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本文使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土壤中微量元素和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FS-Adaboost算法研究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白血病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对应关系。结果:从29种微量元素中发现了13种微量元素与白血病相关,其中砷(As)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基于该13种微量元素,建立了土壤中微量元素和白血病致死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可达到89.7%。结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白血病有一定关系,其中砷(As)元素含量与白血病死亡率较为密切,这与近年文献报导的少量氧化砷治疗白血病效果显著相符合。以上研究发现,可以为研究土壤中微量元素和白血病的关系提供参考,对白血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Bai LY  Zeng XB  Hu LJ  Li LF  He Q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437-44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添加外源二甲基砷(DMA)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生长及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当外源DMA添加量达到90 mg·kg-1时,第2季盆栽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9.5%和57.0%,表明DMA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随着外源DM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砷及油菜体内的砷含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该三者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添加入土壤中的DMA主要发生去甲基化作用,产物主要为As(V)及少量的As(Ⅲ),且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As(V)和As(Ⅲ)的浓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好气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5%的田间持水量下,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外源二甲基砷酸盐(DMA)、一甲基砷酸盐(MMA)、五价无机砷[As(V)]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 外源砷进入土壤后,其含量均有随时间推延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种不同形态的有机砷DMA和MMA在土壤中主要发生脱甲基化过程,经150 d的恒温恒湿培养,其在土壤中主要转化为As(V),DMA处理仅在120 d时检测到少量MMA,而MMA处理则在7~60 d内均有少量的DMA生成.培养结束时土壤中DMA和MM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降幅分别为99.5%、94.3%,而两者的主要转化产物As(V)的含量则分别显著增加了4.61和5.15倍.表明外源有机态砷在土壤中基本上被转化为无机形态;与有机态外源砷相比,外源As(V)进入土壤后其形态基本上没有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4.
李可  谢厦  孙彤  孙约兵 《生态学报》2021,41(12):4827-483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设施菜地上施用不同剂量的鸡粪有机肥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其中施肥量为60 t/hm2时值最大,增幅为59.92%;小白菜地上部Cd、Cr、Cu、Zn和As含量均大幅增加,但Pb含量无明显变化。土壤重金属Cd、Cr、Cu、Zn和As的全量均随鸡粪有机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增幅分别为21.30%、21.58%、17.40%、19.40%和17.43%,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施用有机肥均增加了土壤Cd、Cr、Cu、Zn和As的有效态含量,而Pb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无显著变化;除重金属Pb外,不同重金属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元素Zn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相关性最强。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含量较高的PLFA为16:0、18:1ω7c、10Me16:0和18:1ω9c,土壤微生物总PLFA和各类群PLFA含量均呈现M0.5 > M1 > CK > M2 > M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u、As全量和Cd、Cr、Cu、As有效态含量与微生物总PLFA和各类群PLFA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有效态Cr和Cu含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As(Ⅲ)在第四纪红土、紫色砂页岩和花岗岩3种母质发育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砷的有效性、结合态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经过120 d老化后,3种土壤中均只能检测到As(Ⅴ)的存在;伴随老化过程的进行,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为: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RS2)>花岗岩发育土壤(RS3)>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RS1).应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3种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变化(P<0.05),土壤pH、有机质及铁铝锰氧化物是影响砷老化的主要因素,且锰氧化物的影响大于铁铝氧化物(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专性吸附态砷和专性吸附态砷是构成土壤有效砷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施用有机肥对高砷红壤中小白菜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鸡粪条件下红壤中的砷对小白菜生长和吸收的影响及土壤有效态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向高砷红壤中施用猪粪和鸡粪两种有机肥均使小白菜的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猪粪处理的小白菜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猪粪和鸡粪两种有机肥的施用可导致土壤有效砷含量明显提高,施用猪粪后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幅达394.9%~1033.6%,而施用鸡粪的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幅为30.4%~94.1%; 施用有机肥明显促进了小白菜对砷的吸收,其中猪粪处理下小白菜的砷吸收量比对照增加20.7%~53.9%. 根据本研究结果,对砷含量较高的高风险农田,施用猪粪、鸡粪等有机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效砷含量和作物对砷的吸收量,使农产品质量和环境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土壤砷植物暴露途径的土壤因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郁  王美娥  陈卫平 《生态学报》2013,33(8):2400-2409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抗氧化系统对砷胁迫的响应,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价态无机砷As(Ⅲ)和砷As(V)对中国莲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莲幼苗中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国莲幼苗的MDA和蛋白质含量受As(V)的影响不如As(11])敏感。