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时并没有将癌基因引入恶变的细胞内。因此,这种癌变过程是化学致癌物与靶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曲霉毒素B,(AFB_1)可能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动物实验证实AFB。能诱发肝癌,体外细胞培养中AFB_1引起染色体畸变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显著升高,且与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遗传》1981,3(6):38-40
实验原理 一些化学物质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酶的作用转化 为终末致癌物,这些活性致癌物多半能在微生物中诱 发突变,因此,一般说来,诱变剂相当于致癌物。这样, 利用从哺乳动物细胞里提取的酶在体外代谢活化化学 物质后,如该物质能诱发细菌突变,或未经代谢活化就 能诱发突变者,都可初步认为这种诱变剂可能是潜在 的致癌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用HBV感染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注射AFB1,能诱发裸鼠成瘤,实验分为4组:A组为HV+AFB1组,即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同时注射AFB1;B组为HBV^ 组,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不注射AFB1;C组为AFB1^ 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注射AFB1;D组为对照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也不注射AFB1。结果:A组成瘤率为27.3%(6/22),B组0%,C组13.3%(2/15),D组0%,所有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癌。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PCR和DNA狭缝印迹显示:HBV X和HBV S基因阳性,证明HBV基因已在瘤细胞中。细胞首次用人乙肝病毒协同AFB1在裸鼠体内诱发成功人肝细胞癌,证明了A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生及防治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会上有关肿瘤生化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肿瘤代谢特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生化等。其中以肿瘤代谢特点的论文最多,内容涉及到蛋白质、酶、核酸、脂质、糖及氧化磷酸化等方面。而成就较为突出的是比较肝癌的研究。近年来发现有两类移植性动物肝癌:一类的生长较快,其形态(包括细胞亚细微结构)和代谢(如酶型、能代谢等)都与正常肝有显著差别,如 Novikoff 肝癌、3’-甲基奶油黄诱发的大鼠  相似文献   

5.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病原体、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环境致癌物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多环芳烃、亚硝胺和霉菌毒素等均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典型致癌物,它们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化后导致DNA损伤最终诱发癌症。病毒感染也是人类癌症发病的重要原因,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能够诱发肝癌;EB病毒(EBV)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和食管癌有关。然而,由于癌症发病机制复杂,仅考虑单一因素往往难以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此,明确不同致癌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揭示致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环境致癌物与病毒协同致癌作用的研究,以期为深入阐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找到新的突破口,进而为相关癌症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由庚  李建辉 《遗传》1984,6(3):21-22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强致癌物质,能 引起多种动物(包括非人灵长类恒河猴、树p-等) 的癌症,主要是肝癌[8,97。细胞癌变的一种重要 理论是正常细胞核的基因突变[[21。已发现AFB, (黄曲霉毒素B,)能引起沙门氏菌基因突变[4,91 和引起小鼠和仓鼠骨髓微核‘53。但小鼠和仓鼠 对AFB:的致癌性有相对的抵抗力,而大鼠最 敏感,AFB:诱癌的动物模型大多用大鼠『,,。因 此,用大鼠细胞研究AFT的致癌机理是较理想 的。本文用微核作为指标,研究AFB:对大鼠外 周血淋巴细胞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203-1204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常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研究人员以人源肝癌细胞系为基础建立了苯并芘低浓度长期暴露研究模型,发现苯并芘长期暴露并不影响肝癌细胞的生长,但能促进肝癌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强致癌剂,在肝癌高发地区,粮食常被黄曲霉菌污染。人类要完全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摄人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研究AFB 1摄人后如何加快排泄,降低其对细胞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我们曾报道用检 测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的方法,来观察某些阻断剂在AFB 1致癌致突变中的作用[1]。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此模型,寻找天然食物中的AFB1阻断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分别再接种裸鼠传代。在裸鼠体内传至5代后,将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传代,建立了3个肝癌细胞株,分别为CBH-1a、CBH-1b和CBH-2。对3个细胞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细胞生长迅速,接触抑制消失,细胞增殖核主数Ki67阳性细胞占38.2%,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核酸原位杂交显示,细胞中HBV-X和HBV-S基因阳性,PCR可扩增出X基因,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3个细胞株细胞再接种裸鼠皮下,可再生成肿瘤,此实验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个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HBV和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细胞水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一般认为鼻咽癌与EB病毒、化学致癌物及遗传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的病因发病学原理,至今不清楚。化学致癌物与人类鼻咽癌的关系已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鱼类食物中所含亚硝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有人估计,在人类癌症中至少有80一90%是由环境致癌物引起的,或与环境致癌物有密切关系,而其中化学致癌物约占90%左右。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而又无法很快消除的情况下,研究化学性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  相似文献   

12.
假单胞菌胞外酶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毒性强、污染普遍,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目的]为了发掘高效的AFB1降解菌并探索其降解特性,对红树林污泥样品中一株AFB1降解菌株(HAI2)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方法]以AFB1结构类似物为唯一碳源,筛选出一株高效的AFB1降解菌,利用16SrRNA基因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嗜酸寡养单胞菌中的漆酶对AFB1的降解活性,并确定漆酶在菌株CW117降解代谢AFB1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从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基因组中,共筛选到两个漆酶基因lc1和lc2,并用大肠杆菌BL21外源表达蛋白rLC1和rLC2,在体外检测其对AFB1的降解活性.同时参考前人报道,研究了氧化性辅剂对漆酶AFB1...  相似文献   

