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黄色素中栀子酚和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生产的栀子黄色素主要成份是藏花素(Ⅰ)和藏花酸(Ⅱ),但也还有一些其他成份,主要有栀子酚(Ⅲ)和栀子甙(Ⅳ)等。从着色的作用来看栀子酚和栀子甙也显黄色, (Ⅰ)R:龙胆二糖 (Ⅱ)R=H但色价较差,而且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完全不同。藏花素、藏花酸对人体的肝有治疗保健作  相似文献   

2.
黄栀子花中的色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栀子(Gardenia sootepensis Hutch)系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其果实含黄色色素。主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黄栀子的果实常用于食品染色。生长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黄栀子,其花呈亮黄色,民间常将其花水煮后于各种食品上着色。据报道,栀子黄色素主要含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两种物质对碱、热稳定,无毒,着色力强。此次我们从黄栀子的花中分到主要有色成分——藏红花酸(Ⅰ,产率0.02%)和  相似文献   

3.
前言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名山栀子,黄栀子等,系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花期6~8月。果期9~11月,果实长圆形,深黄色,含黄色色素。果实与根均可入药。我国栀子资源丰富,主产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有野生,也有大面积栽培。日本从七十年代就从我国进口原料生产黄色素,用于食品工业。我国很久以前民间习惯用栀子果实为食品染色。近年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颇多,但一直没有形成商品,1933年我们承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从栀子(Ga(?)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果实中提取的黄色素,与铁、铜、锡和铝等金属离子的效应。研究表明,栀子黄色素与铁、铜离子反应后,色素的共轭双键的发色基团破坏,栀子黄色素退色;与锡、铝离子反应后,生成黄色络合物,增加了吸光度,保持鲜艳黄色。因此,在提制和使用栀子黄色素时,应注意它们的不同效应。本试验是通过 FeCl_3、SnCl_2、AlCl_3和 CuSO_4四种试剂与栀子黄色的反应,探讨生产上经常遇到的铁、锡、铝和铜离子与栀子黄的效应,为提制栀子黄色素的设备选材、包装材料的选择;为栀子黄色素食品的加工、包装金属材料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植物的果实中,采用水浸提、醇沉淀的萃取工艺,经真空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生产的安全性商、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且应用范围广、成本较低的天然黄色素,是食品工业上良好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等较先进的实验研究方法,对水栀子(大花栀子Gardeniajd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 的果实)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其侧膜向果腔延伸,并产生桔红色的、肉质分枝的假隔膜,其与种子相间排列并将种子包裹而交结成球状体,种皮石细胞五面增厚,细胞腔中填充色素块,薄壁细胞富含栀子索等,特征明显,为水栀子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水栀子所含的色素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栀子甙较栀子高,对水栀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向人们显示了可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采用 WP_1—米平面光栅摄谱仪测定栀子黄色素矿质元素的方法,测出了栀子黄色素的20种矿质元素:Cu、Fe、Zn、Mn、Ni、Mo、V、Sb、Pb、Sn、Bi、Ga、Ag、Cd、Co、Ba、Be、B、Zr、Ti。有毒元素 Aa 未检出,Pb 含量小于3PPm,综合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UDC),是一种安全性极高、具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8.
栀子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栀子的产地、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做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栀子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和栀子甙等主要成分的生产工艺,为栀子的进一步深度利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仙人掌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仙人掌红色素是从仙人掌科(Gactaceae)仙人掌属植物(Opuntia dillenii (Ker-Gawl.) Hawl)的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在pH2—8范围内呈鲜艳的紫红色。色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甜菜花青素(betacyanines):甜菜甙(betanin)。本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对光、热不稳定,抗坏血酸能提高色素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野蔷薇,俗称刺玫果,系蔷薇科蔷薇属灌木,为我国北方常见的野生植物。其花、叶含有挥发油,是提取玫瑰油,玫瑰香精的原料,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大量的果实一直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近年来,野蔷薇果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有益矿物质元素、天然色素以及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视为大有前途的野生浆果新资源。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中藏花素的合成机理,克隆了栀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GjPSY)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推导的GjPSY氨基酸序列与双子叶植物来源的GjPSY亲缘关系较近。采用HPLC检测栀子果实中的藏花素-1含量为(3.96±1.48) mg g-1,在叶片中未检出。通过RT-PCR分析表明,GjPSY在栀子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因此推测,GjPSY的转录水平与果实中藏花素-1的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12.
1985年9月,商业部商业科学研究院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的技术鉴定会。参考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及专业公司等十二个单位三十多名代表。会议期间,专家对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提供的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其应用研究技术报告、毒性鉴定报告、制品应用试验报告,以及色素浸膏含50%固形物和粉剂二种剂制品进行了严格审查。报告指出,栀子黄色素的提制采用“水提醇沉法”、“真空薄膜  相似文献   

