的疗效认证而普遍得到人们认可的优质中药材。通过对中药材栽培历史的分析,本文认为道地中药材的优质性主要来自野生资源。多数中药栽培发展较晚,栽培生产技术与环境结合尚未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从道地中药材成因的角度分析,野生中药材在生长年限、种质、生境、性状、成份等各方面与栽培中药材都与明显的差异,其质量也一定不同,因此对栽培中药材的道地性的应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同时,通过将现代栽培技术与中药材栽培相结合,会对栽培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和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东楤木人工繁殖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推广应用实践,总结了利用辽东楤木种子、根段、叶片组培繁殖的方法与技术,同时阐述了设施假植栽培、平地与山地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人口增加、人口扩散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是野生稻面积缩小、分布北界南移而栽培稻面积扩大、分布区向北、向东扩张的根本动力。由于野生稻与栽培稻在历史上处于同一生态位,发展栽培稻使野生稻生境破坏。提出生态位恒定假说并解释了野生稻与栽培稻分布区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生产高品质高节竹笋,提高竹林经济效益,该研究通过调查并测定了覆土1a、覆土2a和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分析了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栽培1a和2a的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及可食率分别较未覆土栽培高节竹笋提高了107.58%、165.73%及8.77%、13.63%,而且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及可食率覆土栽培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覆土栽培高节竹笋长度总体显著高于未覆土栽培高节竹笋,且覆土栽培年限之间并无显著差异;高节竹笋基茎则为覆土栽培1a与未覆土栽培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覆土栽培2a的高节竹笋。覆土栽培高节竹笋蛋白质、单宁、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和各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总体上有明显降低,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则明显提高;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有所升高,而苦味氨基酸比例则有所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覆土栽培能明显改善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增加香味和甜味,减少酸涩味和粗糙度,竹笋品质和适口性明显提高,且覆土栽培2a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评价、筛选并利用栽培大豆的耐盐种质资源,对开发利用盐渍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耐盐性评价方法、耐盐的生理生化基础、耐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耐盐种质的筛选与创新等4方面,对栽培大豆的耐盐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栽培大豆耐盐性研究现存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栽培大豆耐盐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杂草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杂草稻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一方面,由于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前期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相似,很难化学控制其在稻田发生,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杂草稻长期自然生长繁衍,其抗病、虫、寒、旱、盐碱等特性优于栽培稻,而且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相对接近,是一种改良栽培稻抗逆性的天然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正主编:边银丙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8月I S B N:978-7-04-046650-8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16章,系统讲述了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目前市场上主要类型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技术。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基础知识,包括绪论、食用菌类群、生理与生态、遗传与育种、培养料与栽培设施、菌种繁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介绍了六大类食用菌的栽培原理与技术,即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珍  相似文献   

8.
营养基质对连作栽培下温室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营养基质(稻草+田园土壤+膨化鸡粪)及土壤在同一温室内进行黄瓜的槽式连作栽培,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两种栽培方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连作效应.同一连作茬次间比较,营养基质的养分含量、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细菌/真菌均明显高于土壤,而真菌数量低于土壤,营养基质栽培改变了细菌种群结构,促进了黄瓜植株生长及产量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连作栽培条件下土壤细菌数量与黄瓜株高、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干质量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与土壤栽培相比,营养基质栽培能够明显改善根区微环境,有效延缓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哈尔滨市17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本土植物多样性对外来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如下:哈尔滨市绿地有75种外来植物,外来栽培植物42种,外来非栽培植物33种。在哈尔滨市绿地植物群落中,外来栽培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和平均出现频度均较高;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较低,而平均出现频度较高。绿地本土植物物种数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显著负相关(P<0.05)。绿地乔木层本土植物的香农威尔指数、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均显著负相关(P<0.05),乔木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灌木层本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的平均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5);草本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相对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随绿地总面积的增加,外来栽培种和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增加,平均出现频度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随建成时间增加,外来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非线形变化,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应提高哈尔滨市绿地本土植物的多样性,严格控制新建成的、总面积较小的绿地中外来植物的引种栽培管理,以防止外来植物发展成为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优质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大球盖菇的室内与室外栽培的方法和结果,包含液体一级菌种的制备、菌包二级菌种的制备、室内栽培、室外栽培、采收、栽培结果等内容,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栽培薏苡种子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应鹏  朱虹  李珊  程舟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0):2008-2013
