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鼠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在迷走—加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珞  陈家津 《动物学报》1996,42(3):281-286
采放放射免疫、核团微量注射及组织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大量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的含量明显增高;2.孤束核内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3.孤束核内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减弱,4.孤束核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去甲腺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were made from neurons of 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 (DMV) in rat brain slices. Most of DMV neurons (88%) were depolarized by droplets or perfusion of neurotensin (N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depolarization,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membrane resistance, depended on extracellular K+ concentration and reversed polarity at about -82 mV. Perfusion with Ca(2+)-free/high-Mg2+ solution or with 1 mumol/L TTX solution, which blocked synaptic activities, did not eliminate NT-induced depolar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T excites DMV neurons through postsynaptic mechanism and this exciting depolarization may result from a decrease in K+ conductance.  相似文献   

3.
神经降压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明萃 《生理科学》1989,9(1):11-14,34
  相似文献   

4.
韩晓华  陈家津 《生理学报》1996,48(2):185-189
本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探讨了下丘脑室旁核(PVN)注射神经降压素(NT)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PVN注射微量NT后,胃酸排出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此效应可被侧脑室内预先注射酚妥拉明所阻断,但不能被螺哌啶酮阻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PVN注射NT对胃酸排出量无明显影响。这提示,PVN注射NT对大鼠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该处α-受体的激活有关,并通过迷走神经所中介。  相似文献   

5.
蓝斑复合核区注射L—谷氨酸钠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宗元  夏保芦 《生理学报》1992,44(5):520-523
实验在55只乌拉坦麻醉、制动、人工呼吸及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结果如下:双侧蓝斑复合核(Lc-Sc)区注射胞体兴奋剂L-谷氨酸钠(L-Glu)100μg/μl,使呼吸频率(RF)、膈神经放电频率(PhrD)明显增加(P<0.01及0.05),吸气时程、呼气时程均缩短,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于双侧孤束核(NTS)区分别预注射哌唑嗪(0.5μg/μl)、育亨宾(4μg/μl)、心得安(2μg/μl)可阻断L-Glu的上述效应。实验结果提示,Lc-Sc区对呼吸具有兴奋作用,其增加RF的效应是通过NTS区的α和β受体实现的,而使PhrD增加的机制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家津  陈蕾 《动物学报》1994,40(3):281-286
大鼠下丘脑前部一侧减压区,采用直流方波或化学刺激、注射微量神经降压素及其抗血清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神经降压素对刺激该减压区所致减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或化学刺激该减压区,可出现同其它哺乳动物相似的减压反应;(2)该减压区注射微量神经降压素,可使电刺激该减压区所致的减压反应明显增强;反之,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该减压反应明显抑制;(3)电刺激该减压区,可使下丘脑和血浆中的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含量明显增高。结果提示,神经降压素可能参与电刺激该减压区所致的减压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鼠侧脑室注射神经降压素对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XH  Yin GX  Ni H 《生理学报》1999,(2):140-146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乌拉坦腹腔麻醉,在侧脑室注射神经降压素(NT)(10,20μg)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减慢,预先icv a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可阻断NT的中枢升压反应,预先icv M受体阻断剂硫酸阿托品,可阻断NT的中枢降压反应,预先icv H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或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对NT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均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脑中NT升高可使血压升高或降低;在  相似文献   

