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单孢菌属的分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单孢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由于分离、分类方法所限,绝大多数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在小单孢菌的分类学研究中,最初主要依据的是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随着“多相分类”的广泛应用,分子分类在小单孢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单孢菌是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某些种能产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新霉素等;某些种能降解天然橡胶和纤维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单孢菌能产生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肿瘤细胞有靶向和识别作用,并能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糖多孢菌属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多孢菌属的分类学研究中,最初是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指征进行研究。随着“多相分类”方法的广泛应用,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在糖多孢菌属的分类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糖多孢菌是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某些种能产生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类、维生素、藻类促生长因子、纤维素降解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菌株是一类具有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分化的经典放线菌,于二十世纪中期被发现,目前包含29属246种的成员。这类菌株不仅广泛分布于普通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在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一些被认为对生命极具挑战的极端环境中也常能探测到这些微生物的踪迹。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的多个领域,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的分类学特征、生态分布、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进小单孢菌科放线菌资源的高质量发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单孢菌是除链霉菌外,生产抗生素的另一大家族。从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分离方法以及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状况等方面,介绍了小单孢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展望了小单孢菌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寻找新型抗真菌抗生素的过程中,从海洋放线菌FIM03-1149发酵液中分离到抗真菌抗生素新抑锈病素(Neorustmicin)。菌株FIM03-1149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淡黄-橙黄色,无气生菌丝,不产生可溶性色素。形态特征、化学分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表明菌株FIM03-1149属于小单孢菌属。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也表明菌株FIM03-1149属于小单孢菌属,但与最接近已知种Micromonospora siamensisTT2-4T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2个菌株在某些生理生化特性上也有不同。基于上述数据,菌株FIM03-1149可能是小单孢菌属的1个新种。  相似文献   

6.
小单孢菌在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寻找新的抗生素的重要来源.为了探索小单孢菌的生态分布和在未培养情况下的生态位,在分离和鉴定一定数量的小单孢菌的情况下利用小单孢菌属的16S rDNA基因同源性,采用Clustal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设计了小单孢菌属的16S rRNA特异寡核苷酸探针Mn1和Mn3两个序列,将这两个序列与GenBank中小单孢和非小单孢菌属的16S rRNA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分析,先在理论上确认Mn1和Mn3对小单孢菌属是特异的.收集小单孢和非小单孢菌株19株,通过原位杂交试验的方法对设计的探针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证明,Mn1能和试验用到的所有小单孢菌属的标准菌株杂交和非小单孢菌均不能杂交;Mn3能和所有小单孢菌属的标准菌株杂交,但也能与链霉菌CGMCC4.891(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杂交.初步证明Mn1可作为小单孢菌属的特异性探针.并通过杂交条件试验优化了Mn1荧光原位杂交的条件:甲酰胺浓度为30%,溶菌酶处理时间为37℃ 40 min,HCl处理时间为60 min,杂交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7.
小单孢菌属放线菌是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但自然条件下小单孢菌的活性产物产率普遍偏低,基因编辑与改造对提高小单孢菌属放线菌活性产物的产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成为小单孢菌属放线菌基因编辑改造的瓶颈。炭样小单孢菌JXUN-1是实验室从南昌瑶湖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基因组具有GC含量高的特点。本研究以敲除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P450为例,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为模板,构建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 P450基因打靶载体p FD306,然后通过电转化将pFD306导入炭样小单孢菌JXNU-1新鲜菌丝体内,通过双交换获得基因缺失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最后通过PCR验证了菌株P450基因的缺失,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打靶载体pFD306构建成功。本研究确证了质粒pKC1139可以用于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组的编辑,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8.
产生抗菌素的微生物种类繁多,除霉菌、细菌、链霉菌外,小单孢菌近年来也被人们所重视。1905年Foulerton从空气中分离到青铜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1923年φrskov建立了小单孢菌属。但是,小单孢菌的拮抗作用直到1942年才为Welsch发现。  相似文献   