通过观察和测量中国8省区9产地栽培薏苡种子的各种性状,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产地栽培薏苡种子的变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栽培薏苡种子性状差异性显著,除种子长度、种子与颖果重量差之外,薏苡种子的其他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颖果长度与产地的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颖果长宽比与海拔均呈显著相关;而其它地理、气候等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9个产地的栽培薏苡可聚为5类。综上所述,栽培薏苡的种子性状变异是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和生态因子等内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主要是受到基因交流和人工驯化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了把果树栽培在温室中的种种尝试。河北省滦县从1990年开始温室葡萄试种,到1995年全县的种植面积达到3700亩,成熟期比裸地栽培的同品种葡萄提早3个月,亩产达到2000公斤,产值3万多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几年来,技术人员在温室中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中栽培葡萄与传统的裸地栽培具有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绛县迴马岭人工栽培与野生柴胡为样本,对比人工栽培与野生柴胡根部性状及质量。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柴胡皂苷a、d含量为指标评价,对人工栽培与野生柴胡根部性状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人工栽培柴胡较野生柴胡顺直且色浅,药效成分含量高于野生柴胡。结论:在临床上,为人工栽培柴胡代替野生柴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三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分别感染我国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子叶,诱发产生肿瘤.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A281、Chry5,Chry5C对我国的栽培大豆均有致瘤作用,且A_(281)对栽培大豆具有超毒作用.这一结果与其对美国栽培大豆的作用结果是一致的.而A281对半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较差,对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最弱.而根癌农杆菌Chry5C尽管其毒性已被弱化,但对我国的栽培大豆仍具有致瘤作用,这一结果与它对美国栽培大豆的致瘤作用是有差异的.说明我国的栽培大豆与美国的栽培大豆之间在致瘤方面存在差异.Chry和5Chry5C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几乎是不致瘤的,说明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在Ti质粒致瘤方面与栽培大豆存在区别.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大豆品质和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的特性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也为今后进行大豆遗传工程选择适当的受体材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蛹虫草CM-16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规格为300mm×200mm×110mm的蛹虫草栽培专用塑料盒进行盒式栽培,栽培基质用量分别为250 g/盒,300g/盒,350 g/盒,400 g/盒和450g/盒,以蛹虫草的生产周期、子座鲜质量、基质利用率及栽培基质代谢损失等为指标,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用量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规律.在试验范围内,栽培基质用量与蛹虫草生产周期、子座密度、子座鲜质量、生物学效率及基质利用率之间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与栽培剩余基质含水率及栽培基质代谢损失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与子座长度的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用量是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子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人工栽培大黄的泻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KM小鼠96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8组(n=12)。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动物模型,通过药物干预,对比观察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礼县栽培掌叶大黄的泻下作用。结果:2.0~6.0g/ks剂量范围内的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及礼县栽培掌叶大黄可明显缩短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提高大肠含水量,抑制结肠NO+K+-ATP酶的活性;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明显强于礼县栽培掌叶大黄,而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差异;抑制结肠NO+K+-ATP酶的活性是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泻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草果是多年生的林下经济作物,草果栽培不仅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地方益经济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特别是天然林禁止采伐后,林农急需解决林下资源开发,增加林农收入。为探索林下草果栽培,中心于2013年承担了林下草果人工栽培试验,历经三年的栽培试验,已基本了解林下草果的生长规律、生长需求,并积累了林下草果人工栽培技术,现将相关的栽培技术(基地的选择与布局、林下人工栽培技术、田间抚育管理、病虫害、产品采收与加工)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构件理论为基础,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对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种群构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指标是由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组成,随着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的增多和千粒重的升高,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的产量会明显增加,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2)主茎系统是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植株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显示了与其他构件组成间的整合作用;(3)研究的7个环境因子与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种群的生长关系都较密切,其中日照和温度是影响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分布和生长发育相对重要的环境因子,而降水则为相对次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阳春砂花器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阳春砂(Amomum villosum)小花,以体视镜观察并测量长果、圆果和仲华3个阳春砂栽培类型小花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仲华的假合蕊柱与唇瓣间的纵向距离最小,但3个栽培类型之间的横向距离差异不显著。假合蕊柱与唇瓣的距离大小主要由假合蕊柱的挺直程度决定,角度γ值是栽培类型的特征参数。仲华的花粉囊最长,长果次之,圆果最小;而3个栽培类型间的花粉囊宽度差异不显著;花粉囊长度的差异是栽培类型的另一个特征。仲华柱头的开口面积与长果和圆果差异不显著;但长果柱头的开口面积比圆果大。3个栽培类型柱头的开口均高于花粉囊顶端;圆果柱头的开口与花粉囊顶端的距离(Dsp)显著大于长果和仲华,而长果与仲华的Dsp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建立了阳春砂花器形态的研究方法,比较了3个栽培类型小花的形态特征,为寻找适宜的传粉途径和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菊花起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RAPD分析技术,选取22个20个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对7种野生菊花、14种栽培菊花和5个种间杂种进行了随机扩增。通过实验建立了PCR随机扩增实验体系。在观察到的224个扩增条带中,34条(15%)表现多态性。利用UPGMA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种野生种中,Dendranthemaindicum、D.vestitum和D.nankingense与栽培菊花亲缘关系最近,而D.zawadski与栽培菊花亲缘关系最远。前3种野菊与栽培菊花间的遗传距离小于0.40,而D.zawadski与栽培菊花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50。根据上述数据及以往研究结果,使用RAPD数据对菊花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栽培菊花主要起源于D.indicum、D.vestitum和D.nanking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