8.
9.
10.
刺激大鼠蓝斑核区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同步描记血压、胃电和胃运动,观察了刺激蓝斑核区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蓝斑核区后血压平均升高60.5mmHg(P<0.001);胃电慢波的振幅由对照的0.52mV 减弱到0.18mV(P<0.001)。快波的振幅和频率也减少。胃内压平均下降到对照值的29.9%(P<0.001)。在横断颈髓的动物刺激蓝斑核区后血压的升高幅度明显减弱,平均升高9mmHg,升压效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胃电慢波的振幅由对照的0.53mV 减弱到 0.24mV(P<0.001)。胃内压平均下降到对照值的45.1%。对胃电和胃运动的这种抑制效应可被切断迷走神经所完全消除。在事先切断迷走神经但脊髓仍保留完整的动物,刺激蓝斑核区使胃内压平均下降36.6%(P<0.01)。根据以上结果认为,蓝斑核区可能参与对胃电和胃运动的中枢性调节。此调节机制可能经由脊髓和迷走两条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刺激蓝斑及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工作表明,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刺激LC和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LC或电针有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作用。2、损毁中缝大核和腹腔注射纳洛酮并不明显影响刺激LC的抑制效应。3、α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能加强刺激LC或电针的抑制效应,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这种抑制效应,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刺激LC和电针可激活LC神经元,通过其下行纤维,在脊髓水平释放NE,通过α2受体,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刺激蓝斑对下丘脑弓状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以往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蓝斑(LC)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刺激 LC 对清醒制动大鼠 ARC 单位放电的影响。ARC 单位对刺激LC 的反应以抑制为主,在38个单位中有23个单位呈现抑制反应。ARC 单位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兴奋为主,在27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呈现兴奋反应。刺激 LC 可以使 ARC 单位的伤害性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α_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和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能加快ARC 单位的平均放电频率,而β-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和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则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LC 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 ARC 神经元的作用是通过α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在横断颈髓的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大鼠的视上核(SON)区、室旁核(PVN)区内分别微量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和它的配药液后,观察对蓝斑核(LC)刺激效应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LC时,两组均出现缓慢的升压反应,大约持续3—4min。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升压值各为17.56±1.95mmHg和12.13±1.09mmHg,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2)在刺激LC后3—4min内,对照组尿量平均减少3.64±1.45μl/min,比刺激前明显减少(P<0.05),但实验组仅减少0.30±0.19μl/min,与刺激前相比无明显差(P>0.50)。两组平均尿量减少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用6-OHDA损毁SON区和PVN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后,LC刺激效应明显减弱,这提示刺激LC可能通过它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56只水合氯醛麻醉的成年雄性大鼠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中缝背核(DR)能减慢蓝斑(LC)大多数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而损毁DR则增加大多数L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能抑制LC神经元对外周坐骨神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刺激DR可增强此种抑制作用;相反,损毁DR能部分减弱此种抑制效应。结果提示,DR对LC神经元有紧张性抑制作用,并对刺激ARC抑制LC神经元伤害性反应起着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蓝斑内注入谷氨酸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中枢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在乌拉坦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将 L-谷氨酸钠(Glu)微量注入蓝斑(LC)引起血压升高,心率无明显变化;注入 LC 邻近区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2)在下丘脑的室旁核尾侧断脑可衰减 LC 加压效应,而室旁核头侧断脑对 LC 加压反应无明显影响,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内分别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阿托品均使兴奋 LC 引起的加压效应衰减;提示蓝斑加压效应由室旁核和 RVL(及其内的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蓝斑核对迷走-迷走抑胃反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抑制胃电和胃运动,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60.9%和45.7%,与对照值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的同时,以弱刺激刺激蓝斑核时,胃电慢渡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42.1%和34.1%,与单独刺激迷走神经的效果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本文结果提示:蓝斑核的兴奋加强迷走-迷走抑胃反射。  相似文献   

17.
郭学勤 《生理学报》1985,37(4):346-352
在72只乌拉坦、氯醛糖麻醉兔,静脉注射三碘季铵酚后,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结果观察到,在家兔蓝斑复合核(Lo-So)区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或可乐宁(Clonidine)能减少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HVE)数。而微量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安、α_1肾上腺素激动剂甲氧胺(Methoxamine)或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育亨宾(Yohimbine)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则对 HVE 无明显影响。在 Lo-So 区微量注射 NE 对 HVE 的抑制效应不能被事先在该区注射心得安所阻断但能被事先静脉或 Lo-So 区注射育亨宾所阻断。NE 或可乐宁的抑制效应也均可被育亨宾所翻转。可乐宁的抑制效应还可被纳洛酮所翻转。电解损毁延髓中缝大核区可消除在 Lo-So 区微量注射 NE 或可乐宁对HVE 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Lo-So 区α_2受体的兴奋可减少 HVE 数,这些作用可能依赖于延髓中缝大核区的完整。可乐宁对 HVE 的抑制作用可能有阿片受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于麻醉家兔脑桥蓝斑复合核(LC)区微量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1mol,1或2μl),引起肺通气量增加和动脉血压升高。上、下丘间全离断脑干或横断中脑被盖及其背侧结构,不能消除此效应。LC 区同一点施加电刺激引起相同效应。LC 区注入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0.1mol,2μl)、妥拉苏林(0.1mol,2μl)或 α-受体激动剂氯压啶(0.02mol或0.1mol,2μl),使肺通气量明显减少,而对血压影响不大。本结果提示LC及附近被盖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传人纤维可通过 α-受体调制该区的植物性机能。  相似文献   

19.
蓝斑在刺激视上核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由振东  宋朝佑 《生理学报》1995,47(4):320-326
应用核团微量注射、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高压液相(HPLC)观察了刺激视上核(SON)对蓝斑(LC)灌流液中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去甲明上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的变化以及斑注射O笔AVP的拮抗剂对痛阈(PT)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ON后30到90min,LC灌流液中OT的含量,30minAVP的含量,60min5-HT的含量明显增加,而NE的含量在30和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