抗氧化系统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砷处理最敏感,当As(11I)浓度在2.5pmol/L和As(V)浓度在100μmol/L时,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在As(Ⅲ)处理浓度为10umol/L时就出现显著上升,相对而言,过氧化氢酶(CAT)对As(V)比较敏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砷对幼苗产生的氧化胁迫导致SOD、CAT和POD三种酶活性有所增加,以配合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维持细胞代谢的稳定。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砷胁迫下莲的生理和生长变化、以及莲的培育和移植提供了部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与烤烟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四川省会理烟区土壤及红花大金元烟叶各30份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与烟叶中中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会理烟区大部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在较适宜的范围内,但部分土壤水溶性硼、有效锌含量较低,烟叶中铜元素、镁元素含量较缺乏;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土壤与烟叶中微量元素的回归方程,其中烟叶中的锰、锌含量均受到土壤中5个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影响,而钙含量仅受到土壤中有效锰和交换性钙的影响;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中微量元素与其对应的土壤内中微量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接作用系数最大。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协同或拮抗效应,其中土壤有效锰的含量对烟叶所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而烟叶锌含量受土壤中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砷(As)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土壤的N、P、K、有机质(OM)、Cu和Zn全量依次为中As > 高As > 低As土壤.中As和高As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度以及多样性指数(H′、D、U)显著高于低As土壤.主成分分析与生理碳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中As和高As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等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低As土壤.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主要有全P、OM、全Pb、全Zn、全N和pH,全As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可见,养分是影响长期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硫化砷(As4S4)作用于人类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后对其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硫化砷(0,2.5,5,10,20txM)作用于Jurkat细胞不同时间(24,48,72小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硫化砷(0,5,10,20txM)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后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利用Westemblot方法检测硫化砷(0,5,10uM)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后胞内CleavedNotchl蛋白和C.myc蛋白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提示硫化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显微镜下观察到硫化砷处理Jurkat细胞24小时后,细胞数目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而其细胞碎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Westernblot结果显示硫化砷处理24小时后,胞内CleavedNotchl蛋白、C-myc蛋白下调,并随浓度增加下降的更为明显。结论:硫化砷对Jurkat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二烯丙基二硫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 mg/LDADS作用K562细胞12小时后,透射电镜观察K562细胞超微结构,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及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自噬率,RT-PCR检测Beclin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ADS作用后的K562细胞后,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胞质内出现大量自噬体;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K562细胞胞浆中的自噬泡明显增多,而空白组与溶媒组胞浆中的自噬泡很少;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DADS药物组自噬率分别为(7.27±5.60)%、(7.10±5.13)%、(27.39±6.51)%(P〈0.05);空白对照组为0.658±0.007,溶媒对照组为0.671±0.012,两者的Beclin1mRNA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DADS药物组为0.911±0.00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烯丙基二硫可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Beclin1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向成  李佐青  苏丹  王波  王佳 《生物磁学》2014,(8):1479-1481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型白血病骨髓中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对白血病分型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抽选9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观察组)予以甲基化特异性PCP(MSP)方法进行骨髓RASSFlA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甲基化状态差异,同期抽选93例非白血病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有13例(13.98%)检测到RASSFlA基因甲基化,而对照组中RASSFlA基因甲基化率为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RASSFlA甲基化率比较:淋巴系显著高于髓系(P〈O.05),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中MSP法检测存在RASSFlA甲基化;而RASSFlA基因在淋巴系白血病中的甲基化概率明显增高,因此,对RASSFlA进行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作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白血病的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 