9.
一株来源于海洋的抗肿瘤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红  林如  张慧  谢阳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3):0393-0397
从福建东海海滩土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海洋放线菌FIM02-523, 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菌株FIM02-523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橙色-暗棕色, 无气生菌丝, 不产生可溶性色素。系统发育、化学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分析表明菌株FIM02-523是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可能是模式菌种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江苏洪泽湖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抗菌素104的小单孢菌。经过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它在合成培养基上产生紫褐色的菌丝体和可溶性色素,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属于紫色小单孢菌类群,但与国内外资料发表的已知种均不相同,定名为致瑰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eo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11.
云南高原湖泊放线菌区系及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7年从云南高原的滇池等12个湖泊采集底泥和水样,用不同方法从中分离了放线菌,同时筛选了产生纤维蛋白溶酶等的菌株,结果如下: 1.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与湖泊的理化特性有关。 2.在12个湖泊的底泥样品中,小单孢菌占有明显优势。这是湖泊放线菌区系的一个显著特点。 3.杞麓湖、异龙湖、大屯海的放线菌总数达2991—3542x 103/g干土。 4.从这些湖泊分离到马牡拉放线菌,小多孢菌,小四孢菌,糖单孢菌,糖多孢菌。这在有关淡水湖泊放线菌的研究中还未报道过。还发现了以下新种:暗绿小单孢菌,云南糖单孢菌,黄玫瑰小四孢菌,程海马杜拉放线菌,绿黄马杜拉放线菌。 5.放线菌在湖内甲壳素、纤维素及某些有毒物质的降解中起显著的作用。 6.湖生放线菌是各种有用产品(如纤维蛋白溶酶等)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无干燥条件下保藏小单孢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单孢菌是筛选新抗生素产生菌的重要菌类。本文报告用砂土管在室温无干燥条件下保藏小单孢菌6.5—14年的效果,并与其它保藏方法做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诺卡氏菌型放线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细菌域 ,厚壁菌门 ,放线细菌纲 ,放线菌目中的一类形态相似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但由于分离、分类方法所限 ,绝大多数 ( 85%以上 )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诺卡氏菌型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某些种能产生抗生素 ,如利福毒素等 ;有些种产生可供利用的重要的代谢产物 ,如 2、3 二羟基 苯甲酸、环已乙酸、羟基苯酮丁酸、L 组氨酸、1 6α 羟基甾体等 ;某些种产生重要的酶类 ,如胆固醇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溶菌酶等 ;有些种可用于废水 (物 )的生物处理。另一方面 ,也有些种引起人和动物的诺卡氏…  相似文献   

14.
以采集自四个红树林地点的16份混合土壤为研究材料,选用7种选择性培养基,共分离获得330株放线菌。其中217株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近75%菌株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他还包括多形态孢菌属(Polymorphospora),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等小单孢菌科的2个属和非小单孢菌科的9个属。采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共50株菌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5165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有不同程度抗性。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行化学筛选,最后确定了5株可能产新颖化合物的小单孢菌。  相似文献   

15.
小单孢菌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省丽江地区的高寒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两株小单孢菌Y81—917和Y81一558。它们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蓝色。产生蓝色可扩散色素。孢子单个着生,表面皱褶。细胞壁化学组分II型。它们与所有已知的小单孢菌都不同,认为是小单孢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玉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yulongensis n. sp.),菌株Y81-917为模式株。  相似文献   

16.
陈双林  闫淑珍  李玉 《菌物学报》2013,32(Z1):200-206
双皮菌属是黏菌纲中最重要的属之一,通过标本的鉴定和复核以及文献考证等分类学研究,重新整理和报道了中国双皮菌属黏菌的物种资料,计有24种,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与基质的联系,增补了一些种在中国的分布省区,对过去报道的某些种的学名和分类地位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7.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相似文献   

18.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AM105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中国南海红树林沉积物,能够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本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单孢菌AM10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vet软件进行组装拼接得到388个Contigs,整个基因组大小约6.85 Mb,GC含量为73.1%,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 Bank数据库(LRMV01000000)。本研究同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和GO聚类分析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薛景珍  沈音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60-60
一种观察小单孢菌的制片方法薛景珍,沈音(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沈阳110161)小单孢菌在放线菌中是菌丝纤细、大部分无气生菌丝,菌落湿润的一群。用一般印片法制片,往往印不上或印上很少的孢子和菌丝片断;用涂抹法,虽然可以涂上较多量的孢子和菌丝,但菌...  相似文献   

20.
前言蔷薇霉素(Rosamicin)是一个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碱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类似红霉素,某些方面较红霉素为优,如近年国外临床的新品种。美国首先于1972年分离得到,我所于1973年找到小单孢菌8653产生单一组份的蔷薇霉素经鉴定定名为近玫瑰小单孢菌新种(Micromonosroseotusn.sp.)近年来又对此菌开展了菌种选育方面的摸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