13.
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 L·)也叫做红豆、牙疙瘩,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以及苏联、朝鲜、日本和北美州等十几个国家。目前美国有人工栽培,其他国家为野生状态。越桔果实成熟后呈红色,含有色素。据Sakamura报导,早熟蔓越桔(V·macrocarpon Ait)每克含粗制色素为70毫克(鲜重);Zapsalla等鉴定色素的主要成分为四种,它们是矢车菊甙元—3—单半乳糖甙、芍药  相似文献   

14.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产天然活性物质的潜能,亦是天然色素的来源之一,本研究从黑枸杞叶部分离筛选得到产黄色素的内生真菌RML6,经鉴定该菌为Coprinellus radians,该菌株所产黄色素在34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等方面探究黑枸杞内生真菌RML6所产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在自然光下放置8 h黄色素光吸收值无显著变化,但对紫外较为敏感应尽量避光存放;在pH 6~10,20~100℃下不受太大影响;金属离子中,Na~+、K~+、Mg~(2+)、Cu~(2+)、Fe~(3+)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Zn~(2+)、Mn~(2+)、Ca~(2+)对色素有明显的影响;H_2O_2、NaHSO_3对该色素有较强的破坏力;常见几种添加剂对色素无太大影响,同时蔗糖对其还具有明显的增色效应。该色素可广泛用于多个用途。  相似文献   

15.
红曲色素(MPs)是红曲霉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目的】本研究从紫色红曲霉Mp-21中克隆了一个红曲色素产生相关PigE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PigE基因进行敲除,从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红曲色素、桔霉素等方面分析基因缺失前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PigE基因的缺失主要导致黄色素产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与野生型Mp-21菌株以产生红色素为主的色素混合物相比,△PigE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并且新产生了至少5种新的黄色素。△PigE液体发酵13 d后,红曲色素的总色价达到了3548.2 U/g,约为野生型Mp-21菌株的4.82倍;而△PigE桔霉素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产生的时间延迟。【结论】PigE基因的缺失可能阻断了黄色素向橙色素的转化途径,使△PigE更趋向于黄色素的形成。由于红色素的形成需要较复杂的条件,如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适宜的pH值等,△PigE更倾向于先合成黄色素,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本研究为高产黄色素基因工程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密蒙花黄色素是从醉鱼草科(Buddlej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 Linn.)植物密蒙花树(Budd 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色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藏花素(Crocin)。该色素是水溶性色素,对热稳定,在pH 6—7范围内光稳定性好;氧化剂、还原剂、盐、糖、淀粉、金属离子(除Fe离子外)对色素的色译、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黄色素是从蘘荷科,姜黄履(Curcuma L.)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用有机溶剂萃取、精制而制得的天然食用色素。姜黄色素主要有三种组分组成,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结构是  相似文献   

18.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从栀子中分离纯化得到高色价的栀子黄色素.先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色素进行初步精制,以306型大孔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的静态吸附率、吸附流速和洗脱剂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合适的工艺:吸附流速2.O mT/mi...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嫩果中一个苦味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位坤  孟丽珊  李仲瑶   《广西植物》1992,12(2):136-138
从新鲜的罗汉果嫩果实中分离出一个苦味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测定其结构为罗汉果甙元一3,24一二一氧一β一葡萄糖甙。此成分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红曲色素(MPs)是红曲霉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目的]本研究从紫色红曲霉Mp-21中克隆了一个红曲色素产生相关PigE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PigE基因进行敲除,从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红曲色素、桔霉素等方面分析基因缺失前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PigE基因的缺失主要导致黄色素产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与野生型Mp-21菌株以产生红色素为主的色素混合物相比,△PigE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并且新产生了至少5种新的黄色素。△PigE液体发酵13 d后,红曲色素的总色价达到了3548.2 U/g,约为野生型Mp-21菌株的4.82倍;而△PigE桔霉素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产生的时间延迟。[结论]PigE基因的缺失可能阻断了黄色素向橙色素的转化途径,使△PigE更趋向于黄色素的形成。由于红色素的形成需要较复杂的条件,如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适宜的pH值等,△PigE更倾向于先合成黄色素,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本研究为高产黄色素基因工程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