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观察组患者23 例只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5.2%,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后WBC, Hb, PLT 的恢复时间分别为(6.32± 2.75)天,(9.32± 2.12)天和(7.31± 3.2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 4.34)天,(12.54± 3.21)天和(12.41± 4.3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 10^9/L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有效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缩短骨髓受抑制时间,和降低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口腔鳞癌A4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到肿瘤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近红外荧光分子对比剂EGF-Cy5.5,验证试剂合成的靶向特异性。口腔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系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μM,0.5μM,2.5μM和5.0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中0,24 h,48 h和72 h。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证实EGFR的表达水平,上述实验均测量三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EGF-Cy5.5靶向荧光对比剂的标记率为68%~70%。对比对照组,越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的肿瘤细胞其获得的细胞荧光信号强度越小,这与药物浓度越高细胞表面表达EGFR的量越少相一致。流式细胞仪显示,在72小时,作用于细胞的三氧化二砷药物浓度分别为0.5μM,2.5μM,和5.0μM,其相对应获得的细胞EGFR表达量分别为57.28±3.2%(P〈0.05),29.91±2.2%(P〈0.01)和10.73±2.4%(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胞EGFR表达量74.42±1.8%,(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的方法体外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A431的EGFR表达水平,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砷对其EGF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俞晓军  钱琤  张育瑆  胡志前 《生物磁学》2011,(19):3615-3617
目的:观察在大鼠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过程中微量失血对最终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按不同的放血比例分为三组,以Wigger改良法建立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严格标化放血前的各项手术操作和观测指标,比较三组大鼠最终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分别按2.4ml/100g(A组)、2.5ml/100g(B组)、2.6ml/100g(C组)比例定容失血的大鼠模型中,各组大鼠生存率分别为:A组66.67%,B组42.86%,C组7.69%,A、B两组与C组大鼠的生存率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使是0.1ml/100g的微量失血对于该模型大鼠的生存率也是有显著影响的,这一点在大鼠的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中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符合率为89.19%。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L为121例,占AL的65.41%,B—ALL为113例,主要表达B系的CD19(99.12%)、CD22(98.13%)、CD79a(96.19%)、CD10(86.73%)。T—ALL占8例;主要表达CD5(100%)、CD7(100%)、cCD3(100%)、CD8(87.5%)。AML为47例,占25.41%,主要表达CD33(93.62%)、CD15(78.72%)、CD64(76.6%)、MPO(76.6%)、CD13(74.47%)。在B—ALL,AML,T—ALL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分别是CD19,CD33,CD5和CD7,特异性最强的抗体分别是CD79a,MPO,cCD3。AMLL为17例,占9.19%,其中B/M为9例,T/B为5例,T/M为3例。My+-ALL为54例,占ALL的44.63%,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CD33、CD64。Ly+-AML为18例,占AML的38.30%,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19、CD4、CD7。系列非相关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67.57%,HLA—DR的表达率为85.41%,CD38的表达率为80.59%,TdT的表达率为62.59%。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俊芬  范新丽  赵妍  秦俭  王晶 《生物磁学》2011,(23):4475-4477
目的:研究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ICU的老年肺炎患者206例,分为脓毒症组(155例)和非脓毒症组(51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64例)。分别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等有关的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指标的差别。结果:脓毒症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非脓毒症组降低,CRP、血白细胞计数较非脓毒症组升高(P〈0.01);亚组分析中,死亡组中血清钙离子浓度较存活组降低(P〈0.01),CRP较存活组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对判断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宫亮  杨和平 《生物磁学》2009,(13):2502-250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对肺癌分期和血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呼吸科初诊的原发性肺癌患168例,分析其外周血小板计数与肺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关系,并在模拟流体状态下,体外研究活化血小板对培养的肺癌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肺腺癌中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增高现象最为明显,占37.09%(23/62)(P〈0.05),鳞癌占22.64%,小细胞癌占22.70%,其他占14.20%。其中有远处血行转移者血小板增多(20.24%)较无明显转移者(7.14%)相差显著(P〈0.01)。同时体外研究显示流体状态对肺癌细胞粘附存在影响,而活化血小板增强了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结论:血小板活化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血行转移密切相关;活化血小板增强了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血小板促进肺癌血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