14.
 凝集素是一种能同复合糖中不同糖基序列特异性相结合的糖结合蛋白质。本文在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和同工酶的基础上,利用四种固相凝集素柱组成的序列亲和层析,配合外切糖苷酶β-N-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研究了诱发肝癌ALP糖链中“Bisecting”GlcNAc残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鼠诱发肝癌ALP的活性较正常肝脏明显增高,其性质和正常肝脏ALP基本相同,两者均属于组织非特异性ALP,提示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没有同工酶谱的变化。(2)大鼠诱发肝癌ALP糖链的“Bisecting”GlcNAc残基含量较正常鼠肝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利用Solt-Farber顺序诱发大鼠肝癌,观察肝组织中GST活性及GST-P含量在化学诱癌中的变化,并观察性激素对大鼠化学诱发肝癌的早期病变中GST-P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GST活性或GST-P的含量,在诱癌至第三周开始升高,第五周升至最高。利用此模式,选择诱癌至第五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处理后肝组织中GST-P的表达。发现睾丸假切除的雄性大鼠经化学诱癌后,肝中有高的GST-P表达,睾丸假切除的雄性大鼠诱癌合并雌二醇处理,明显降低肝组织GST-P阳性灶的面积和数量;合并睾丸酮处理,虽减少GST-P阳性灶的面积,但其数量略有升高。与睾丸假切除后诱癌的雄性大鼠相比,切除睾丸的大鼠经诱癌,有更低的GST-P阳性灶的面积;睾丸切除合并雌二醇处理,GST-P阳性灶的面积进一步降低。与仅化学诱癌的卵巢假切除雌性大鼠比,卵巢切除鼠诱癌后,GST-P阳性灶的面积稍有增加;对卵巢切除合用睾丸酮的大鼠诱癌,阳性灶的面积进一部增加。无论性腺切除与否,雄性大鼠比雌性大鼠有更高的GST-P表达。这些结果提示雌激素可抑制而雄激素则可促进化学诱癌大鼠肝中GST-P的表达。这一结果可能与临床上男性较女性易患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七种食用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毒效果。方法 首先通过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Da/Dm)筛选出具有脱毒作用的株菌;然后通过AFB1残留量筛选出脱毒能力最强的菌株;最后将该菌株接种于含AFB1的玉米粉和大米中,考查其对粮食中AFB1的脱毒效果。结果 初筛发现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对AFB1有较强脱毒作用,其Da/Dm分别为1.6±0.02、1.5±0.01、1.4±0.02;复筛发现黑木耳的脱毒能力最强,与AFB1共培养10 d后能清除88.16%的AFB1;进一步发现黑木耳对玉米粉和大米中AFB1有一定去除作用,清除率分别为62.4%和15.73%。结论 黑木耳对受AFB1污染的粮食作物有较好的脱毒作用,可用其控制食品与饲料中的AFB1。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免疫学方法是黄曲霉毒素B1的常用检测方法。为制备针对AFB1的抗体,综合参考已报道的噬菌体文库筛选的抗AFB1单域重链抗体(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 chain antibody,VHH)序列,合成一条经密码子优化[适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表达]的高同源性序列。在抗AFB1 VHH的CDR2和CDR3区引入部分随机突变,构建噬菌体抗体库。采用phage-ELISA技术,以AFB1O-OVA为包被抗原,淘选单域重链抗体库,经过4轮筛选,获得15株能与AFB1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以结合力最高的1株克隆为材料,扩增相应的VHH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ET-22b-VHH。在E. coli BL21(DE3)中表达VHH,经间接竞争ELISA分析,获得的抗AFB1 VHH的灵敏度约为10μg/mL。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癌症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它和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占前三位。近几十年来 ,人们在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这种过去认为病因不明 ,神秘莫测的凶恶病魔 ,主要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原因引起 ,而是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80— 90 %以上的癌症极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2 环境致癌物的分类环境因素之所以与癌症的发病率相关 ,这是由于环境污染后会使不同的环境中含有不同的致癌物。通常环境致癌物可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饮用水塘底质污染与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水塘底质中存在致染色体畸变物质,这类物质所诱发的紫露草微核率在各采样点的变化趋势与居民11年的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相一致,从而为肝癌的饮水病因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发现蛋白激酶不但参与细胞的代谢调节,还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除酪氨酸蛋白激酶是某些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外,钙-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又称蛋白激酶C,PK-C)是促癌剂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eetatc)的受体。作者在前文中曾报导:分化诱导剂视黄酸可使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蛋白激酶C的活力明显降低;而蛋白激酶A(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则明显增加。本文研究化学诱发大鼠肝癌早期病变中这两种蛋白激酶的变化,观察有无和视黄酸处理时相反的改变。为了证实诱癌是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